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芳
姓名 | 王菊芳 |
教师编号 | 80609 |
性别 | 女 |
学校 | 华南理工大学 |
部门 |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
学位 | 教授 |
学历 | 教授 |
职称 | 教授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更新日期:2023年2月7日 姓 名 王菊芳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73年9月 籍贯 湖北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副院长 Email jufwang@scut.edu.cn 工作单位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510006 通讯地址 广州番禺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B6 单位电话 020-39380601 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博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或材料与化工 硕士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生物与医药、药学 工作经历 2000.07-2004.02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讲师 2004.03-2009.11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05.09~2006.09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2009.12-现在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2013.08-2014.02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教育经历 1990.09-1994.06 长江大学 农学学士 1994.09-1997.06 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硕士 1997.09-2000.06 华南理工大学 工学博士 获奖、荣誉称号 2010年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2012年 入选广东省第七批“千百十”人才省级培养对象 2010年 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2011年 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016年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四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安全与检测、微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科研兴趣:(1)重要功能蛋白质的表达及应用;(2)病原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 (3)生物基化学品及生物能源的绿色制造 科研项目 (1)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0B0301030005):大宗食品中高污染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危害形成与防控分子机制,2020.11-2025.11,440万元,课题负责人,在研(2)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202103030003):多功能组织工程支架的仿生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在组织再生修复中的应用,2021.04-2024.03,150万元,课题负责人,在研,(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2178133):酪丁酸梭菌能量代谢系统调控代谢产物分配的分子机制研究,2021.01-2025.12,72万元,在研,主持(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878103):嗜热厌氧杆菌中精氨酸阻遏蛋白(ArgR)调控木糖代谢的机制研究,2019.01-2022.12,78万元,在研,主持(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676098):嗜热厌氧杆菌葡萄糖木糖共利用的分子机制研究,2017.01-2020.12,90万元,在研,主持(6)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19A050510008):廉价生物质高效转化丁酸的底盘细胞构建及发酵工艺研究,2020.01-2021.12,50万,在研,主持(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276093):嗜热厌氧杆菌在纤维床生物反应器中乙醇耐受性增强的分子机制研究,2013.01-2016.12,83万,已结题,主持(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7PY013):基于转录组学的嗜热厌氧杆菌木糖高效利用研究,2017.01-2018.12,15万,已结题,主持(9)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7C03):酪丁酸梭菌发酵廉价底物产丁酸的研究,2017.01-2018.12,10万,已结题,主持(1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国际合作)(2015A030310322):厌氧发酵廉价生物质高效产丁醇的关键技术及工艺研究,2015.04-2017.03,50万,已结题,主持 发表论文 1. Fu Hongxin,Zhang Huihui,Guo Xiaolong,Yang Lu,Wang Jufang*. Elimination of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in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for enhanced butyric acid production from lignocellulosic hydrolysat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2,357:127320 (IF11.889, JCR 1区)2. Cao Mengcen #, Sun Qiuli #, Zhang Xu, Ma Yi, Wang Jufang*.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subgroups A and B with colorimetric toehold switch sensors in a paper-based cell-free system.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21, 182: 113173 (IF 12.545, JCR 1区)3. Fu Hongxin, Hu Jialei, Guo Xiaolong, Feng Jun, Yang Shang-Tian, Wang Jufang*. Butanol production from Saccharina japonica hydrolysate by engineered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the effects of pretreatment method and heat shock protein overexpress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1, 335: 125290 (IF IF11.889, JCR 1区)4. Qu Chunyun, Chen Lili, Fu Hongxin, Wang Jufang*. Engineering Thermoanaerobacterium aotearoense SCUT27 with argR knockout for enhanced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lignocellulosic hydrolysat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0, 310: 123435 (IF11.889, JCR 1区)5. Feng Jun, Guo Xiaolong, Cai Feifei, Fu Hongxin*, Wang Jufang*. Model-based driving mechanism analysis for butyric acid production in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2022,15:71 (IF7.67, JCR 1区 )6. Fu Hongxin,Yue Zhi, Zhang Huihui,Guo Xiaolong,Yang Lu,Wang Jufang*. 