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利惠
姓名 | 任利惠 |
教师编号 | 107347 |
性别 | 邮箱 : 95719@tongji.edu.cn |
学校 | 同济大学 |
部门 |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
学位 | 发明专利包写包过 特惠申请 |
学历 | 工作电话 : 021-69584712 |
职称 | 软件著作权666包写包过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200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学博士。2010年赴英国进修,导师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Simon Iwnicki. 研究方向为车辆系统动力学、轮轨关系、试验测试、自动驾驶和载荷识别。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校区合作项目50余项。撰写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SCI、EI检索60余篇)。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车辆系统动力学,轮轨关系,试验测试,载荷识别,自动驾驶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团队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2名、助理教授1名,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8名。团队拥有动力学分析软件UM、Simpack、ADAMS,可进行各类车辆的动力学性能研究;拥有IMC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10套、NI PXI数据采集系统2套、NI SCXI采集系统1套以及各类位移、加速度、速度、角速度传感器,可进行各类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测试;拥有踏面廓形测量仪、钢轨廓形测量仪、轨道不平顺测量仪等设备,可进行轮轨关系、轮轨磨耗的研究;拥有三模块小尺寸汽车列车,可进行汽车列车的自动驾驶研究。 科研项目 1 国家级项目[1]高性能减振装置及其高度控制系统设计、样机试制,科技部,2018-2021.[2]现代有轨电车工程互操作检测关键技术,科技部,2015-2017.2 校区合作项目(近3年)[1]新能源无轨电车动力学计算及优化, 2023.[2]芜湖一号线车轮六分力测试服务, 2023.[3]新一代数字轨道胶轮电车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 2022.[4]佛山南海有轨电车项目车辆异常振动测试,2022.[5]新一代数字轨道胶轮电车车辆动力学试验及路谱测试,2022.[6]北京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电动客车项目动力学性能计算,2021.[7]胶轮低地板有轨电车转向架动力学试验,2021.[8]出口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型式试验动力学试验,2021. 研究成果 1 学术专著:[1] 有轨电车车辆[M].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2 代表性论文:[36]曾俊玮, 季元进, 任利惠, 等. 卡尔曼滤波器与神经网络串行的轮胎载荷识别模型[J]. 振动与冲击, 2023.[35]曾俊玮,季元进, 任利惠, 等. 融合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的APM车辆轮胎径向载荷识别方法[J]. 中国机械工程, 2023.[34]Han Leng,LihuiRen, Yuanjin Ji. Cascademodular path follow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gantry virtual track train:time-delay stability and forward predictive model[J]. IEEE Transactions onVehicular Technology, 2022. [33] Han Leng,Lihui Ren, Yuanjin Ji. Analysis methodology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motion control and mechanical architecture of a newly designed gantry virtualtrack train and the path-tracking control strategy[J]. Proc IMechE Part C: J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22. [32] YuanjinJi, Youpei Huang, Han Leng, et 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friction torquedesign method for bogies with friction coupling independently rotatingwheelsets[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2022. [31]Gang Wang, Yuanjin Ji,Lihui Ren, et al. Wheelsetlateral force factor and critical offset distance of the centre pivot ofarticulated train[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2021. [30]YuanjinJi, Lihui Ren, Youpei Huang. Passive radial mechanism of a bogie with theauxiliary steering device for the straddle monorail vehicle[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2021. [29] 任利惠,李稳,冷涵,等. 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研究现状与挑战[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1. [28]Han Leng,Lihui Ren, Yuanjin Ji, el at. Radial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a newly designedcoupled-bogie for the straddle-type monorail vehicle[J]. Vehicle SystemDynamics, 2020. [27]季元进, 黄有培, 任利惠,等. 