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忠臣教师主页|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简历|鲁忠臣招生信息|鲁忠臣专利信息

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广东省 > 华南理工大学

鲁忠臣

姓名 鲁忠臣
教师编号 80246
性别
学校 华南理工大学
部门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学位 副教授
学历 副教授
职称 副教授
联系方式 【发送到邮箱】
邮箱 【发送到邮箱】
人气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更新日期:2024年1月6日 姓 名 鲁忠臣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6年5月 籍贯 河南淮滨县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副主任 Email mezclu@scut.edu.cn 工作单位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工程训练中心 单位电话 15820225902 个人简介 1986年5月出生,2013年9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主要从事材料安全技术(结构材料失效分析、雷达隐身、红外隐身、摩擦磨损)、金属3D打印、等离子球磨技术等方向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迄今为止在Wear, Adv. Eng. Mater., Electrochim. Acta, Ceram. Int., Int. J. Refract. Met. H., Surf. Coat. Technol., J. Mater. Chem. A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6项(3项为PCT国际专利),授权国内专利10项,授权日本专利1项,授权美国专利2项;申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授权2项。作为核心研发人员所开发的等离子球磨机已销售推广到70多家高校、研究所和企业。 获奖、荣誉称号 2016年,全国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教学成果奖2018年,“中集”奖教金2019年,第二届全国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工程训练青年教师微课比赛,二等奖2019年,第二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金奖2019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优秀产品奖2018-2019学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本科班主任2020年,广东省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2021年,第八届广东省专利奖,金奖2022年,第三届金工/工训青年教学竞赛,二等奖2023年,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优秀产品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广东省本科高校工程训练指导委员会(2019-2023) 秘书长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2019-2024 )委员 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手表材料及外观件分技术委员会(2023-2028)委员 研究领域 材料安全技术(结构材料失效分析、雷达隐身、红外隐身、摩擦磨损)、金属3D打印、等离子球磨技术 科研项目 个人主持科研项目[1] 广州科技计划项目,等离子球磨制备金属碳化物粉体及其电-热-力多场耦合机制研究,2021.4至2023.4,在研,主持;[2]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等离子球磨法制备高性能WC-10wt.%Co基硬质合金及板状晶调控机理研究,2021.2至2022.7,35万,在研,主持;[3] 南通天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横向课题,等离子球磨法开发高性能导电材料,2022.7.1-2023.9.30,20万,在研,主持;[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A1515011548,高性能板状结构WC-Co硬质合金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2019.10至2021.10,在研,主持;[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成果转化项目,SCUT2019CG24,等离子球磨装备及典型材料制备工艺开发,2019.07至2021.07,在研,主持;[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项目,SCUT2017MS010,双形态混合结构WC-Co合金的等离子体球磨制备及技术应用,2017.1至2018.12,已结题, 主持;[7] 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2016002,等离子体外场辅助球磨制备石墨烯复合Cu基合金及摩擦学性能研究,2016.09至2018.09,已结题, 主持;[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501065,双尺度结构Al-Sn合金的自组织摩擦层形成规律和摩擦学性能研究,2016.01至2018.12,已结题,主持;[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2014A030310395,双尺度结构Al-Sn合金的反应球磨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2015. 1至2018.1,已结题,主持。[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博士启动项目,2014ZB0020, Al-Sn轴承合金的双相双尺度结构调控与摩擦学性能,2014.01至2015.12,已结题, 主持; 发表论文 1. Weifeng Liu, Na Liu, Kaiqiang Song,Meiqing Zeng, Zhongchen Lu*. Fabrication of WO3 photocatalyst by plasma assisted ball milling under different discharge atmospheres[J]. Vacuum, 2024, 220: 112809.2.Chuanjun Zang, Weifeng Liu, Meiqin Zeng, Xian Liu, Jie Cui, Zhongchen Lu*. The influence of NH3 plasma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AlSi10Mg alloy fabricat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 34 (2023) 105274. 影响因子/JCR分区:3.662/Q33. Z.C. Lu, W. Wang, M.Q. Zeng, M. Zhu*, Breaking the hardness–toughness trade-off in WC–Co hardmetals: Introduction of dual-scale plate-like WC and modification of prediction mod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and Hard Materials, 108 (2022) 105910. 