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江
姓名 | 冯江 |
性别 | 男 |
学校 | 华南理工大学 |
部门 | 建筑学院 |
学位 | 教授 |
学历 | 教授 |
职称 | 教授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更新日期:2023年6月12日 姓 名 冯江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2年11月 籍贯 枝江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群众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系主任 Email jfeng@scut.edu.cn 工作单位 建筑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0 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单位电话 020-87112227 个人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系系主任,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建筑与传媒学术委员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广东历史学会委员/理事,《建筑史学刊》《新建筑》《建筑遗产》《华中建筑》编委,《建筑学报》《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南方建筑》等期刊学术主持/特约编辑,《西部人居环境学刊》通讯编委。主要领域为地域建筑史学和建成遗产研究,著有《祖先之翼: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2010/2017),合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获奖工程范例:鲍家屯水碾房•兆祥黄公祠》《中国建筑文化之西渐》等,合译《城市设计的维度》《二十世纪世界建筑史》,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环境中的城市与建筑设计实践,代表作包括广州西关庭(2020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参展)、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园规划与造型艺术系馆设计、荔枝湾涌复涌及沿线景观设计、南海中心小学、佛山祖庙圣域博物馆、佛山兆祥黄公祠修缮、广州市府合署大楼修缮等。获2019年IFLA-ASIA景观建筑奖、2015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一等奖、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深港双城双年展组委会奖、2005年UNESCO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和多次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等。 工作经历 •2017年9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都灵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合作教授:Carlo Olmo)•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兼任副教授•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2000年7月至2010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1993年7月至1997年8月,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助理建筑师 教育经历 • 2003年9月-2010年7月 博士,建筑历史与理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导师:吴庆洲教授。• 1997年9月-2000年7月 硕士,建筑历史与理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导师:吴庆洲教授。• 1989年9月-1993年7月 学士,建筑学,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 获奖、荣誉称号 1. 建筑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第七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2.在阳光下:岭南建筑师夏昌世回顾展,2009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组委会奖 (1)3. 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柯布西耶奖”,20094. Landscape Design along Uncovered Litchi Bay Canal (1st Section), IFLA, IFLA Asia-Pacifi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wards, Outstanding Awards, 2019 (1)5. 广州市荔枝湾及周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工程,2015年第三届中国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一等奖(2)、2012年首届广东省岭南特色街区金奖、第三届(2011)中国环境艺术奖(环境建设类)-最佳范例奖6. 古黄埔港历史风貌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及景观节点设计,2009年全国优秀村镇规划设计二等奖(2)、2009年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2首届广东省岭南特色规划设计铜奖7. 广东省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行动策略研究,2015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1)8. 广州市荔湾区泮塘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5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1)9. 