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影_教师主页

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广东省 > 华南理工大学

林影

更新日期:2019年8月18日 姓 名 林影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2年9月 籍贯 广东湛江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常务副院长 Email feylin@scut.edu.cn 工作单位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510006 通讯地址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B6-313 单位电话 020-39380698 个人简介 林影博士,教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1997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程博士学位,先后以UNESCO学生、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和访问学者身份在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学习及从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 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发酵与酶工程,以及相关技术在食品、医药、化工及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业绩: 利用基因组、蛋白质组与微生物组学等前沿生物技术开展微生物代谢调控与机制研究,构建微生物细胞及非细胞生物合成体系,高效合成酶分子、食品或药品等高附加值化合物。组建了酶基因挖掘、酶分子定向进化与催化耦联化、酶蛋白高效表达与发酵及其在食品、精细化工及轻工相关领域的催化应用及评价等技术平台,获“广东省生物酶与工业绿色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业合作及协同创新,建立了工业生物技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联合创新团队。通过基于细胞展示体系的酶分子固定化技术应用于芳香酯和甜菊糖苷衍生物合成取得重要进展,部分成果在相关企业实施产业化。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 22件,申请PCT专利4件,其中美国授权专利3件,“南极假丝酵母菌脂肪酶B基因及其在酵母展示中的应用”获2017年第19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发表SCI论文62篇,总引用次数980,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ESI引用率为1%。主编撰写《酶工程原理与技术》等专著3部。2项科技成果通过省/市科技部门的科技成果鉴定。部分成果正在相关企业实施产业化。培养了硕、博研究生30 多名,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2名。研究资助:  近5年来,承担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863”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技计划重点/重大及企业合作项目等20多项。 工作经历 1986-今   历任华南理工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及教授1999-2000,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访问学者2001-2003,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05-2005,美国路易斯安娜周丽大学农学院访问学者 教育经历 1983   华南理工大学 微生物工程 学士1986   华南理工大学 发酵工程 硕士1989   日本东京大学 农学部 UNESCO研究生1997   华南理工大学 发酵工程 博士 获奖、荣誉称号 “南极假丝酵母菌脂肪酶B基因及其在酵母展示中的应用”获2017年第19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酶制剂分会副理事长 研究领域 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发酵与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 科研项目 在研科研项目:1、项目来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名称:非细胞生物合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起止时间:2019-07-01至2024-06-31   承担的角色:项目负责人2、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名称:UDP-糖基转移酶与蔗糖合成酶级联反应体系及甜菊糖苷衍生物合成   起止时间:2019-01-01至2022-12-31   承担的角色:项目负责人3、项目来源: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项目名称:益生菌健康功能与基于肠道微生物组学的食品营养代谢机理研究   起止时间:2016-01-01至2020-12-31   承担的角色:子课题负责人4、项目来源:广东省重点领域研究计划   项目名称:快餐食品中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效应评估关键技术   起止时间:2018-12-01至2022-11-30   承担的角色:项目负责人5、项目来源:企业委托项目名称:固相化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制备与尼克酰胺单核苷酸制备技术   起止时间:2019-02-22至2020-04-30   承担的角色:负责人6、项目来源:企业委托   项目名称:对虾养殖微生态环境及优势菌群研究   起止时间:2017-07-25至2019-12-11   承担的角色:负责人 发表论文 近三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1. Li L, Liao Y, Luo Y, Zhang G, Liao X, Zhang W, Zheng S, Han S, Lin Y, Liang S.,Improved Efficiency of the Desulfurization of Oil Sulfur Compounds in Escherichia coli Using a Combination of Desensitization Engineering and DszC Overexpression, ACS Synth Biol. 2019 Jun;8(6):1441-1451 2. Liao X, Zhao J, Liang S, Jin J, Li C, Xiao R, Li L, Guo M, Zhang G, Lin Y., Enhancing co-translational folding of heterologous protein by deleting non-essential ribosomal proteins in Pichia pastoris., Biotechnol Biofuels. 2019 Feb;12:383. Zou C, Wang P, Liang S, Han S, Zheng S, Lin Y., Deletion of the GCW13 gene derepresses Gap1-dependent uptake of amino acids in Pichia pastoris grown on methanol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8 Jun;501(1):226-2314. Liu H, Zhu Y, Yang X, Lin Y.,Four second-sphere residues of Thermus thermophilus SG0.5JP17-16 laccase tune the catalysis by hydrogen-bonding networks.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8 May;102(9):4049-40615. Zhang K, Pan Z, Diao Z, Liang S, Han S, Zheng S, Lin Y., Kinetic resolution of sec-alcohols catalysed by 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 displaying Pichiapastoris whole-cell biocatalyst. Enzyme Microb Technol. 2018 Mar;110:8-13. 6. Zhang K, Jin Z, Wang P, Zheng SP, Han SY, Lin Y., Improving the cataly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pasedisplaying yeast cells by hydrophobicmodification., Bioprocess Biosyst Eng. 2017 Nov; 40(11):1689-1699.7. Wang P, Zhang L, Fisher R, Chen M, Liang S, Han S, Zheng S, Sui H, Lin Y., Accurate analysis of fusion expression of Pichia pastoris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modifiedcell wall proteins,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7 Sep;44(9):1355-1365. 8.Pan Wang, Jie He, Yufei Sun, Matthew Reynolds, Li Zhang, Shuangyan Han, Shuli Liang, Haixin Sui, Ying Lin, Display of fungal hydrophobin on the Pichia pastoris cell surface and its influence on 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16.100(13):5883-95 9. Zhiyou Pan, Shen Jin, Xi Zhang, Suiping Zheng, Shuangyan Han, Li Pan, Ying Lin, Biocatalytic behavior of a new Aspergillus niger whole-cell biocatalyst with high operational stability during the synthesis of green biosolvent isopropyl esters,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 2016.131:10–17 出版专著和教材 1、《酶工程原理与技术》主编:林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12、《化学工业酶技术》主编:林影、韩双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13、《食品与基因工程》主编:林影、石磊、杜红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01 科研创新 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 22件,申请PCT专利4件,其中美国授权专利3件,“南极假丝酵母菌脂肪酶B基因及其在酵母展示中的应用”获2017年第19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教学活动 作为《酶工程》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注重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先进性和学术性,并注重将科研成果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不断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从教学中获得酶工程的完整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及行业发展的动态。注重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先进性和学术性,选用优秀的教材,并注重将科研成果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不断丰富的教学内容。该课程2010年获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与四校合作,在全国高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系列教材规划的基础上,并运用新媒体的手段编写《酶工程原理与技术》教材,成为全新的iCourse版本。 指导学生情况 培养了硕、博研究生30 多名,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2名。 我的团队 本团队重视学生“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提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实验室每年年末“冬令营”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举产生“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健全实验室学习、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生除了课程学习外,全年学术活动包括:每年九月新生技术及科学素养培训、每年十二月“冬令营”及学术年会、每月读书报告及研究进展报告、每周实验进展报告、以及日常校内外的学术交流,已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的培养。此外,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的组织、申报、立项、进展报告和验收工作,使学生在“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