影响因子/JCR分区:3.871/Q24. M.Q. Zeng, Y.T. Pan, W.F. Liu, J. Cui, Z.C. Lu*, M. Zhu, A Novel Approach to the Rapid in situ Synthesis of Tungsten Carbide Nanopowder by Plasma Milling and Carbothermal Reduction,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22. (封面文章)影响因子/JCR分区:3.862/Q25. S.F. Hong, Z.C. Lu*, Y.H. Liu, Q.M. He, W. Jiang, M. Q. Zeng*, Rapid Synthesis of W–Cr Solid–Solution by Dielectric-Barrier Discharge-Plasma-Assisted Ball Milling, Metals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27 (2021) 5389-5398. 影响因子/JCR分区:3.642/Q36. M.Q. Zeng, J.L. Tu, W. Wang, J.W. Liu, Z.C. Lu*, Fabricating Ultrathin Plate-Like WC Grains in WC–8Co Hardmetals by Increasing Discharge Intensity During Plasma-Assisted Ball Milling, Metals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2019, 26(9).  (封面文章)影响因子/JCR分区:3.642/Q37. M.Q. Zeng, R.Z. Hu, K.Q. Song, L.Y. Dai*, Z.C. Lu*, Enhancement of Wear Properties of Ultrafine‑Structured Al–Sn Alloy‑Embedded Sn Nanoparticles Through In Situ Synthesis, Tribology Letters  (2019) 67-84.  影响因子/JCR分区:3.106/Q28. YuxuanLiu, ZhongchenLu*, JieCui, HuiLiu, JunLiu, RenzongHu*, MinZhu. Plasma milling modified Sb2S3-graphite nanocomposite as a highly reversible alloying-conversion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storage, Electrochimica Acta 310 (2019): 26-37. 影响因子/JCR分区:6.901/Q19. Y. Li, M. Q. Zeng, J. W. Liu, Z. C. Lu*, Evolution of metal nitriding and hydriding reactions during ammonia plasma-assisted ball milling, Ceramics International, 44 (2018) 18329-18336. 影响因子/JCR分区:4.527/Q110. K.Q. Song, Z.C. Lu*, M. Zhu, R.Z. Hu, M.Q. Zeng*, A remarkable enhancement of mechanical and wear properties by creating a dual-scale structure in Al-Sn-Si alloy,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325 (2017) 682–688. 影响因子/JCR分区:4.158/Q111. Z.C. Lu, M.Q. Zeng, J.Q. Xing, M. Zhu, Improving wear performance of CuSn5Bi5 alloys through forming self-organized graphene/Bi nanocomposite tribolayer, Wear, 364-365 (2016), 122-129. 影响因子/JCR分区:3.892/Q112. Z.C. Lu, M.Q. Zeng, Y. Gao, J.Q. Xing, M. Zhu, Improving wear performance of dual-scale Al–Sn alloys by adding nano-Si@ Sn: Effects of Sn nanophase lubrication and nano-Si polishing. Wear, 338 (2015), 258-267. 影响因子/JCR分区:3.892/Q113. Z.C. Lu, Y. Gao, M.Q. Zeng, M. Zhu, Improving wear performance of dual-scale Al–Sn alloys: The role of Mg addition in enhancing Sn distribution and tribolayer stability, Wear 309 (2014) 216-225. 影响因子/JCR分区:3.892/Q114. Z.C. Lu, M. Q. Zeng, Y. Gao, M. Zhu, Minimizing tribolayer damage by strength-ductility matching in dual-scale structured Al-Sn alloys: a mechanism for improving wear performance, Wear 304 (2013) 162-172. 影响因子/JCR分区:3.892/Q115. Z.C. Lu, M.Q. Zeng, Y. Gao, M. Zhu,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wear properties by creating micro/nano dual-scale structure in Al-Sn alloy, Wear 296 (2012) 469–478. 影响因子/JCR分区:3.892/Q1 出版专著和教材 主编教材:《现代工程认知》,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 教学活动 [1] 主讲本科生课程:《工业设计材料与面饰工艺》、《机械制造工程训练》、《工程认知》[2] 主讲《工程认知》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3] 主讲《机械制造工程训练》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4] 主讲《工程认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 指导学生情况 (1)指导研究生情况:研究生入学后就会进入实验室学习,每两周书面汇报一次实验进展并与导师当面讨论,每个月有一次组会,每学期整个实验室开展一次全体研究生的组会。2016年至今,所指导的每位研究生均有一作的SCI或者EI论文发表。近5年指导的研究生就业去向包括广东省特种设备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关、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思摩尔国际、华星光电等。(2)指导本科生情况:第二届工业4.0-国际大学生3D打印机邀请赛,2015年10月,二等奖第五届广东省材料创新大赛,2015年12月,二等奖第五届大中华机械设计比赛,2016年03月,第二名、最具创新设计大赛奖第三届工业4.0-国际大学生3D打印机邀请赛,2017年04月,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首届粤港澳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2019年11月,一等奖 我的团队 我目前加入了材料学院的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设立制氢与储氢材料、储电材料与新型电池技术、储能材料计算、储能材料先进制备等研究方向。实验室面积达3000平方米,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PS能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先进仪器设备50余台套。自2012年实验室成立以来,承担国家及各类科研项目近100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超300篇,其中IF大于10的6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0篇。实验室详细情况点击网站链接:http://www2.scut.edu.cn/aesm/

杨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