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江虹教师主页|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简历|巫江虹招生信息|巫江虹专利信息

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广东省 > 华南理工大学

巫江虹

姓名 巫江虹
教师编号 80253
性别
学校 华南理工大学
部门 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 教授
学历 教授
职称 教授
联系方式 【发送到邮箱】
邮箱 【发送到邮箱】
人气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更新日期:2023年2月28日 姓 名 巫江虹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7年4月 籍贯 江西萍乡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pmjhwu@scut.edu.cn 工作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邮政编码 510641 通讯地址 广州五山汽车科技大楼1210室 单位电话 020-22236277 个人主页 https://www.rolscut.com/ 个人简介 巫江虹,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热能动力学术团队负责人。1987、1990、1996分别本科、硕士及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 硕士、博士导师张祉佑、陈长青、吴业正教授,1996-1998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课题为水合物蓄冷技术,合作导师王世平教授。200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材料与机械工程系从事为期一年的微通道冷凝传热研究,合作导师John Rose教授、王华生博士。    主要从事以制冷技术为核心的环境保护、过程强化及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研究领域包括室温磁制冷技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研究及应用、微通道冷凝换热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空气源热泵高效节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制冷空调的应用。主要业绩:(1)研究并建立汽车空调动态负荷计算基本框架;(2)发明结合微通道换热器、相变蓄热材料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获得广东省二等奖1项;(3)研发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获得国际领先鉴定成果;(4)开展空调用能模式研究,研究制冷制热发生时间曲线并应用于转速可控型空调器能效国家标准;(5)开展地铁轨道交通节能运营方案研究,应用于广深地铁项目运营。(6)开展列车空调及房间空调器制冷剂替代研究,研究成果应用于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制定。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重大基础研究培育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重点项目、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项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等32项。 。发表SCI论文24篇(其中1区论文14篇),EI论文39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件、软件版权4件;作为技术专家和主要起草人参加制冷行业四项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是4项制冷空调国家标准的起草人。 工作经历 2011/09 - 今,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01 -2011/08,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01 -2009/01,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材料与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2000/05 -2008/01,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07 -2000/04,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讲师1990/09 -1993/02, 陕西西安,陕西钢铁研究所 教育经历 1996/08 -1998/07, 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1993/03 - 1996/06,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博士1987/09 - 1990/06,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硕士1983/09 - 1987/07,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学士 获奖、荣誉称号 获得广东省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基于相变蓄能技术的热泵洗碗机研究及产业化),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指导全国一等奖(2012.8);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2013.5),多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优秀奖、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华南理工大学大洋奖教金及广汽教学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担任中国稀土学会磁制冷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车辆热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空调委员会技术专委会常任委员;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热泵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空调专业产学研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评委会评委库入库委员;广东省冷冻空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冷冻空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制冷学报》编委;《制冷》杂志副主编,《制冷与空调》第五届编委会委员。担任科技部评审专家;环保部评审专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议同行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广州市科技局专家库专家;广汽集团特聘专家。 