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岭
姓名 | 余岭 |
教师编号 | 29369 |
性别 | 博士生导师 |
学校 | 暨南大学 |
部门 |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
学位 | 博士 |
学历 |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
职称 | 博士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导航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工作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论文 主要著作 承担课题,个人信息 姓名: 余岭 部门: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性别: 男 职务: 博士生导师 职称: 研究员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联系电话: 85220476 电子邮箱: vipstud08@163.com 办公地址: 蒙民伟理工楼5楼 通讯地址: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邮编: 510632 联系方式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余岭博士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邮编:510632电话:+86 20 85220476-2012E-mail:vipstud08@163.com个人主页:https://faculty.jnu.edu.cn/lxjz/yl/list.htm 个人简介 余岭,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作为“引进人才”到暨南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系和“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是暨南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6-2017)”和暨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1)”;曾工作于东风汽车公司、湖北工业大学和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曾任长江科学院爆破与振动研究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以及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1997以来先后多次赴德国、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地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工作。长期从事桥梁荷载识别、结构损伤与健康诊断、结构抗震与工程减隔振、结构动力仿真与反演、汽车振动噪声与舒适性(NVH)等研究工作。曾先后参与完成国际合作项目7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含面上项目5项和重点项目子项1项),省部级基金项目9项,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香港青马大桥等大中型工程科研项目30余项。主编科研报告20余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SCI收录60篇(含十余篇MSSP, Meas, ES, JSV等Top期刊论文;Google Scholar共被引2967次,单篇引用最高次数达640次,h-index: 28,i10-index: 49)、EI收录150余篇以及ISTP收录48篇;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主席或科学委员会委员,并做大会主旨报告、特邀报告及口头报告70余篇;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 二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 三等奖等奖项以及国家发明专利11项。已成功指导硕、博士研究生50余人。博士后选聘学科:力学;博士生招生专业:工程力学;硕士生招生专业:工程力学、固体力学、土木水利(专业学位)。欢迎有志青年才俊报考。近年培养人才成效:1. 2022年,刘焕林博士的学位论文《不同先验信息下的移动荷载识别研究》被评为广东省力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2. 2021年,骆紫薇博士荣获“2021届暨南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3. 2020年,陈承滨硕士荣获“2020届暨南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4. 2019年,潘楚东博士的学位论文《桥梁移动荷载与结构损伤稀疏正则化识别》被评为广东省力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5. 2018年,陈承滨荣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6. 2017年,潘楚东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7. 2017年,骆紫薇荣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8. 2016年,罗文峰荣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9. 2015年,陈泽鹏荣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A very brief biography of Prof. Ling Yu in English is also provided in the following websites:ORCID: https://orcid.org/0000-0002-0139-0966Research 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ng_Yu12Google Scholar: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5STDOe0AAAAJ&hl=en 学习经历 1998--2001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ivil Engineering, Ph.D.1986--198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硕士1982--198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设计,学士 工作经历 2016-- 今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01-03 Australia,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isiting Fellow2006--2016 暨南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2006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ivil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ostdoctoral Fellow2001--2002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ivil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ssociate1998/05-08 Germany, University of Kassel, Visiting Scholar1997--1998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ivil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ssistant1995--2006 长江科学院,爆破与振动研究所,高工(1996)、教授级高工(2003)、总工程师(2003)1992--1995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系,讲师1989--1992 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 1. 