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广东省 > 暨南大学

李楠

姓名 李楠
性别
学校 暨南大学
部门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学位 研究员
学历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职称 研究员
联系方式 实用新型1875包写包过
邮箱 linanbie@jnu.edu.cn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导航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工作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论文 主要著作 承担课题,个人信息 姓名: 李楠 部门: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直属机构: 生物医学工程系 性别: 女 职务: 博士生导师 职称: 研究员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邮编: 510632 联系方式 Email: linanbie@jnu.edu.cn 个人简介 李楠,博士,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师从杨秀荣院士。随后在德国明斯特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进行学习工作。2017年底引进回暨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纳米电子生物传感、细胞荧光成像、纳米材料等,在新型纳米探针的设计、信号放大、光谱增强及生物纳米传感技术等方面的代表性究成果包括:(1) 利用具有生理刺激响应性的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探针,实现细胞内分泌物的实时检测和细胞动力学分析;(2) 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发展了一系列超灵敏的荧光生物传感器;(3) 构建不同结构的具有高表面增强拉曼(SERS)强度的单个SERS nanotag,突破了SERS技术在生物传感和成像方面的发展瓶颈;(4) 便携式体外检测器件设计开发。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总引用3000余次,多篇论文作为期刊的封面文章或年度热点论文,并被science-technology-blog.com,nanochemistry.blogspot.sg,2D Research.com,Material Views China等媒体转载报道。申请中国/国际发明专利多项。担任Biosensors Journal,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Open Access,Medicinal & Analytical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等期刊编委。获暨南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暨南大学培育与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资助,主持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校企横向基金在内的多个科研项目。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应用分会委员。 学习经历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博士 2006西北大学化学系 硕士 2002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 学士 1999 工作经历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系)研究员 2017—目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研究员 2012—2017   美国杜克大学化学系 研究员2008—2010    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所 博士后 2006—2008  研究方向 纳米生物技术、生物传感原理与应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便携式生物检测器件。 主要论文 近年发表部分JCR-SCI 1区论文(均为第一或(共)通讯作者):1  1) Monitoring Dynamic Cellular Redox Homeostasis Using Fluorescence-switchable Graphene Quantum Dots, ACS  Nano, 2016, 10, 11475-11482.    2) Ultrasensitve Profiling Metabolites Using Tyramine-Functionaliz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ACS Nano, 2016, 10 (3), 3622–3629.    3) Graphene Quantum Dots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Acetylcholinesterase and Its Inhibitors, 2D Materials, 2015, 2, 034018.    4) CO2-responsive Polymer Functionalized Au Nanoparticles for CO2 Sensor,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 88, 8289-8293.    5) Gold Superparticles Functionalized with Azobenzene Derivatives: SERS Nanotags with Strong Signal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7, 9, 10530–10536.    6) Chemical Sensing on A Single SERS Particle, ACS sensor, 2017, 2, 135–139.    7) Highly Bright SERS Nanotags with Multiplexing Fingerprints for Sensitive Immunoassays,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2017, 5, 1700133.    8) Ultrasensitive Bisphenol A Sensing Based on Responsive Plasmonic Nanoparticles,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2017, 245, 369-374.    9) Stimuli-responsive SERS Nanoprobes for Multiplexing Detection, 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9, 281, 977-982.1  10) A Universal Ultrasensitive Platform for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Based on Responsive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0, 315, 128135. 承担课题 获暨南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暨南大学培育与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资助,主持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校企横向基金在内的多个科研项目。 讲授课程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进展》 社会职务 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高级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应用分会委员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包括,Biosensors Journal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Open AccessMedicinal & Analytical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