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时间:2024-05-03 22:57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更新日期:2018年9月4日 姓 名 刘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3年4月 籍贯 黑龙江省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医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副主任 Email liuhuijiujiu@gmail.com 工作单位 广东省人民医院 邮政编码 510180 通讯地址 广州市中山二路106号 单位电话 个人简介 刘辉,男,汉族,1973年04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9-1997.6于中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2001.9-2004.6于中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习并获硕士学位;2006.9-2009.6获得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影像检查、诊断,流体力学及影像数据分析,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大血管疾病等CT和MR成像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包括circulation,European radiology,AJR等专业领域内的知名杂志。参与编写[肝脏疾病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多层螺旋CT诊断学];[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扫描方案]等多部书籍。获得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度以主要研究者省份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历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SCMR translation committee 委员,国际心血管磁共振学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心血管CT协会中国区委员会委员。 工作经历 2012.12-至今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2007.12-2012.11 广东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2002.12-2007.11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1997.07-2002.11 广东省人民医院 住院医师 教育经历 2006.9-2009.6 南方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9-2004.6 中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9-1997.6 中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国外培训及学习经历:2018.03.17-2018.04.15: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与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发起,中青年影像医生“攀登计划”(Capacity Upgrading Program,简称CUP)第三期,到马里兰州的美国放射病理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 Pathology, AIRP, ACR下属培训机构)总部参加为期4周的规范化诊断思维培训。2016.03.07-2016.03.09 Executive programme in management for Chinese radiology department directors organized by SDA Bocconi School of Management (Bocconi University), China International Medical Foundation2013.2-2014.3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Harvard Medical School, 访问学者。 获奖、荣誉称号 1.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心脏CT规范化临床应用与技术创新,排名第十。2.201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及治疗决策制定中价值的系列研究,排名第七。3.2012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决策制定中价值的系列研究,排名第三。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2015年7月至今 中华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委员2018年5月至今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心血管影像专业委员会 委员2018年5月至今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成像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心胸学组委员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影像检查和诊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大血管疾病等CT和MR成像研究。 科研项目 1.MRI新技术结合外泌体miRNA表达对OSA所致心肌损伤发病机制及评估体系的研究。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年01月01-2019年12月31日,项目编号:81771799.项目主持人。2.基于磁共振T1 mapping成像技术无创性诊断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危险分层的研究. 2017年度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年05月-2020年04月,项目编号:201707010306。项目主持人。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识别和风险预警的影像学评价体系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年09月-2020年12月,项目编号:2016YFC1300400,项目骨干。 发表论文 1.Chen R, Wang J, Du Z, Juan YH, Chan CW, Fei H, Xie J, Wu W, Zhu Y, Li L, Meng J, Wu S, Liang C, Yu Z, Liu H(corresponding author). The comparison of short-term prognostic value of T1 mapping with feature tracking by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dilated cardiomyopathy. In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18 Aug 21. doi:10.1007/s10554-018-1444-8. [Epub ahead of print] PubMed PMID: 30132161.2.Sun L, Juan YH, Chen J, Zhuang J, Xie J, Li H, Liu H(corresponding author). Evaluation of Unroofed Coronary Sinus Syndrome Using Cardiovascular CT Angiography: An Observational Study. AJR Am J Roentgenol. 2018 Aug;211(2):314-320. 3.Yulei Zhu, Rui Chen, Yu-Hsiang Juan, He Li, Jingjing Wang, Zhuliang Yu, Hui Liu(corresponding author). Clinical validation and assessment of aortic hemodynamics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s fro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nLine (2018) 17:53.4.Lin Y, Zhang Q, Zhong ZA, Xu Z, He S, Rao F, Liu Y, Tang J, Wang F, Liu H, Xie J, Wu H, Wang S, Li X, Shan Z, Deng C, Liao Z, Deng H, Liao H, Xue Y, Chen W, Zhan X, Zhang B, Wu S. Whole Genome Sequence Identified a Rare Homozygous Pathogenic Mutation of the DSG2 Gene in a Familial 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 Involving Both Ventricles. Cardiology. 2017;138(1):41-54. doi: 10.1159/000462962. 5.Ma Y, Liu H(并列第一), Hou Y, Qiao A, Hou Y, Yang Q, Guo Q. Instantaneous wave-free ratio derived from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ischemia-causing coronary stenosis: Feasibility and initial clinical research. Medicine (Baltimore). 2017 ;96(4):e5979. doi: 10.1097/MD.6.Xie J, Juan YH, Wang Q, Chen J, Zhuang J, Xie Z, Liang C, Zhu Y, Yu Z, Li J, Saboo SS, Liu H(corresponding author). Evaluation of left pulmonary artery sling, associated cardiovascular anomalies, and surgical outcomes using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DOI: 10.1038/srep40042.7.谢佳均,刘辉(通讯作者). T1 mapping技术检测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的临床应用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 22(4):487-490.8.Liu H, Juan YH, Liang C, Chen J, Liang S, Xie Z, Kwong RY, Saboo SS.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maging of Pentalogy of Cantrell . Circulation. 2014; 129(15): 1618-1620. 出版专著和教材 参加制定指南: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51(10):732-743参编书籍:1.参编:[肝脏疾病CT诊断]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092.参编:[先天性心脏病多层螺旋CT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093.参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 20084.参编:[多层螺旋CT扫描方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07 教学活动 1.2018年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心脏MR检查技术规范及其临床应用,2017-09-01-125 (国)。2.2017年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心脏MR检查技术规范及其临床应用,2017-09-01-125 (国)。3.2016年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心脏MR检查技术规范及其临床应用,2016220901003(省)。 指导学生情况 谢佳均,汕头大学2014级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现已毕业,就职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指导并参与了“Evaluation of left pulmonary artery sling, associated cardiovascular anomalies, and surgical outcomes using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cientific Reports, 2017.7:p.40042”,“谢佳均, 刘辉. T1 mapping技术检测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的临床应用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 22 (4) :487-490”等多篇论文的发表。祝雨雷,华南理工大学2015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现已毕业,指导并参与了“ Clinical validation and assessment of aortic hemodynamics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s fro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nLine (2018) ”论文的发表。陈锐,华南理工大学2016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读研究生,指导并参与了“ The comparison of short-term prognostic value of T1 mapping with feature tracking by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dilated cardiomyopathy. In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18 Aug 21. doi:10.1007/s10554-018-1444-8. [Epub ahead of print] PubMed PMID: 30132161.”论文的发表。另指导多名研究生进行相关工作的研究。 我的团队 陈锐,华南理工大学2016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负责磁共振数据分析;汪晶晶,华南理工大学2017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负责机器学习预测cto介入成功率分析;陈俊邦,南方医科大学2017级研究生,负责结合PCI及CTA预测CTO成功的因素分析;鲁启洋,华南理工大学2018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负责肺动脉高压的流体动力学分析;林玮源,华南理工大学2018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负责主动脉夹层的流体力学分析;任冠敏,汕头大学2018级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负责主动脉夹层CT风险预后评估;韦小玉,华南理工大学2018级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负责心脏移植术前患者的MRI分析及术后随访;周小兵,南方医科大学2018级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负责OSAS致心肌损伤的MRI研究及血清外泌体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