研究领域 (1)室温磁制冷循环理论及样机设计(2)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研究及实现(3)微通道冷凝换热基础研究及应用(4)空气源热泵高效节能技术(5)人工智能在制冷空调系统的实现(6)列车空调制冷剂替代研究(7)地铁空调节能策略研究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磁热效应型热管的固态室温磁制冷微元回热循环研究,  主持,在研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微元回热的复叠式室温磁制冷循环机理诠释,主持,结题3. 广东省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培育项目,基于微元回热的复叠式室温磁制冷循环机理研究,主持,在研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周期性热源作用下室温磁制冷回热器多孔介质能量传输,主持,结题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快充电池包散热能力提升,主持,结题6.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应用研究项目, 基于运行参数的R290空调器主动安全防御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持,在研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聚光光伏与余热利用温湿度调节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参加,结题8.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相变蓄热的太阳能热泵系统研发,主持,结题9.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项目, 低GWP制冷剂在列车空调中的应用研究,主持,结题10.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项目, 房间空调器行业针对不同制冷剂的能效标准研究,主持,结题11.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重点项目,高效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研发,主持,结题12. 湖南华强电气有限公司,BPKY8.5系列产品能效改进,主持,结题13. 深圳地铁集团,地铁隧道通风系统及公共区新风系统节能运行策略研究, 主持,结题14. 广州市科技支撑项目,复叠式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研发,主持,结题15.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重点项目,基于微通道强化换热的热泵热水系统研发,主持,结题16. 国际铜业协会项目,相变热泵热水器蓄热模箱设计及特性研究,主持,结题17. 国际铜业协会项目,相变蓄热热泵系统可研分析 主持,结题 发表论文 [1] Lu Biwang, Wu jianghong *.  Circuitry arrangement optimization for multi-tube phase change material heat exchanger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coupl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8 (accepted)(SCI JCR一区))[2] Jianghong Wu*,  Ye Feng,  Chaopeng Liu,Huixi Li.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of Expanded Graphite Paraffin PCM-heat exchanger used in Instantaneous Heat Pump Water Heater.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8 (accepted)(SCI JCR一区))[3] J. Wu, B. Lu, C. Liu, J. He, A novel cascade micro-unit regeneration cycle for solid state magnetic refrigeration,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8), doi: https://doi.org/10.1016/j.applthermaleng. 2018.03.109 3.771(SCI JCR一区))[4] Jianghong Wu, Biwang Lu,Zhihao Liang, Room Air Conditioners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ontrol Strategy for Energy Conservation,Heat Transfer Engineering, 2017(8)[5] Wu, J., Jiang, F., Song, H., Liu, C., & Lu, B. Analysis and validation of transient thermal model for automobile cabin[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7, 122.(SCI JCR一区))[6] Jianghong Wu(*),Chaopeng Liu,Hongqi Li,Dong Ouyang,Jianhong Cheng,Yuanxia Wang,Shaofang You,Residential air-conditioner usage in China and efficiency standardization,Energy,2017.1.15,119(0):1036~1046. (SCI JCR一区))[7] Jianghong Wu, Chaopeng Liu, Puxiu Hou, Yihe Huang, Guang Ouyang, Yungui Chen. Fluid choice and test standardization for magnetic regenerators operating at near room temperatu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14, 37(2014):135-146. (SCI)[8] Wu, Jianghong ,Wang, Shiping, Research on cool storage and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R134a gas hydrate with additive, Energy and Buildings, v 45, p 99-105, February 2012(SCI)[9] Wu, Jianghong; Yang, Zhaoguang; Wu, Qinghao; Zhu, Yujuan ,Transient behavior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of cascade heat pump water heater with thermal storage system, Applied Energy, v 91, n 1, p 187-196, March 2012(SCI JCR一区))[10] Wu, Jianghong; Ouyang, Guang; Hou, Puxiu; Xiao, Haobi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frost formation on a parallel flow evaporator, Applied