跨坐式单轨车辆辅助导向装置的输出特性[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26]任利惠, 冷涵, 黄有培, 等. 跨坐式单轨耦合转向架的径向机理及参数影响[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25]王超冉, 季元进, 任利惠. 基于因子模型的跨坐式单轨车辆抗倾覆性能[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0. [24]张让, 任利惠, 季元进. 跨坐式单轨车辆的临界横向力与曲线限速[J]. 铁道学报, 2020. [23]RangZhang, Yuanjin Ji, Lihui Ren. Pre-load on the guiding/stabilizing wheels andthe critical lateral force of a straddle-type monorail vehicle[J]. Proc IMechEPart F: J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19. [22]黄有培, 季元进,宫岛, 等. 液压防折弯系统对有轨电车曲线通过性能影响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21]YuanjinJi, Lihui Ren &Jinsong Zhou. Boundary conditions of active steering controlof independent rotating wheelset based on hub motor and wheel rotating speeddifference feedback[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YuanjinJi, Lihui Ren. Anti-overturning capacity and critical roll angle of straddlingmonorail vehicle. Proc IMechE Part C: J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8.[19]季元进,李锐,任利惠. 基于轮毂电机和转速差反馈的独立车轮轮对主动导向控制的影响因素[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18]季元进, 任利惠, 周劲松. Translohr有轨电车导向轮轨接触关系分析[J]. 铁道学报, 2018.[17]YuanjinJi, Lihui Ren, Jinsong Zhou. Computation of wheel–rail contact force fornonmapping wheel–rail profile of Translohr tram.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7.[16]YuanjinJi, Lihui Ren, Huijie Wang. The influence of wheel/rail gap and rotatingmechanism on dynamic performance of APM[J].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Technology, 2017.[15]任利惠, 季元进. 跨坐式单轨车辆的临界侧滚角[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4]YuanjinJi, Lihui Ren, Jian Wang, et al. Mechanism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Translohrtramway guide rail side wear[J]. Proc IMechE Part C: J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6.[13]季元进, 任利惠, 王健. Translohr有轨电车导向轨轮接触模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 [12]任利惠, 季元进, 薛蔚. 单轴轮胎走行部APM车辆的动力学性能[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11]任利惠, 谢纲. 简谐激励下非稳态轮轨接触的蠕滑力特性[J]. 铁道学报, 2012. [10]L. Ren, G.Xie, S.D. Iwnicki. Properties of wheel/rail longitudinal creep force due tosinusoidal short pitch corrugation on railway rails[J]. Wear,2012. [9]L. Ren, G.Xie, S.D. Iwnicki. Non-linearity of non-steady rolling contact mechanics underthe half-space assumption [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1. [8]任利惠, 谢纲, 伍智敏等. 短波波磨状态的轮轨纵向蠕滑力特性[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 [7]任利惠, 黄磊, 周劲松等. 1:5滚动实验台轮轨力连续测量系统[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6]任利惠, 周劲松, 沈钢.采用轮毂电机的独立车轮轮对的主动导向控制[J]. 中国铁道科学,2010. [5]任利惠,沈钢, 周劲松. 自调节独立车轮走行部的动力学性能[J]. 中国铁道科学, 2007. [4]任利惠,周劲松, 沈钢. 一种基于速度反馈的独立轮对的主动导向控制方法[J]. 中国铁道科学,2006. [3]任利惠,周劲松, 沈钢. 跨坐式独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和仿真[J]. 中国铁道科学,2004. [2]任利惠,周劲松, 沈钢等. 基于特征根的跨坐式独轨车辆的稳定性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1]任利惠, 张辉, 胡用生. 货车转向架动力学参数测试台研究与试验[J]. 中国铁道科学, 2001. 学生信息 学术型硕士 曾俊伟 杨田 葛方顺 孙泽良 常顺华 王超冉 王卉捷 黄有培 宋泳霖 张让 李锐 李明洋 薛蔚 胡亮亮 凌涛 孙继武 伍智敏 黄磊 学术型博士 季元进 田师峤 专业学位硕士 黄章行 王刚 冷涵 梁庆 季元进 徐琪 侯件件 徐佳珑 漆辉 研究生 冷涵 黄有培 杨兴荣 李超 周荣笙 卢晨旸 杨毛振宁 吴祥 李稳 赵增闯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