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琴
姓名 | 刘喜琴 |
教师编号 | 81308 |
性别 | 女 |
学校 | 华南理工大学 |
部门 | 外国语学院 |
学位 | 教授 |
学历 | 教授 |
职称 | 教授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更新日期:2022年1月1日 姓 名 刘喜琴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72年11月 籍贯 汉寿县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九三学社社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文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系副主任 Email flxqliu@scut.edu.cn 工作单位 外国语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1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单位电话 87110441 个人主页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Xiqin_Liu2 个人简介 Since 1996 I have been teaching at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China. Currently I work as a professor and the vice-chair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As an advisor of PhD, MA and MTI candidates, I also serve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Indian Ocean Island Countries, a Regional and Area Research Base of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s of Jan. 1, 2022, twenty of my publications are indexed in Web of Science.刘喜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自1996年以来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任英语系副主任,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涉及电子词典编纂与跨文化研究、双语认知加工、多模态翻译等。主持国家级课题两项、其他课题十余项。学术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Lexikos、Visual Studies及《外语界》等SSCI/CSSCI期刊。兼任国际互动、语言与认知研究学会(ISSILC)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工作经历 2019-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 2009-2018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副教授 1999-2008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讲师 1996-1998 华南理工大学外语系大学英语部助教 教育经历 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2013-201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词典学方向)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China i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硕士Master of Arts (1993-1996) 湖南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专业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China i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English)本科Bachelor of Arts (1989-1993) 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China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国外留学Visiting Scholar (2017-2018)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Honolulu, USA in Second Language Studies国外留学Visiting Scholar (2003)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remont, USA 获奖、荣誉称号 [1]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翻译职业与发展)教学名师(教育部,2021)[2] 第五届全国高校商务英语竞赛决赛优秀指导教师(2021)[3] 全国“卓越杯”第三届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大连,2019)[4] 广东省“岭南杯”第七届英语写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广州,2019)[5] 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新时代本硕博一体化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4)[6] 华南理工大学2013-2014学年度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2014学年度邓永豪研究生奖学金[8] 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大学英语电子教案的设计原则及方法(6/8)[9]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首届“体验杯”全国大学英语电子教案大赛特等奖(6/8)[10] 华南理工大学2005-2006学年度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11] 华南理工大学2004-2005学年度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12] 华南理工大学2002-2003学年度本科教学优秀奖三等奖[13] 华南理工大学2001-2002学年度本科教学优秀奖三等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 国际互动、语言与认知研究学会(ISSILC)理事 Board member: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teractivity, Language, and Cognition (http://www.issilc.org/)[2] 学术期刊同行评审专家 Peer reviewer: Higher Education, Semiotica, Sage Op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 TEFLIN Journal,《外语电化教学》[3]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Thesis reviewer: China Academic Degrees and Graduate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re,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4]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Member of the Academic Guidance Committe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CUT 研究领域 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词典学 Lexicography多模态话语分析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翻译过程研究 Translation Process Studies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9WYYB008]:《汉语语法演化史》英文版,2019-2023 (总经费40万元) Chinese Fund for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9-2023):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rammar[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JZD039]子课题(国家级):英语创意写作与推 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立体实证研究平台建设,2017-2022 A sub-project of the Key Research Projec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7-2021): Three-dimensional Platform for Empirical Research on English Creative Writing and the “Going-out” of Chinese Culture[3] 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访学项目[201706155083], 2017-2018 The Fund of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2017-2018)[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GD18XWW14]: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电子词典多模态 研究,2019-2020[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5XWW23]:英语动结式的词典多维释义研究, 2016-2017[6]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GZGJ24]:广州市政府中英文网站与形象传播的 多模态研究,2019-2020[7]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6GZGJ68]:构式语法视角下的学习词典释义创新 研究,2016-2017[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培育项目[ZDPY202036]:中美应急语言体系研究,2020-202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XYZD201919]:英语电子词典的跨文化研究,2019-2021[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项目[2011SM009]:语料库视角下的多模态外语教材探索, 2011-2014[11]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精品教材专项建设项目[D6212950]:商务英语阅读,2021-2023[12] 