桥梁移动荷载识别、工程力学中的反问题2. 结构损伤识别与智能健康监测3. 结构抗震与工程减隔振、病险结构物检测与加固4. 汽车噪声、振动与乘坐舒适性(NVH) 主要论文 仅列出十篇代表作:1. Hou Z.L., Yu L.*, Liang Y., Xu B.H. and Lei Y.D. (2024). Integrating L1 and weighted L2 regularization for moving force identification from combined response measurements. Measurement, 228(2024) 114337. https://doi.org/10.1016/j.measurement.2024.1143372. Xu B.H., Chen Y.H. and Yu L.* (2023). Identification of moving vehicle loads using instantaneous vision-based vehicle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and improved time domain metho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 (2024) 2450163. https://doi.org/10.1142/S02194554245016333. Liu H.L., Luo Z.W. and Yu L.* (2021). A semi-convex function for both constant and time-varying moving force identification.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146(2021) 107062. https://doi.org/10.1016/j.ymssp.2020.1070624. Luo Z.W. and Yu L.* (2021). Regularization strategies for contiguous and noncontiguous damage detection of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18(6) 2140001. https://doi.org/10.1142/S02198762214000165. Liu H.L., Yu L.*, Luo Z.W. and Pan C.D. (2020). Compressed sensing for moving force identification using redundant dictionaries.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138(2020) 106535. https://doi.org/10.1016/j.ymssp.2019.1065356. Chen Z.P., Pan C.D. and Yu L.* (2018).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via adaptive dictionary learning and sparse representation of measured acceleration responses. Measurement, 128(2018) 377-387. https://doi.org/10.1016/j.measurement.2018.06.0467. Pan C.D., Yu L.*, Liu H.L., Chen Z.P. and Luo W.F. (2018). Moving forc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redundant concatenated dictionary and weighted l1-norm regularization.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98(2018) 32-49. https://doi.org/10.1016/j.ymssp.2017.04.0328. Yu L.* and Lin J.C. (2017). Cloud computing-based time series analysis for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ASCE-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34(1) C4015002. https://doi.org/10.1061/(ASCE)EM.1943-7889.00009829. Yu L. and Chan T.H.T. (2007). Recent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of moving loads on bridge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305(1-2) 3-21. https://doi.org/10.1016/j.jsv.2007.03.05710. Chan T.H.T., Yu L., Tam H.Y., Ni Y.Q., Liu S.Y., Chung W.H. and Cheng L.K. (2006).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Tsing Ma bridge: background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8(5) 648-659. https://doi.org/10.1016/j.engstruct.2005.09.018 承担课题 仅列出作为主持人所承担的课题:1. 交通视频与稀疏表示融合的桥梁移动车载与结构损伤同步识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2025)2. 稀疏表示与云计算融合的桥梁结构损伤正则化识别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2020)3. 时变环境下桥梁移动重车荷载与结构损伤协同识别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2016)4. 移动重车作用下桥梁性能劣化及其损伤精细识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012)5. 纤维增强先进复合材料及其结构失效机理的多尺度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级子课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动态损伤失效研究(2011-2014)6. 桥梁移动荷载的动态识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2006)7. 基于稀疏表达的桥梁移动重车荷载识别,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项目(2017-2021)8. 创绿电动汽车车身轻量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1-2012)9. 桥梁双向移动车载的精细识别,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012)10.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集群协同作业方法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0-2011)11. 泄洪结构健康监测的若干基础问题研究,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9-2014)12. 移动重车作用下桥梁动力损伤演化与评估,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8-2009)13. 移动重车作用下桥梁损伤识别与健康诊断,暨南大学引进优秀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7-2009)14. 水工钢闸门模型损伤智能识别方法及其验证,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资助项目(2007-2008)15. 水工钢结构智能健康诊断技术研究,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青年专项)(2003-2006)16. 移动荷载识别技术,长江科学院水利水电科学基金项目(2004-2006)17. 