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广东省 > 南方科技大学

杨亭

姓名 杨亭
性别 发明专利4999代写全部资料
学校 南方科技大学
部门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学位 发明专利包写包过 特惠申请
学历 版权登记666包过 代写全部资料
职称 副教授
联系方式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创园9栋304A室
邮箱 yangt3@sustech.edu.cn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教师主页 团队成员 科研项目 研究领域 学术成果 教学 科研分享 新闻动态 疼痛医学中心 成果介绍 软件 毕业去向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杨亭 副教授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从事地球动力学方面研究,旨在利用基本的物理和化学规律来统一不同学科的观测,并提供时空连续的地球演化场景。 个人简介 杨亭,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助理教授,从事地球动力学研究。2008年获武汉大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6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6年至2018年在墨尔本大学进行助理研究员工作。2018年12月至今入职南方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板块俯冲、地幔对流及其对岩石圈构造的控制作用;地幔热化学异常与地幔热柱;地幔粘度反演与动力地形等。 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学科为我们理解地球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但是时空碎片化的,具有误差的观测。地球动力学旨在以基本物理化学规律为限制,构建一个简单的,但是能够统一各学科观测的模型(地球的小白鼠)。对地球动力学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如对照实验)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控制地球动力学演化的主要因素。   教育背景 2008年9月 –2013年7月       博士研究生 (地球动力学)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学位论文: 地幔底部热化学异常演化及其对地幔对流格局影响的数值模拟 导师:傅容珊 2004年9月 – 2008年6月      本科生(地球物理)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工作经历 2018年12月 –  助理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2016年12月 –2018年12月  助理研究员(地球动力学)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导师: Louis Moresi 2013年7月 –2016年10月 博士后(地球动力学)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 导师: Michael Gurnis 个人简介 研究领域 地球动力学旨在利用基本的物理和化学规律来统一不同学科的观测,并提供时空连续的地球演化场景。我目前对两个方面感兴趣。一个是反演地球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性质,状态和演化历史;另一个是利用地球动力学模型(model)和仿真(simulation)提供可能的定性和定量预测。 教学 《地球动力学基础》  本课程首先介绍地球动力学的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之后,对地球的内部结构、热状态、形状与重力场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穿插地介绍了板块构造与地幔柱、地幔对流、岩石圈板块挠曲模型、断层作用等重要地球动力学模型。  《计算地球动力学》  地球是活动的行星,它的动力学过程直接导致和影响了现今的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和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分布。构造学和地球动力学是两门分别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角度研究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及其机理的学科。模型将两个学科串联了起来,并在两门学科中起关键性的角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地球动力学已经在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数据来构建动力学模型并形成对地球与行星热化学演化的统一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将以模型作为主要对象,在介绍全球及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格局的基础上,穿插地介绍计算地球动力学的基本建模方法及基本软件的使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如何利用大地构造学软件GPlates进行板块重构,并能利用地球动力学软件Underworld 构建简单的地幔热化学演化、板块俯冲、碰撞造山、裂谷盆地等数值模型。  课程大纲及作业样例参考以下链接: https://ess.sustech.edu.cn/Case-detail-id-50.html 学术成果 查看更多 1: 基于地球动力学模拟及对照实验,重新阐释了导致东亚及南美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巨大差异的一级控制因素。 2: 我们首先提供地球动力学模型统一东北亚新生代主要构造和岩浆事件的时空演化。之后,通过对照实验我们分析了控制该区域构造演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边缘海是否打开决定着俯冲板片在东亚下方转换带内能否滞留;(2)地质记录提供的边缘海形成年龄,限制了东北亚地区下方转换带内的大范围滞留板片(stagnant slab)形成时间晚于30 Ma; (3)指出日本海的扩张可以阻止自身的进一步扩张并且转换带内滞留板片的发育促进了贝加尔湖区域晚中新世之后的快速张裂。 3: 通过构建符合区域板块重构的地幔对流模型再现了地震学观测的伊豆-小笠原俯冲带主应力方向和板片形态变化,揭示数百万年的板块构造和地幔对流强烈地影响了几秒钟内发生的深震的位置和震源机制。 4: 揭示先前停滞在东南亚南部下方转换带内的板片在早中新世穿过660千米相变面进入下地幔。这一不稳定过程引发了早中新世之后一系列的区域构造事件。 5: 通过对合成数据、地球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的详细分析,指出利用目前的高精度但分布稀疏的数据可以有效恢复长波长动力地形,解决了数十年来动力地形观测和模型的不一致问题。 6: 更新了传统的Powell反演方法,使其能够快速地获得反演问题的全局最优解和敏感性分析。系统地反演了地幔粘度的横向变化。该工作表明低温的板片俯冲导致的地幔混合效率可能比先前认为的低很多。 7: 揭示地幔底部热化学异常的存活时间并不一定随其粘度而单调变化。一个高粘度的热化学异常(这或许是可能的)可以阻止沿着CMB的水平流动并将其转化为上涌流,形成热柱(Yang and Fu,2014,PEPI)。地幔柱可侵蚀大陆岩石圈底部,在板块运动方向下游形成隐蔽的低地震波速走廊(Yang and Leng,2014,EPSL)。 8: 编写程序利用Moho面数据及地表地形数据反演中国区域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 新闻动态 更多新闻 Haruo Sato教授南科大讲堂分享固体地球领域的相关研究 2019-10-17 南科大地空系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2019-09-17 我系与深圳市应急指挥信息保障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019-09-05 团队成员 查看更多 PrevNext UpDown 加入团队 如果您对我们的研究方向和内容(https://ess.sustech.edu.cn/Case-detail-id-50.html)感兴趣,我很高兴地告诉您,地球动力学有许多框架性的问题尚未解决,我非常期待您的加入并会协助您解决这些问题。 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欢迎各个专业的学生加入,我将协助你发现并解决许多好玩的地球科学问题。 博士后招聘:具有(或即将获得)地球物理学或构造地质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有较强的物理直觉及数值计算能力。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 创园9栋 304A室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yangt3@sustech.edu.cn

杨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