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林
姓名 | 黄建林 |
教师编号 | 81064 |
性别 | 男 |
学校 | 华南理工大学 |
部门 | 发明专利包写包过 加急申请 |
学位 | 副教授 |
学历 | 副教授 |
职称 | 副教授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更新日期:2018年8月31日 姓 名 黄建林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9年12月 籍贯 民 族 政治面貌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单位电话 个人简介 黄建林,副教授,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主要从事柔性电子器件;绿色催化;能量转换。主持国家、省基金等项目,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 工作经历 2011 – 2013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博士后2013 – 2015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2015 - 今 华南理工大学 副教授 教育经历 2000 - 2004 江西师范大学 化学系 本科生2006 - 2008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2008 - 2011 上海师范大学 博士研究生 获奖、荣誉称号 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6 篇,SCI引用次数226。2013年以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曾受邀在全球催化与技术、全国环境催化会议做特邀报告。代表性奖励:“宝钢教育基金特等奖”, “上海师范大学科技之星”等。目前担任Green Chem.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等国际期刊特约审稿人。 研究领域 柔性功能薄膜、柔性电子与器件开发、能量储存与转换技术、生物质催化转化 科研项目 01/2014-12/2016 “可控有序多孔石墨烯基复合纳米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中国科学院煤化所“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项目,60万,主持07/2015-06/2017 “二维分子筛/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电催化转化CO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0万,主持01/2014-12/2017“纳米晶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于CO2催化转化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5万,主持02/2016-1/2021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 广东省科技厅计划项目, 2000万,参加 发表论文 代表性论文New J. Chem.,42 (2018) 2197 (通讯作者)ChemistrySelect, 2 (2017) 5810 (通讯作者)Chem. Mater., 27 (2017) 10, 2107(第一作者)Green Chem., 17 (2015) 1743 (第一作者)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1 (2013) 1160 (第一作者)Appl. Catal. A Gen., 431 (2012) 95 (第一作者)J. Phys. Chem. C,115(2011) 2514(第一作者)J. Am. Chem. Soc., 132(2010)1492(第一作者) 科研创新 1. 黄建林,王俊中,王亚萌,林湘君,张会念,“一种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申请号:201711027485.32. 黄建林,王俊中,林湘君,王亚萌,张会念,“一种多孔石墨烯/分子筛复合膜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1710485274.83. 黄建林,王亚萌,林湘君,刘亭,陈珩,刘美林, 一种多孔有序碳棒基于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申请号:201810709982.X4. 王俊中、郭全贵、闫蕊、王俊英、黄建林,“多孔石墨烯和石墨烯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2017.12,中国, ZL201410658230.3(授权)5. 王俊中、黄建林、吕春祥、王俊英、王法星,“一种石墨烯基多级孔炭新材料及制法和应用”,2017.1,中国, ZL201410729808.3(授权)6. 王俊中、王俊英、郭全贵、闫蕊、黄建林,“一种由石墨原矿电解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2016.6,中国, ZL201410476466.9(授权)7. 张昉,康春梅,黄建林,李和兴,“一种双壳层空心球状有机金属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13.6,中国, ZL201010128464.2(授权)8. 杨迪迪,朱凤霞,杨旭石,黄建林,李和兴,张昉,“氨基桥联有序介孔有机碱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2012.8,中国, ZL201010165346.9(授权)9. 黄建林,朱凤霞,杨旭石,张昉,李和兴,“介孔结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2012.7, 中国, ZL201010130835.0 (授权) 教学活动 1. 本科生课程, 无机化学; 能源与绿色社会2. 研究生课程, 纳米材料合成技术;绿色催化 指导学生情况 1. 硕士研究生:4 人2. 博士研究生:2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