大岭村村庄规划获2009年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2009年全国优秀村镇规划设计三等奖10. Conservation of Zhaoxiang Huang Ancestral Hall in Foshan (佛山兆祥黄公祠修缮工程), UNESCO, Asia-Pacific Heritage Awards for 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 Honourable Mention, 2005(3)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社会兼职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江门市政府顾问学会兼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与传媒学术委员会、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理事;广东历史学会,理事;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学术期刊兼职《建筑史学刊》《新建筑》《建筑遗产》《华中建筑》编委,《西部人居环境学刊》通讯编委,《南方建筑》编辑,《建筑学报》《建筑师》栏目学术主持,《中国建筑教育》特约编辑 研究领域 建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建成遗产保护 科研项目 1. 广州一口通商时期东西方建筑文化交互影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21VJXT011),一口通商时期东西方建筑文化交互影响路径与遗迹研究,2021-2025,子课题主持。2.新中国岭南现代建筑“群落”研究(1949-197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240), 2017.1-2020.12, 主持。3.明清宗族村落空间形态格局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4YJAZH019),2014-2017,主持。4.广东省历史建筑砖作技术与材料病理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A1515011540),2019.10-2022.9,主持5.广府祠堂建筑“四行”匠作技艺研究,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 2012-2014,主持。6.历史建筑绿色智慧节能改造的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A010800028),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012.01-2012.12。分课题负责。7.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建筑创新研究(11ZGXM56001),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2011.01-2014.12。主要完成人(2)。8.中国古城水系营建的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97),2013.01-2016.12,参与9.岭南古建筑技术及其源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96),2012-2015,参与10.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哲理、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8070),2007.01-2009.12,参与11.中国传统城市的“人居环境”思想与建设实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8038),2003-2006,参与 发表论文 1.冯江,李睿.潮汐与广州园池,建筑史学刊,2023,4(01):147-1612.朱发文,冯江.5000人大会堂与55米跨度薄壳:从顺德人民礼堂看20世纪50年代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的技术流动[J].建筑史学刊,2022,3(04):129-142.3.冯江,李睿,陈轲.庭园的回归——改革开放之初广州涉外宾馆建筑中的“中式园林”[J].建筑学报,2022(11):75-81.4. Jiang Feng, Jianchi Wu. Reading the Morphogenesis of Late Qing Canton Prefecture Villages Through the Guangdong Atlas.East Asian Architecture in Globalization: Values,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Springer, 20215. Rui Li, Jiang Feng*.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Policy and Partial Shrinkage in an Expanding Megacity in China.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Volume 147, Issue 2. 6. 冯江,蒲泽轩,汪田. 门·墙·院——广州泮塘五约“微改造”三辩. 建筑学报,2020(10):43-48.7.冯江,曹海芳.“大锅饭”与大空间:人民公社化时期华南乡村的食堂与会堂[J].时代建筑,2021(03):34-39.8. 吴庆洲,冯江.中国营造学社与城市史研究及古城保护.建筑学报, 2019(12): 28-329. 冯江,谢中慧,黄丽丹. 明清广州府的“里”.建筑遗产. 2019(2):1-1110. Jiang Feng, Ke Chen. Cooperative Historic Landscape Rejunvenation in China: the Lichit Bay Project in Guangzhou. Built Heritage, 2019(1):76-9011. 冯江,杨文君,张异响.剖读虎丘——从谢时臣《虎阜春晴图》中的远山说起. 建筑学报. 2018(04),总第595期: 96-10212. 冯江. 归乡:从夏昌世到何镜堂的建筑路途与理念嬗递. 建筑学报. 2018(01),总第592期: 18-2513. 李梦然,冯江*,诺利地图及其方法价值. 新建筑,2017 (4): 11-1614. 冯江,李梦然. “被打断的罗马”与被打断的广州——城市历史环境的现实困境与学科危机.建筑学报.2016(12),总第579期: 1-815. 城市笔记人,冯江. [城市笔记之二十七] 乙未小雪对谈. 建筑师. 2016年8月,总第182期: 78-88页16. 吴庆洲,冯江. 近三十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史学教育与学科定位. 中国建筑教育. 2015, 总第11册: 22-2717.冯江. 变脸:新中国的现代建筑与意识形态的空窗. 时代建筑. 2015(05): 70-7518. 冯江. 传统建筑,还是建筑传统?——“真实历史环境中的建筑设计”自主式毕业设计教学探讨. 中国建筑教育. 2015,总第9册: 56-6919. 冯江,蒲泽轩. 番禺沙湾绎思堂祭堂木梁架榫卯考查.南方建筑. 2015(01): 56-6120. 冯江,蒲泽轩. 从宗族村落到田园都市:民国中山模范县的唐家湾实验 . 建筑学报. 2014(Z1): 111-11621. 冯江. 边角料•风筝•深读与深描+冯江,张异响. 涟漪:水产馆的重读与重现. 