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文涛
姓名 | 颜文涛 |
教师编号 | 107166 |
性别 | 邮箱 : yanwt@tongji.edu.cn |
学校 | 同济大学 |
部门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学位 | 发明专利包写包过 特惠申请 |
学历 | 工作电话 : - |
职称 | 软件著作权666包写包过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同济大学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曾先后留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主要从事生态城市与区域空间发展、韧性城市理论与规划方法、生态空间规划与管理、低碳智慧城市理论与实践等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府嘉定新城建设专家顾问,《国际城市规划》学术杂志编委。国际生态智慧学社(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cological Wisdom, ISEW)理事,担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碳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任、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发改委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主持重大规划设计项目20多项,在Ecological Engineering、Ecological Indicators、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国际城市规划、生态学报、中国园林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以及全国和省部级优秀规划设计奖10多项,出版《生态城市实践指引》、《重建人水共生的空间秩序》等专著5部。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生态城市与区域空间发展,韧性城市理论与规划方法,生态空间规划与管理,低碳智慧城市理论与实践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绵城镇化地区水陆关系演变的环境影响特征、机制与干预(批准号:52278071),¥54万元. 主持,2023.01-2026.12,在研[2] 自然资源部科技计划项目,城市群、都市圈和区域中心城市国土空间体检评估技术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编号:20232011417),¥15万元. 主持,2023.01-2023.12,在研[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沿海城市洪灾韧性的表征测度、影响机制与规划调控研究(批准号:52178048),¥58万元. 主持,2022.01-2025.12,在研[4]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面向城市复杂系统与多种扰动的韧性城市理论体系(课题编号:2020YFB2103901),¥315万元. 主持,2020.10-2023.09,在研[5]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韧性城市智能规划与仿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编号:2020YFB2103900),¥1612万元. 第一主研,2020.10-2023.09,在研[6] 自然资源部科技计划项目,城市生态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与规划管控对策研究(编号:20201811413),¥15万元. 主持,2020.01-2020.12,已结题[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亲自然感知及其复愈性提升的城市滨水区生态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以上海黄浦江两岸为例(批准号:51978477),¥60万元. 第一主研,2020.01-2023.12,在研[8]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农林湿复合廊道空间结构优化与亲自然游憩环境营造(课题编号:19DZ1203402),¥30万元. 第一主研,2019.10-2022.09,已结题[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升生态韧性的乡村宜居空间规划和建设指引研究(批准号:71841002),¥24万元. 第一主研,2018.01-2020.12,已结题[10]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新型乡村建设战略与推进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ZD-15). ¥100万元. 参研,2018.01-2019.12, 已结题[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课题,提升洪灾韧性的城市土地使用空间结构优化与管制机制(课题编号22120180267). ¥10万元. 主持,2018.09-2019.8, 已结题.[12]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的测度与评价方法(子课题编号:2017YFC0505705-2).¥45万元. 主持,2017.01-2020.12, 已结题[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次级流域样条空间断面分区的山地城市河岸缓冲带规划控制方法研究(批准号:51678087).¥62万元.第一主研,2017.01-2020.12,已结题[14] 重庆市发改委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低碳社区分类方法和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013).¥35万元. 主持,2015.06-2016.12,已结题[15] 国家发改委科技计划项目,南方山地城市低碳住区规划设计技术研究与示范(批准号:2012026). ¥450万元.主持,2013.01-2015.08,已结题[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水环境效应的山地城市用地布局生态化模式(批准号:51278504).¥80万元.主持,2013.01-2016.12,已结题[17] 重庆市科委科技计划攻关重点项目,重庆园博园可持续水环境管理技术与政策设计(项目批准号:CSTC2013GG-YYJSB0001).¥100万元.主持,2013.01-2015.12,已结题[18]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庆两江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编号:2012ZX07307-001). ¥2559万元.主持,2012.01-2015.12,已结题[19]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重庆主城河流河岸带生态效应与重建恢复技术研究(子课题编号:2012ZX07307-002-04). ¥100万元.主持,2012.01-2015.12,已结题[20]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山地住区低碳规划策略与要素控制体系(子课题编号:2011BAJ07B03-001-02). ¥40万元.主持,2012.01-2015.12,已结题[21] “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山地城市泄洪排涝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编号2008ZX07315-001-4). ¥262.97万元. 主持,2008.01-2011.12,已结题[22] “十一五”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子课题,城市水系统规划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编号:2008ZX07420-006-02),¥125万元. 主持,2008.01-2011.12,已结题[23]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中荷可持续建筑综合设计方法研究(子课题编号:2008DFA91770-1). ¥24万元.