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移动版

首页 - 同济大学

陈杰

姓名 陈杰
教师编号 107135
性别 邮箱 : chenjie206@tongji.edu.cn
学校 同济大学
部门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位 发明专利包写包过 特惠申请
学历 工作电话 : -
职称 软件著作权666包写包过
联系方式 【发送到邮箱】
邮箱 【发送到邮箱】
人气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陈杰,男,1965年7月生,福建福清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IFAC Fellow。分别于1986、1996、2001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主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科技处处长、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校长助理。2014年4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8年7月任同济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2022年1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负责人、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主任、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973项目首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控制科学与工程组召集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部学术期刊副主编和编委。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当选为IEEE Fellow。2019年当选IFAC  Fellow。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多智能体协同控制 ,复杂系统多指标优化与控制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科研项目 [1]    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2021SHZDZX0100, 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自主智能无人系统, 2020-12 至 2023-12, 主持[2]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科技先导专项, 19511132100, 多智能体系统自主协同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2019-10至2022-09,主持 研究成果 陈杰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动态环境下复杂系统的多指标优化与控制、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等。提出并建立了分布式协同控制的混合智能优化与稳定性的理论与方法,突破了数字化阵地信息快速自主获取与控制、多运动平台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装备,并得到大量应用。承担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先研究、装备研制等任务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获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译著和教材各1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陈杰院士已培养博士30余人,所指导的辛斌博士获第18届“关肇直奖”、辛斌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所指导的李佳洪博士和查文中博士的学位论文分别获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提名奖;所指导的王钢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术论文获得2017年Eusipco最佳学生论文奖。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陈杰
陈杰
SCI学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