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容周
姓名 | 林容周 |
教师编号 | 80344 |
性别 | 男 |
学校 | 华南理工大学 |
部门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学位 | 教授 |
学历 | 教授 |
职称 | 教授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更新日期:2023年4月7日 姓 名 林容周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7年12月 籍贯 广东汕头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群众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rongzhou@scut.edu.cn 工作单位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30号楼404 单位电话 个人主页 https://lin-labs.com 个人简介 林容周,华南理工大学教授,2022年海外优青。致力于无线柔性电子的设计及制造,通过在制造、传感和系统集成上理论与工程的创新,实现无线传感、供能和通讯等技术与非常规基底的无缝融合,为解决数字化医疗、人机交互、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重要挑战提供创新手段。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多次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 Electron., Nat. Commun., Biosens. & Bioelectron., Sens. Actuator B Chem. 等。可穿戴体域近场传感系统的工作分别被评为Nat. Commun.“Top 50 Physics Articles”和“The 50 Best Articles in Devices”;后续工作获评2020 IEEE WPTC 最佳会议论文;相关工作被Straits Times, NUS News, CNA, Lianhe Zaobao, CGTN等多家媒体报道,当选NUS工程学院第11期新闻封面和NUS iHealthtech 2020年度重要科学进展。本课题组有博后、科研助理、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等多个位置的需求,欢迎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材料、化学化工等相关学科学生联系我(rongzhou@scut.edu.cn)。待遇将按华南理工大学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另提供20%的补贴。 工作经历 2023.02-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教授2018.03-2022.12 新加坡国立大学 博士后 教育经历 2013.08-2018.03 南洋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博士2010.09-2013.06 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硕士2006.09-2010.07 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学士 获奖、荣誉称号 2022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海外) 研究领域 无线柔性电子的设计及制造:抗干扰柔性传感器,无线体域生物电子网络,柔性电子先进制造。 发表论文 [1] R. Lin*, H.J. Kim*, S. Achavananthadith, Z. Xiong, J.K. Lee, Y.L. Kong#, J.S. Ho#, “Digitally-embroidered liquid metal electronic textiles for wearable wireless system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3, 2190 (2022). Selected as an Editor’s Highlight showcasing the 50 best papers in "Devices".[2] R. Lin*#, H.J. Kim*, S. Achavananthadith, S.A. Kurt, S.C.C. Tan, H. Yao, B.C.K. Tee, J.L.W. Lee, J.S. Ho#, "Wireless battery-free body sensor networks using near-field-enabled cloth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444 (2020). 2020 Top 50 Physics Article. Featured on Straits Times, NUS News, CNA, Lianhe Zaobao, CGTN[3] R. Lin, Y. Jin, R. Li, C. Jiang, J. Ping, C.J. Charles, Y.L. Kong, J.S. Ho#, “Needle-integrated ultrathin bioimpedance microsensor for early detection of extravasation”,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16, 114651 (2022)[4] R. Lin, T. Lim, T. Tran#, “Enhancement of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towards carbon nanotube nanoelectrode array”,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60, 1052-1058 (2018).[5] R. Lin, T. Lim, T. Tran#, “Carbon nanotube band electrodes for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86, 135-139 (2018).[6] R. Lin, J.S. Ho#, “A DIY approach to wearable sensor networks”, Nature Electronics, (News & Views), 4(11), 771-772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