主持,2009.01-2010.12,已结题[24] 第4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山地城市用地布局生态化模式:基于水环境效应的规划技术途径(批准号:20110490808).¥3万元. 主持,2011.01-2012.12,已结题[25]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基于遥感数据研究城市植被对热岛的生态响应,¥3.6万元.第一主研,2010.01-2012.12,已结题[26] 重庆市建委科技项目,城市规划实施的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技术研究(城科字2008第108号). ¥4万元.主持,2008.01-2010.12,已结题[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城市异质空间交接边缘区的生态特性及规划建设(批准号:40301015).¥22万元.第一主研,2004.01-2006.12,已结题[28]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 基于生态整合的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边缘空间规划理念与方法(批准号:2005-41). ¥11万元.第一主研,2005.01-2007.12,已结题 科研奖励 科研奖项[1] 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山地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2]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海绵城市雨水模型研究与Uwater平台构建,2018[3] 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城市水系统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4] 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宜居重庆生态城规划策略及重庆生态都市规划导则,2010[5]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2004设计奖项[1] 山西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太原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8-2050),2021[2] 山西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太原市现状空间资源要素评价研究,2021[3] 重庆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南阳市桐柏县总体规划(2005-2020),2013[4] 重庆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苏州盛泽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2009[5] 住建部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宝鸡市渭河南部台塬区生态建设规划,2010[6] 陕西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宝鸡市渭河南部台塬区生态建设规划,2009[7] 重庆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南阳市白河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8] 教育部优秀设计奖市政类一等奖:岳池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9] 教育部优秀设计奖规划类三等奖:安康市滨江大道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03 近五年发表文章 [1] Wang Y, Wang H, YanW, Gao W, Chen C, Chen Y, Xiang W N, Li Y. In sharing and explaining thehistory of socio-ecological practice, we must act as intergenerationalmediators between the past and present historymakers[J]. Journal of Socio-Ecological PracticeResearch, 2022(4): 157-165. https://doi.org/10.1007/s42532-022-00118-6.[2] Xiao S, Fügener T*,Wende W, Yan W, Chen H, Syrbe R, Xue B. The dynamic and implication of vegetationand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urbanization: an example fromHuangyan-Taizhou, China[J]. EcologicalEngineering, 2022(179): 106614. https://doi.org/10.1016/j.ecoleng.2022.106614.[3] Chen H, Yan W*,Li Z, Wende W, Xiao S, Wan S, Li S. Spatial patterns ofassociations among ecosystem services across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inmetropolitan areas: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China[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2(136): 1-15.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22.108682.[4] Li Z; Chen H; Yan W*.Explor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ark service areas in Shanghai based ontravel time estimation: A method combining multi-source data. ISPRS Int. J. Geo-Inf, 2021, 10, 608. https://doi.org/10.3390/ijgi10090608.[5] Yan W, Chen H,Wang Y*, Chen C. The effect of landscape complexity on water quality inmountainous urbanized watersheds: A case study in Chongqing, China[J].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21, 17(2):165-193. doi: 10.1007/s11355-021-00448-9.[6] Deng S, Zhang X, Shao Z, Yan W, Chai H, He Q. An integrated urban stormwater model systemsupporting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programs inChina[J]. Journal of water and climatechange, 2019, 10(2): 298-312. doi:10.2166/wcc.2018.197.[7] Wang Y, Shen J, YanW*, Chen C. Effects of landscape development intensity on river waterquality in urbanized areas[J]. Sustainability, 2019, 11(24): 7101-7120. doi: 10.3390/su11247120.[8] Wang Y, Shen J, YanW*, Chen C, Backcasting approachwith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 for assessing effects of land use policy usingGeoSOS-FLUS software[J]. Methods X, 2019(6):1384–1397. doi: 10.1016/j.mex.2019.05.007.