高拱坝大流量泄洪振动与控制研究,水利部水利技术开发基金项目(1995-1997)18. Bridge loads an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QUT)资助项目,应邀(Visiting Fellow)访问Prof. T. H. T. Chan at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alia. (Jan - Mar 2013)19. 桥梁移动车载与结构健康监测之关联研究,国家外专局资助暨南大学聘请外国文教专家项目 (Prof. S. S. Law,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2012)20. 桥梁荷载与健康监测之关联研究,国家外专局资助暨南大学聘请外国文教专家项目 (Prof. T. H. T. Chan,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alia) (2010)21. 结构荷载、安全与健康监测研讨与试验研究,国家外专局资助暨南大学聘请外国文教专家项目 (Prof. C. A. Tan, Wayne State University, USA) (2009)22. Independent study on the effects on adjacent properties due to blasting, 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委托科研项目,主研(2005-2006)23. Effective improvement on moving force identification system (MFIS),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项目,博士后(2004-2006)24. Innovative optical fiber sensors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Tsing Ma bridge, 大学联合资助基金(UGC)资助项目,主研(2002-2004)25. Evaluation of dynamic loads for bridge design in Hong Kong,香港研究资助局(RGC) 资助项目,主研(2001-2002)26. Accounting for bridge dynamic loads using moving force identification system,香港研究资助局(RGC) 资助项目,主研(1998-2001)27. Damage detection in highway bridge based on model updating,大学研究基金(UGC) 资助项目,香港理工大学,主研(1997-1998)28. Damage detection in structures using model modification technique,德国国家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项目,应邀(Visiting Scholar)访问Prof. M. Link at University of Kassel,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May - Aug 1998) 29.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白沙河大桥钢—砼接头疲劳试验,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委托科研项目(2008-2009),主持人之一30.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白沙河大桥钢—砼接头应力传递路径试验,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委托科研项目(2008-2009),主持人之一31. 狮子坪水电站放空洞闸门流激振动水弹性模型试验研究,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科研项目(2003-2004)32. 陆水水库泄洪建筑物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安全检测,陆水水库电厂委托科研项目(2003-2003)33.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渡槽抗震分析,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科研项目(2002-2003)34.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结构内外衬间设软夹层方案抗震分析,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科研项目(2002-2003)35. 三峡水利枢纽左岸电站厂房抗振分析,三峡开发总公司委托科研项目(2002-2003)36. 葛洲坝水利枢纽自备电厂试行期振动安全监测,葛洲坝水利枢纽自备电厂咨询项目(1996)37. 清江郑家冲大桥船撞损伤振动检测与分析,清江郑家冲大桥建设指挥部咨询项目(1996)38. 三峡右岸高石桥动荷载试验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咨询项目(1994)39. TMD减振技术及其在九江长江大桥上的应用,铁道部科研基金项目,主要参加者(1992-1995) 发明专利 1. 一种含裂纹梁结构单元损伤因子的等效方法,ZL 201810785591.6,20232. 融合多目标蚁狮优化与迹稀疏正则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ZL 201810987045.0,20223. 一种基于截断响应稀疏分解法的外荷载实时识别方法,ZL 201810889316.9,20224. 基于ALO-INM与加权迹范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ZL 201910575706.3,20215. 一种疲劳荷载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系统,ZL 202011276692.4,20216.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桥梁移动车辆荷载识别方法,ZL 201710524508.5,20207. 一种基于子空间投影与稀疏正则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ZL 201810742249.8,20208. 一种融合时序分析与信息熵的栓接结合部损伤识别方法,ZL 201710523506.4,20199. 一种基于级联字典与稀疏正则化的桥梁移动荷载识别方法,ZL 201610876895.4,201910. 一种基于L1/2正则化的桥梁移动荷载与损伤协同识别方法,ZL 201610576074.9,201911. 水工闸门流激振动模型材料,ZL 03125312.1,2006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振动理论、塑性力学、随机振动、专业英语研究生课程:分析动力学、非线性振动、计算结构动力学 社会职务 1.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科技专家库评审专家、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事司评审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平台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评价与评审信息系统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业务网评和会评专家、山东、江苏、湖南、江西、河北、贵州、深圳等省市科技奖励评审以及科技咨询与管理系统评审专家2.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博导、河海大学博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3. Members for ASCE, ISHMII, IABMAS & ISWIM,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模态分析与试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备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4. 英文SCI期刊《Measurement》《ASCE-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等期刊客座主编;《Buildings》《Structural Durability & Health Monitoring》《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等期刊编委;国际和国内多种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