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 for butyric acid production from raw cassava starch by a newly isolated Clostridium butyricum SCUT620.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22, 187(1):115446 ( IF6.449, JCR1区)7. Qu Chunyun, Dai Kaiqun, Fu Hongxin, Wang Jufang*. Enhanced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lignocellulosic hydrolysates by Thermoanaerobacterium aotearoense SCUT27/∆argR1864 with improved lignocellulose-derived inhibitors tolerance. Renewable Energy. 2021, 173: 652-661 (IF 8.634, JCR 1区)8. Guo Xiaolong*, Fu Hongxin*, Feng Jun, Hu Jialei, Wang Jufang*. Direct conversion of untreated cane molasses into butyric acid by engineered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0, 301:122764 (IF11.889, JCR 1 区)9. Suo Yukai, Liao Zhengping; Qu Chunyun; Fu Hongxin*; Wang Jufang*.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for enhanced butyric acid production from undetoxified corncob acid hydrolysat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 271:266-273 (IF IF11.889, JCR 1区)10. Zhao Yongxiang, Xie Huayong, Wang Lili, Shen Yang, Chen Wei, Song Benteng; Zhang Zhengfeng, Zheng Anmin, Lin Qingsong, Fu Riqiang, Wang Jufang* and Yang Jun*. Gating Mechanism of Aquaporin Z in Synthetic Bilayers and Native Membranes Revealed by Solid-state NMR Spectroscop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8, 140(25): 7885-7895 (IF=16.383, 化学综合1区) 科研创新 1. 王菊芳,兰洋,冯骏,傅宏鑫,张凌蔚. 一种丁酸梭菌及其在固定化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2011239052.6,申请日:2020年11月9日,公开日2021.02.12,专利授权日:2022.08.29 2. 王菊芳, 王蒙, 马毅, 傅宏鑫.一种抗菌肽天蚕素A新型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号 201810868364.X. 专利申请日2018年8月2日,专利授权日2021年3月11日3. 王菊芳, 冯骏, 傅宏鑫. 一种丁酸梭菌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号:201910510790.0. 专利申请日2019年6月13日,专利授权日2021年2月4日4. 王菊芳, 傅宏鑫, 廖正平. 一株耐受多种纤维素水解液抑制物的丙酮丁醇梭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号20181117304.4. 专利申请日2018年10月9日,专利授权日2020年11月27日5. 王菊芳, 王蒙, 张俊杰, 马毅, 李杉. 基于淀粉样蛋白实现小分子肽类高效分泌表达的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号201710148456.6. 专利申请日2017年3月14日,专利授权日2020年9月30日6. 王菊芳,李杉,马毅,余结莹. 一种二型登革热病毒NS1蛋白多价纳米抗体及制备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号201610864043.3. 专利申请日2016年9月29日,专利授权日2019年08月20日7. 王菊芳,马毅,李杉,吴少敏,余结莹. 一种促进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肠杆菌高效功能性表达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号201610586211.7. 专利申请日2016年07月22日,专利授权日2019年07月16日8. 王菊芳,罗平,马毅,李杉. 一种耐受高浓度糠醛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号201510854364.0. 专利申请日2015年11月27日,专利授权日2019年07月16日9. 王菊芳,王菊芳,马毅,杨晶,李杉. 一种重组人Ⅰ型胶原蛋白及其固定化发酵生产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510535383.7. 专利申请日2015年8月26日,专利授权日2018年2月27日10. 王菊芳, 马毅, 李杉, 苏艳芳. 一种表面锚定人I型金属硫蛋白的食品级乳酸乳球菌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ZL201510155501.1. 专利申请日2015年4月2日. 专利授权日2017年6月20日11. 王菊芳、王海鹰、法蒂玛、马毅、王小宁. 一种二型登革热病毒NS1蛋白的重链单域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ZL201310303381.6. 申请日2013年7月18日, 授权日2015年06月03日12. 王菊芳, 叶伟,王海鹰,马毅,于平儒,王小宁. 一种成熟人β防御素-2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2013 10008341.9. 申请日2013年1月9日,授权日 2014年6月11日13. 王菊芳, 李林,李爽,于平儒. 一种双菌固定化厌氧发酵生产丁醇的装置和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1210434676.2.专利申请日2012年11月2日,授权日期 2014年5月7日。14. 王菊芳,李志勇. 一种巴氏消毒奶货架期快速检测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0510032651.X. 申请日期2005.01.04,授权日期2010年6月9日。 教学活动 本科生教学:承担本科生专业基础课(56学时)“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普通生物学”(32学时) 研究生教学:承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32学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