教师主页移动版

首页 - 同济大学

王一

姓名 王一
教师编号 107419
性别 邮箱 : wangyicaup@tongji.edu.cn
学校 同济大学
部门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学位 发明专利包写包过 特惠申请
学历 工作电话 : 021-65982420
职称 软件著作权666包写包过
联系方式 【发送到邮箱】
邮箱 【发送到邮箱】
人气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王一,博士、博导。同济大学建筑系常务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育委员会主任、建筑学学科委员副主任、中美生态城市设计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长期从事建筑学和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主持杭州亚运村创新街区城市设计、开封历史街区城市设计、上海奉贤新城城市设计及实施管理手册编制、上海北外滩地区城市设计、苏州太湖新城城市设计等重要项目。获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上海建筑学会、上海城市规划协会等颁发的省部级以上设计奖项十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理论、城市形态学、生态城市设计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一系列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城市设计概论》、《生态城市设计—崇明生态岛的策略与思考》、《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等专著。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城市设计理论,生态城市设计方法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研究团队的成员主要依托同济大学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大学共同建设的“中美生态城市设计联合实验室”的科研平台开展工作,该平台也是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核心组成部分。王一是“中美生态城市设计联合实验室”的中方负责人,蔡永洁教授、黄子硕副教授、黄林琳讲师等是实验室的核心研究成员。该实验室与佐治亚理工高性能建筑实验室联合开展工作,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现实需求,以高密度人居环境的城市形态的生态和微环境评价——预测——决策这一核心问题为切入点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包括:1、基于中国典型的高密度城市街区形态的生态性能与微环境评估;2、既有高密度城市形态生态性能与热环境的评价及优化技术;3、城市设计方案的生态性能与热环境评预测技术和决策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 科研项目 1.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热环境和使用者行为耦合度评价方法和模式研究,2021-2024,批准号:52078338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子课题:南方地区城镇居住建筑适应性新技术研究,2016-202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面向节能型居住区规划决策过程的建筑群体快速能耗模拟系统,2017-2018 研究成果 专著教材:1.      城市设计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01(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上海市优秀教材)2.      建筑学专业英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01(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3.      生态城市设计—崇明生态岛的策略与实践,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074.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25.      宅城笔记——MVRDV同济教学实验,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018948-16.      教学现场——刘克成同济教学档案,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01学术论文(近五年):1.      王一、潘宸. 基于行为和热环境耦合理论的多尺度适应性城市更新策略. 时代建筑,2022.122.      王一、谭铮、钱锋.历史与情境——同济大学建筑学科发展的五个时刻. 时代建筑,2022.063.      王一,姜培培.上海市既有住宅区太阳能光伏改造潜力研究[J].住宅科技,2021,41(12):48-54.4.      卢济威、王一(通讯作者),地面立体化——当代城市形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城市规划学刊,2021.06(03), p98-1035.      王一,叶昕,黄子硕.不同季节室外停留时长对热感觉的影响——以陆家嘴街区为例[J].建筑科学,2020,36(12):117-125.6.      王一,潘宸,黄子硕.上海地区不同季节PET和UTCI的适用性比较[J].建筑科学,2020,36(10):55-61.7.      王一,刘淑媛,黄子硕.上海小陆家嘴地区街道形态对街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J].住宅科技,2020,40(05):11-17.8.      王一,王颖.时代性与城市性——当代城市设计的理念、策略与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19(05):51-58.9.      王一,王溯凡.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热舒适性研究[J].住宅科技,2019,39(09):1-8.10.   王一,常家宝.上海住宅街区典型形态类型能耗模拟研究[J].住宅科技,2019,39(04):63-68.11.   王一,李丽莎.基于ArcGIS平台的热舒适性与行为耦合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三个街区式商业综合体为例[J].住宅科技,2018,38(12):27-34.12.   王一,彭智凯.城市街区热舒适性与空间行为关联性研究[J].住宅科技,2018,38(01):39-46.13.   王一、林佳鸿、潘宸. 热环境视角下的街区式商业综合体的关键形态因子. 建筑技艺,2022.28(04), p110-113.14.   王一,徐浩然.社区型公共空间热环境与行为时空相关性及更新策略初探——以浦东新区的3个案例为对象[J].上海城市规划,2021(12):30-35.15.   王一,王锦璇.夏热冬冷地区高容积率居住小区形态类型能耗绩效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建筑技艺,2020(07):78-85.设计获奖:1.      哈尔滨新区滨江城市设计,2021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2.      奉贤新城“上海之鱼”周边区域城市设计,2019-2020年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三等奖3.      漳州西湖生态园片区城市设计,2020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4.      虹口南片区(北外滩及扩展区)城市设计,2017年度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5.      上海虹口北外滩地区城市设计,上海建筑学: 2017年第七届建筑创作奖,佳作奖6.      江苏射阳万寿园,上海建筑学:2015年第六届建筑创作奖,佳作奖7.      吴江市滨湖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全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8.      浙江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上海城市规划行业协会:2006年度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9.      江苏射阳特殊教育学校迁建,中国建筑学会:2012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金奖10.   宁波滨江大道书城南侧地块,中国建筑学会:2012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金奖11.   河南省开封市古城区1-2地块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学会:2012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金奖12.   四川都江堰壹街区工人文化活动中心,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2010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13.   四川都江堰壹街区工人文化活动中心,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0年度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四优”,表扬奖14.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整体设计与保护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15.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上海城市规划行业协会:2009年度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16.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四川省城市规划协会:2009年度四川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17.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四川北路站地区城市设计,上海城市规划行业协会:2007年度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18.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四川北路站地区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教学获奖:1.      上海市育才奖,20192.      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建筑规划景观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改革,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3.      基于课教结合与国际协同的研究生全英语研究型设计教学体系建设,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4.      以国际双学位培养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王一
王一
SCI学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