世界建筑. 2014(08): 58-6422. 冯江.广州变形记:从晚清省城到民国第一座现代城市. 区域与城市规划. 2013(01): 107-12823.冯江. 夏昌世建筑作品的乡土渊源. 城市·环境·设计. 总第59期副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论文集》,2012 (001): 112-11524.冯江,江嘉玮编译. 走近Team X. 建筑师. 152期,2011(08): 7-2125.冯江,阮思勤. 广府村落田野调查个案:塱头. 新建筑. 2010(05): 1-626.李睿整理,冯江校订. 夏昌世先生年表及夏昌世文献目录.南方建筑. 2010(2): 46-4827.冯江. 一处浅丘基地的记忆——四川美术学院虎丘校区地志解读. 新建筑. 2009(04),40-4528.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题研究.南方建筑. 2008(06): 75-84.29.冯江. 龙非了:一个建筑历史学者的学术历史. 建筑师125期,2007(02): 40-4830.冯江,阮思勤,徐好好. 广府村落田野调查个案:横坑. 新建筑. 2006 (1): 32-35 出版专著和教材 1. 冯江. 祖先之翼: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初版/2017再版 ISBN: 97871121259202. 吴庆洲,冯江,徐好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获奖工程范例:鲍家屯水碾房•兆祥黄公祠.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3. 本书翻译委员会. 20世纪世界建筑史(William J. R. Curtis. Modern Architecture Since 1900,3rd edition, Phaidon Press, 199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4. 冯江,刘虹. 中国建筑文化之西渐.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5. 冯江,袁粤,万谦,傅娟,张红虎译. 城市设计的维度——公共场所,城市空间(Matthew Carmona, Tim Heath, Taner Oc, Steven Tiesdell. Public Places, Urban Spaces: the Dimensions of Urban Design. Elsevier Ltd. 2003).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教学活动 本科教学• 外国建筑史,建筑学必修课程,主持,教师组授课,2000年以来;• 建筑史纲,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本科必修课程,2008-2014,参加教师组授课;• 传统建筑测绘,历史建筑保护专门化方向,2010年以来;• 建筑设计(一)(二),2000-2009;• 建筑设计(五)(六),本科历史建筑保护专门化方向(剧演建筑、街区保护与更新),2010年以来;• 毕业设计:真实历史环境中的建筑设计,建筑学,2000年以来研究生教学• 东西方建筑文化与哲理学,博士生课程,主持,2019年以来;• 文化遗产前沿,博士生课程,主持(与林志宏教授联合),2020年以来;• 当代西方建筑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必修课程,主持,2005年以来;• The Project's Invention in Chinese History since Ming Dynasty (Social Projects and Spatial Transformation, studies with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hosted by Professor Francesca Frassoldati, DASP (Docrorate, Architecture, History and Project), Politecnico di Torino, 2017-18。中国的社会变迁与空间演替(明代以来的建筑计划,历史人类学方法下的研究), 都灵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设计博士生课程,主讲,2017-2018。• 教育部视频公开课《建筑历史》 三讲 指导学生情况 • 指导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术型硕士生和建筑学专业型硕士共计29人,已毕业20人:1. 蒲泽轩:唐绍仪与唐家湾镇的空间近代化试验研究,20142. 张异响:林克明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与勷勤大学工学院建筑设计法比较研究,20153. 杨文君: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建筑群研究,20154. 彭颖睿:明末清初丹霞山的开发与文化景观的形成,20165. 汪田:广州华侨新村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研究,20166. 谢中慧:明清南番顺市镇中的里,20177.李梦然:1978年“被打断的罗马”(Roma Interrotta)设计展研究,20178. 吴简池:广州长堤空间史研究(1888-1937),20189. 叶宝聪:黔东南从江、榕江、黎平侗寨禾仓建筑衍变研究,201810. 陈轲:再释广州白云山现代庭园建筑,201911.李俊:广州近代城市中轴线空间史研究,201912. 李嘉泳:从化温泉建筑群落研究(1931-1978),202013. 黄丽丹:和平县“林寨古村”营建史研究,202114. 蔡为哲:广州湾白雅特城建筑研究,202115. 郑安珩:广东贡院旧址空间史研究,202216. 林俊杰:广州市府合署建筑材料与建造工法研究,202217. 曹海芳:近代四邑居庐建筑研究,202218.孔令融:建筑学人陈伯齐行述研究,202319.赵谢璧圆:海洋文化遗产视角下广州珠江口三塔历史环境再生研究,202320.陈婕:潮州古城历史水系变迁与水景再生研究,2023• 指导台湾东海大学交换硕士生2名,2019-2020雷文婷,一学期陈琪,一学期• 指导博士研究生8人,已毕业1人1.李睿:广州十三行行商园林研究(联合指导:吴庆洲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访学期间合作导师:冯仕达教授)学术型博士:黄文(Politecnico di Torino联合培养合作导师:EDOARDO PICCOLI)、朱发文工程博士:蒲泽轩(合作导师:曹劲研究馆员)、张振华(合作导师:UNESCO林志宏教授)、吴简池、黄燊、康琪• 指导Erasmus计划博士生2名,2018-2019Monica Naso, Politecnico di Torino,10个月,已毕业Qi Mu(牧骑), Politecnico di Torino,6个月,已毕业• 接收国内访问学者2名,2022-2023刘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关菲凡,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我的团队 地域建筑史学与建成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