[9] Grose M J*, Wang Y, Cheng Y, Yan W, Forester J,Steiner F. Ecological practical wisdom: common stances across design andplanning[J]. Journal of Urban Ecology, 2019, 5(1): 1-3. doi: 10.1093/jue/juz004.[10] Yan W*. SynergeticEvolution of Social and Natural Systems: Ecological Wisdom of Human Settlementsin “The Land of Abundance”. In: Bo Yang and Robert Young (Eds.),EcoWISE: Theory and practice (Chapter 14)(pp.279-289). Dordrecht,Netherlands: Springer, 2018. doi:10.1007/978-981-13-0571-9_14.[11] 黄欣, 闫水玉, 颜文涛*.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概念框架与战略思考[J]. 中国园林, 2023(10)[12] 颜文涛*,李子豪. 风险扰动视角下城市空间结构的韧性机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方法[J]. 国际城市规划, 2023(4): 1-9.[13] 陈卉,颜文涛*,李子豪,赵筠蔚. 面向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同的大都市区生态空间网络构建——以上海市为例[J]. 中国园林, 2023, 39(6): 70-76.[14] 颜文涛. 专辑卷首语: 城市韧性评估与设计[J]. 上海城市规划, 2023(1).[15] 颜文涛*,李子豪,付磊. 基于“形态-网络-功能”的城市韧性评估——以十堰市中心城区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 2023(1): 1-8.[16] 颜文涛*, 李子豪, 陈卉, 万山霖.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供需特征及格局分析[J]. 中国园林, 2023, 39(5):109-115.[17] 萧敬豪, 颜文涛*, 陈惠斐.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级环评机制研究[J]. 环境影响评价, 2023, 45(1):35-39.[18] 颜文涛*,任婕,赵筠蔚. 社区生活韧性的认知框架与规划策略[J]. 上海城市规划, 2023(1): 33-39.[19] 颜文涛*,任婕,张尚武,赫磊. 上海韧性城市规划研究:关键议题、总体框架和规划策略[J]. 城市规划学刊, 2022(3): 30-39.[20] 颜文涛*, 李子豪, 菅天语, 林峰田, 谢俊民. 空气环境健康导向下的老旧社区生态化更新:理论框架与案例实践[J]. 城市发展研究, 2022(1): 121-132.[21] 颜文涛, 卢江林, 李子豪, 沈尧. 城市街道网络的韧性测度:全球五大城市比较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 2021(5): 1-12.[22] 颜文涛. 专辑卷首语:省级国土空间规划[J]. 上海城市规划, 2021, 158(3).[23] 颜文涛*, 陈卉, 万山霖, 等. 省级次区域国土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与管控政策: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 2021,158(3):8-17.[24] 刘颂,杨莹,颜文涛.基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平衡的公园绿地配置研究框架[J].中国城市林业,2021,19(03):14-18.[25] 邹锦,颜文涛*.存量背景下公园城市实践路径探索——公园化转型与网络化建构[J].规划师,2020,36(15):25-31.[26] 陈晨,刘爽,颜文涛*.“时空过程”视角下上海郊区半城市化地区的格局演变及其对地区发展的作用[J].上海城市规划,2020(03):84-92.[27] 耿慧志,颜文涛,李开明. 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的空间规划和建设指引[N]. 中国建设报,2019-08-12(004).[28] 颜文涛. 生态实践的逻辑[J]. 国际城市规划, 2019(3):1-8.[29] 颜文涛, 邹锦. 趋向水环境保护的城市小流域土地使用生态化:规划方法、空间策略和断面模式[J]. 国际城市规划, 2019, 34(3):45-55.[30] 叶林, 何磊, 颜文涛, 向云. 促进绿色经济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欧盟GREEN SURGE研究项目解析[J]. 上海城市规划, 2019(1):33-39. [31] 王茜, 颜文涛*, 冯都喜. 如何优化城市住区绿地布局形态管理场地雨洪?——基于重庆某住区的模拟实证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 34(1): 39-44.[32] 颜文涛,黄欣,王云才. 绿色基础设施的洪水调节服务供需测度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9(4): 1165-1177.[33] 彭震伟,颜文涛,王云才,象伟宁,刘保国,熊哲昊,罗雨雁.上海:以滨水空间为载体,修复城市生态景观[J].人类居住,2019(01):60-61.[34] 孙荣,郑雅容,颜文涛.基于生态足迹太原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环境生态学, 2019, 1(1):62-67.[35] 彭震伟,颜文涛,王云才,象伟宁,等. 海岸城市的韧性城市建设:美国纽约提升城市韧性的探索[J]. 人类居住, 2018(02):58-61.[36] 叶林,邢忠,颜文涛,向云,何磊.趋近正义的城市绿色空间规划途径探讨[J]. 城市规划学刊, 2018(3): 57-64.[37] 颜文涛. 专辑卷首语:城市生态规划方法[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 33(6): 1.[38] 颜文涛, 黄欣. 如何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雨洪灾害?——回顾与展望[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 33(6): 107-114.[39] 颜文涛. 专辑卷首语: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J]. 现代城市研究, 2018(07):1.[40] 颜文涛, 贵体进, 叶林. 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变迁:适应性智慧及启示[J]. 现代城市研究, 2018(7): 14-19.[41] 叶宇, 张灵珠, 庄宇, 颜文涛, 曾伟. 街道绿化品质的人本视角测度框架——基于百度街景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大规模分析[J]. 风景园林, 2018(08):24-29.[42] 颜文涛*, 卢江林. 社区赋权视角下的乡村社区生态规划:主体特征、实施路径和关键策略[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 33(01): 20-25.[43] 汪洁琼, 唐楚虹, 颜文涛*. 江南圩田的法与式:生态系统服务与空间形态增效[J]. 风景园林, 2018(1): 38-44.[44] 卢江林,颜文涛*,邹锦,欧阳秋实. 适应环境过程的西南山地住区绿色空间:构建策略与结构模式[J]. 南方建筑, 2017(6):116-121.[45] 颜文涛*, 象伟宁,袁琳. 探索传统人类聚居的生态智慧——以世界文化遗产区都江堰灌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 2017, 32(4):1-9.[46] 颜文涛*, 卢江林.乡村社区复兴的两种模式:韧性视角下的启示与思考[J].国际城市规划, 2017(4):22-28.[47] 颜文涛*,俞诗言,邹锦. 基于碳排放构成因子的城市住区低碳规划要素体系构建[J].现代城市研究, 2017(6): 113-120.[48] 叶林, 邢忠, 颜文涛.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精明规划研究:核心议题、概念框架和策略探讨[J]. 城市规划学刊, 2017(1): 35-41.[49] 颜文涛*,黄欣,邹锦. 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框架与实施途径[J]. 风景园林, 2017(1):45-51.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