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旺玉_教师主页

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广东省 > 华南理工大学

刘旺玉

更新日期:2023年3月6日 姓 名 刘旺玉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6年2月 籍贯 湖北武汉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Email mewyliu@scut.edu.cn 工作单位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0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30号楼302 单位电话 13725479836 个人简介 刘旺玉,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EI收录论文30多篇,获1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工作经历 1994.6-2001.11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任讲师2001.12-2009.11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任副教授2003.3-2004.3于剑桥大学工程系制造所任访问学者2009.12-今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任教授2011.8-2011.11于加拿大McGill大学工程系任客座教授 教育经历 1984.9-1988.7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9-1994.3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硕士学位1994.3-1998.3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博士学位 获奖、荣誉称号 南粤优秀教师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CBE)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理事 研究领域 柔性智能可穿戴设备与传感机理,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仿生功能与材料,结构的多尺度设计与制造,面向新能源、智能装备的三维打印平台开发。 科研项目 [1]面向智能装备的新型柔性触觉压力传感器传感机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2024[2]水凝胶柔性力敏传感器封装设计与制备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2025[3]基于机器视觉和物联网的光机电一体化智能设备开发,企业委托,2021-2024[4]锂离子电池纤维素隔膜湿热条件下力学行为及多尺度仿植物刚柔性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01-2023/12[5] 农作物茎秆多尺度结构与茎倒伏力学性能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01-2019.12[6] 基于植物叶片自适应热结构的仿生均热板多尺度设计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01-2017.12[7] 面向车辆抗冲击应用的负泊松比结构设计基础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01-2018.01[8] 纳米纤维素复合生物支架的3D打印技术及装备,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工业高新技术领域,2015.01-2017.12[9] 面向三维打印的轻量化、数字化CAD/CAE模型设计,企业委托,2021-2023 发表论文 (1) Guo Z.; Liu Wangyu(通讯; Tang A. ; Stretchable, adhesive, antifreezing and 3D printable double-net work hydrogel for flexible strain sensors,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22, 164: 0-110977 (2) Gou, Jingren; Liu Wangyu(通讯); Tang, Aimin ; A novel method to prepare a highly porous separa tor based on nanocellulose with multi-scale pore structure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21, 639: 0-119750 (3) Sun, Dong; Liu Wangyu(通讯);Tang, Aimin; Guo, Fengjing; Xie, Weigui ; A new PEGDA/CNF aerogel-wet hydrogel scaffold fabricated by a two-step method, Soft Matter, 2019, 15(40): 8092-8101 (4) Xie, Weigui; Liu Wangyu(通讯); Dang, Yanping; Tang, Aimin; Deng, Tao; Qiu, Weiping ; Investiga tion on electrolyte-immersed properties of lithium-ion battery cellulose separator through multi- scale method,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9, 417: 150-158 [5] Deng X, Liu W*, Jin L. On the crashworthiness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 lateral corrugated tube with a sinusoidal cross-se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18, 141: 330-340[6] Huang J, Liu W*, Zhou F, et al. Effect of multiscal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ice stems[J]. Journal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2018, 82: 239-247.[7] Liu W*, Huang K. Research on the three-roll-push-bending forming rules for improving processing precis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7, 90(1-4): 763-773.[8] Liu W*, Li M. A new two-step adaptive direct slicing approach for bio-scaffolds in tissue engineering[J]. Rapid Prototyping Journal, 2017, 23(6): 1170-1184. [9] Liu W*, Lin Z, He J, et al. Crushing behavior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n the crashworthiness of sandwich structure with star-shaped tube in the center[J].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16, 108: 205-214[10] Luo Y, Liu W*, Wang L, et al.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leaf-vein-inspired microchannels with wall thickening patter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6, 101: 1273-1282 出版专著和教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活动 任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同时承担本科生“机械工程英语”、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工作,承担研究生课程“有限元理论与应用”,获第五、第六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指导学生情况 已指导毕业硕士生30多人,博士毕业3人。其中硕士获校级优秀论文奖一人,获国家奖学金1人。博士生共4人次获国家奖学金。 我的团队 隶属于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制造系“功能结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室共建纳米纤维素应用与制造联合团队。目前在读硕士生13人,在读博士生6人,博士后一人,副教授1人,教授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