Energy, v 88, n 5, p 1549-1556, May 2011(SCI JCR一区))[11] Zhang, Yuyin(#)(*),Wu, Jianghong,Ishizuka, Satoru,Hydrogen addition effect on laminar burning velocity, flame temperature and flame stability of a planar and a curved CH4-H2-air premixed flam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9.01.01,34(1):519~527 (SCI JCR一区))[12] Chen Huiyong(#),Wu Jianghong,Luo Shaojuan,Xi Hongxia(*),Qian Yu, MesoDyn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al Fabrication and Pore-size Adjustment of SBA-15 Molecular Sieves,Adsorp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09.01.01,27(6):579~592 (SCI)[13] Kamran, Muhammad Sajid,Sun, Jie,Tang, Yong Bai,Chen, Yun Gui,Wu, Jiang Hong,Wang, Hua Sheng(*),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room temperature magnetic refrigerator using microchannel regenerators,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6.6.5,102:1126~1140 (SCI JCR一区))[14] Hongyan Zheng(#),Yongbai Tang,Yungui Chen,Jianghong Wu,Huasheng Wang,Xiaozhong Xue,Jing Wang,Wenkai Pang,The high-temperaturehydrogenation behavior of LaFe11.6Si1.4 and splitting of LaFe11.6Si1.4Hymagnetocaloric transition,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5.10.15,646:124~128 (SCI)[15] Luo Huihui,Chen Yungui(*),Tang Yongbo,Chen Xiang,Wu Jianghong,Liu Chaopeng,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ur of LaFe11.6Si1.4 Magnetocaloric Alloy at Room Temperature,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3.10.01,21(5):581~597 (SCI)[16] 曾国刚,陈云贵,陈湘,唐永柏,巫江虹,刘超鹏,Wang Huasheng,La(Fe_xSi_(1-x))_(13)系磁热合金的研究进展,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10.15,(10):2556~2560 (SCI)[17] 罗辉辉,陈云贵,唐永柏,陈湘,巫江虹,刘超鹏,LaFe_(11.6)Si_(1.4)合金的常温吸放氢行为,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10.15,42(10):2136~2138 (SCI) 科研创新 获权发明专利1. 巫江虹,金鹏,中国专利(发明),ZL 2013105827336,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发明专利获权,获权时间2015-12-9)2. 巫江虹,梁志豪,史玉红,一种应用于补气增焓系统的双向螺旋闪蒸器,ZL201510578738.0 (发明专利获权,获权时间2017-06-20)3. 巫江虹,金鹏,梁志豪,一种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除霜在线检测与控制方法,ZL201410267445.6(发明专利获权,获权时间2017-05-31)4. 巫江虹,张才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空调长效性能预测方法,ZL201410267716.8(发明专利获权,获权时间2017-04-19)5. 巫江虹,刘超鹏,梁志豪,中国专利(发明),ZL2014103567911,一种直热式多相变点复合蓄热热泵热水器系统.(发明专利获权,获权时间2017-01-11)6. 巫江虹,刘超鹏,中国专利(发明),ZL2012101337333,一种用于热泵热水器的外盘微通道式蓄热水箱. (发明专利获权,获权时间2014-11-12)7. 巫江虹,刘超鹏,王凯,中国专利(发明),ZL2012101335963,一种用于热泵热水器的外盘微通道式蓄热水箱. (发明专利获权,获权时间2014-07-16)8. 巫江虹,游少芳,中国专利(发明),ZL2011100780118,一种用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相变蓄热型除霜系统. (发明专利获权,获权时间2012-07-08)9. 巫江虹,王惜慧,邱键,刘岩,中国专利(发明) , ZL2007100310972,复叠式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发明专利获权,获权时间:2010-10-27)10. 巫江虹,薛志强,史玉红,ZL 201510578740.8 一种提升换热器换热性能的补气增焓热泵空调系统. (发明专利获权,获权时间2017-8-2511. 王凯,刘超鹏,王源霞,巫江虹,ZL201210273777.6 一种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发明专利获权,获权时间2015-4-22)获权软件版权1. 巫江虹,李冲,姜峰. 列车空调动态负荷计算软件V1.0,软件登记号:2018SR395941,2018.5.292. 巫江虹,姜峰. 房间空调器全生命周期气候性能评价软件V1.0,软件登记号:2017SR047144,2017.2.173. 巫江虹, 刘超鹏,姜峰,宋航. 汽车动态热负荷计算软件V1.0,软件登记号:2015SR089010,2015.5.23 教学活动 为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开设《制冷及空调技术基础理论及前沿》、《现代制冷空调技术》、《制冷技术》双语学位课程、《汽车空调》等课程,学生评教居全院前5%。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指导全国一等奖(2012.8);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2013.5);多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优秀奖、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华南理工大学大洋奖教金及广汽教学奖。 指导学生情况 指导硕士生36名,指导博士生7名,其中硕士生在读6名,博士生在读4 名,获得国家奖学金 4人次,企业奖教金7人次,博士论文答辩成绩优秀1人次,硕士论文答辩成绩优秀 4人次.学生毕业去向:华为,深圳地铁,外企,银行证券,建筑设计院,咨询机构,国企,出国深造,国内外联合培养。 我的团队 热能动力学术团队负责人,团队依托国家级实验平台(汽车零部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多项研究成果应用及软件应用于制冷空调企业。

杨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