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江苏省 > 江苏科技大学

潘志宏

姓名 潘志宏
性别 发明专利4999代写全部资料
学校 江苏科技大学
部门 潘志宏,教授,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学位 潘志宏,教授,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学历 江苏科技大学
职称 潘志宏,教授,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联系方式 实用新型1875包写包过
邮箱 zhhpan@just.edu.cn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潘志宏 教授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个人邮箱: zhhpan@just.edu.cn 办公地点: 江苏科技大学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传真: 您是第9966 位访问者 个人简介 潘志宏,男,工学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江苏省地震学会理事,江苏省土建学会建筑结构与工业化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镇江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江苏省建设厅项目及多项横向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和重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件;作为主要研制人,获批江苏省省级工法2项。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基于性态抗震理论、方法和应用,既有建筑功能提升改造技术,新型工业化(预制装配)结构体系研发,新型再生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经历 东南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课程教学 主讲“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6门本科生课程,主讲“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加固改造”等研究生课程。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带非对称摩擦连接的RCS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51978316),主持人(2)江苏省自然资源发展专项(海洋科技创新)项目“海洋基础设施水泥基材料自主修复和智能监测关键技术开发及其示范应用”(JSZRHYKJ202113),首席专家(3)镇江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筑震灾情景下基于智能体模型的地震应急疏散技术研究与应用”(SH2019024),主持人(4)镇江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项目(2019),主持人(5)张家港市产学研预研资金项目“装配式轻钢轻质混凝土自保温复合墙板的研发与应用”,主持人(6)江苏省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张家港市金港镇德丰“智慧.减灾.平安”科技社区建设”(BE2014653),技术负责人。(7)张家港市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项目“金港镇德丰社区科技社区建设”(ZKS1303),主持人。(8)住建部科技项目“既有混凝土结构基于性态抗震加固评价技术及应用”(2010-K3-48),主持人。(9)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既有混凝土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08C785),主持人。(10)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既有建筑功能提升改造关键技术研究”(2006BAJ03A04),主要参加人。(11)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计划“开放性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及其抗震性能研究”,主要参加人。(12)中国航空规划设计集团科研项目“风洞筒体预制板纵缝及横缝新型连接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主要参加人。(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50278097)主要参加人。(14)江苏德丰建设集团横向开发项目“工程施工工法”等,主持人。   专利成果 1 省级工法 2 授权发明专利 科研团队 新型结构体系及先进材料研究所    研究所现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博士7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程结构抗震、冷成型钢结构、装配式结构、微生物矿化技术、绿色胶凝材料、智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新型路面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近五年来,团队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企业委托课题6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奖一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部,授权发明专利27件。编著标准、应用技术指南、工法等5项。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奖1项。相关主要成果有:(1)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RCS)栓接节点研究    包括耗能型节点和外伸端板型节点。预埋钢梁和中间段钢梁通过半刚性端板式连接,使震损集中在连接部位,减轻梁柱等主要构件的损伤;将塑性铰的位置从梁端外移到端板连接处,使结构形成合理的屈服机制;钢构套能够有效约束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取代箍筋,提高节点的可靠性;利用组合钢件内附的摩擦片,通过摩擦耗能机制耗散地震能量。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成果可应用于土木建筑领域各种梁柱节点连接,如住宅和公共建筑框架结构中。特别是能实行全预制装配,现场干作业全螺栓连接,适用于工业化建筑体系。 (2) 系列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制备及应用技术       以自密实混凝土理论为基础,将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和再生混凝土技术相结合,按照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路线,以掺砖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粗骨料,废钢渣、粉煤灰作为掺合料,不断优化配合比,制备出满足工程要求的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国家政策。本成果推广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技术积累经验,提出使用建议。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受理公示发明专利1项。获批江苏省级工法2项。     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领域各类混凝土工程。特别适用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废钢渣建材利用等领域。 获奖动态 参研项目“既有建筑结构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教育部2015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参研的项目“装配式减隔震结构体系及其抗震性能研究”,获中铁科学技术2015年一等奖。 论文著作 1 专著&标准 2 科研论文 教学随笔

潘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