华南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20200081]:新媒体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2020-2022[13] 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出版基金[14]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出版基金[15] 横向课题[N6091550]:ESP实践研究——科技英语培训与翻译,2009-2010[16] 教育部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B19-Y5050010]子课题:网络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研 究,2003-2006 发表论文 [1] (Under review). Language Type and Proficiency Both Affect Shared Representations of Passives in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Evidence from Syntactic Priming. (1/8) 与研究生、本科生合作[2] (Under review). The Head Constituen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Lexical Boost: Evidence from Mandarin Dative Structures (2/7) 与研究生合作[3] 2022. Across the Islands: A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Government Homepages. Visual Studies. (A&HCI, 1/3) 与研究生合作[4] 2022. Standardized Estimates for Latent Interaction Effects: Method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Strategy.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心理学报》英文版. (ESCI, 4/4)[5] 2021. For a Better Dictionary: Revisiting Ecolexicography as a New Paradigm. Lexikos 31. (SSCI, A&HCI, 1/3) https://doi.org/10.5788/31-1-1648[6] 2021. Syntactic Priming across Highly Similar Languages Is Not Affected by Language Proficiency. 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SSCI, 5/7) https://doi.org/10.1080/23273798.2021.1994620[7] 2021. Review of Understanding Chinese Multilingual Scholars’ Experiences of Writing and Publishing in English.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SSCI, 2/2, Corresponding reviewer) 与研究生合作[8] 2021. Review of Mapping Multimodal Performance. Visual Communication. (SSCI, 1/2) 与研究生合作[9] 2019. Latent Classes of Smartphone Dictionary Users among Chinese EFL Learners: A Mixed-Method Inquiry into Motivation for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32(1). (SSCI, A&HCI, 1/3) https://doi.org/10.1093/ijl/ecy019 [10] 2017. Multimodal Exemplification: The Expansion of Meaning in Electronic Dictionaries. Lexikos 27. (SSCI, A&HCI, 1/1) https://doi.org/10.5788/27-1-1404[11] 2017. Review of The Future of Translation Technology. Babel 63(6). (SSCI, 1/1)[12] 2016. Leader-Follower Congruence in Loneliness, LMX and Turnover Intention.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31(4). (SSCI, 4/4) https://doi.org/10.1108/JMP- 06-2015-0205 [13] 2015. Multimodal Definition: The Multiplication of Meaning in Electronic Dictionaries. Lexikos 25. (SSCI, A&HCI, 1/1) https://doi.org/10.5788/25-1-1296 [14] 2014. Exploring the Multimodality of EFL Textbooks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RELC Journal 45(2). (ESCI,1/2) https://doi.org/10.1177/0033688214533865 [15] 2021. 数字化时代教学词典的配例原则与方法. 教育现代化, (70).(1/4)与研究生合作[16] 2021. 政府网站对外服务平台的国际化路径. 国际援助, (8). (1/2) [17] 2017. BYU语料库系统及其语言研究应用. 中国教育信息化, (9).(1/2)[18] 2017. 个性化虚拟语料库及其应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9).(1/2)[19] 2016. 构建新一代学习词典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辞书研究, (1).(北大核心,1/1)[20] 2007. 大学生英语语法学习观调查及其对语法教学的启示. 外语与外语教学, 29(6). (CSSCI,2/2)[21] 2005. 新闻报道活动运用于大学英语课的尝试. 外语界,25 (2).(CSSCI,1/2)[22] 2004. 儿童认知能力与英语教学. 中小学外语教学, 27(5).(北大核心,2/2)[23] 2003. 搜索引擎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电化教育, (3).(CSSCI,1/2)[24] 2003. 关于运用电子笔友通讯提高英文写作教学的建议. 外语电化教学, (4).(CSSCI,2/2)[25] 2003. 计算机适应性测试:语言测试的新趋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增刊 1).(1/2)[26] 2003. 透视我国英语测试中的选择题:问题与对策.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增 刊1).(1/2) 出版专著和教材 [1] 2024.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rammar (English Translation,《汉语语法演化史》). Singapore: Springer Nature.(译著,主译)[2] 2023.《商务英语阅读》(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材, 主编)[3] 2022.《马尔代夫可持续发展研究》(Chinese Translation, Maldives: Overcoming the Challenges of a Small Island State).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译著,主译)[4] 2021.《汉英翻译技巧》. 第2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副主 编)[5] 2021.《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第3版.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参编,刘丹青 主编)[6] 2013.《语料库辅助EFL自主学习的多维探索》.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学术编著,独立)[7] 2004/2014.《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2学生用书》. 第1/2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参编,秦秀白总主编,张怀建主编)[8] 2004/2014.《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2教师手册》. 第1/2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参编,秦秀白总主编,张怀建主编)[9] 2004/2014.《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2学习手册》. 第1/2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教材,参编,张怀建主编)[10] 2002.《新世纪大学英语语法》(上、下册).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教材,参编,贾国栋 主编) 教学活动 授课情况1. 硕博研究生必修课: 科研方法导论2. 本科生必修课: 商务英语阅读、英语语法等 指导学生情况 招生专业与类型1. 学术博士(PhD)招收方向:应用语言学(每年1名)2. 博士后(Post Doc)招收方向:心理语言学、词典学(每年1名)3. 学术硕士(MA)招生方向: 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每年2名)4. 专业硕士(MTI)招生方向:英语笔译(每年2名) 我的团队 目前与华南师范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系列实验,包括采用行为实验方法进行双语认知加工、翻译过程研究。课题组共有研究生和本科生各10余人。鼓励跨学科的语言实证研究,欢迎语言学、心理学背景的有志青年加入团队。要求PhD和MA申请者:1. 英语读写能力强,能静下心来阅读大量英文文献,对论文写作精益求精;2. 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3. 对实验研究兴趣浓厚,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课题,执行力强;4.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服从团队安排,不计较个人得失;5. 学风严谨踏实,甘于坐冷板凳,能吃苦耐劳。申请者请提交个人简历,包括如下信息:1.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专业及在校获奖等2. 工作经历(如有请提供)3. 家庭情况:籍贯、家庭成员职业等情况4. 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规划(或研究计划)、兼职计划5. 学术兴趣、学术成果6. 硕士(博士)毕业后的打算7. 专四专八成绩(如有雅思成绩等,也请提供)8. 研究生初试和面试每科成绩及排名(如有请提供)9. 计算机技能等Wechat: liuxiqin1234Mobile: 13380077558Email: flxqliu@scut.edu.cn; 1339025365@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