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移动版

首页 - 华南理工大学

张振辉

姓名 张振辉
教师编号 82682
性别
学校 华南理工大学
部门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学位 正高级工程师
学历 正高级工程师
职称 正高级工程师
联系方式 【发送到邮箱】
邮箱 【发送到邮箱】
人气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更新日期:2024年1月24日 姓 名 张振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7年6月 籍贯 广东惠阳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正高级工程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副院长 Email 420203636@qq.com 工作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邮政编码 510641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南理工大学东二集十六栋对面玻璃屋 单位电话 22236230-8060 个人主页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6%8C%AF%E8%BE%89/14223139 个人简介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创作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硕士生导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2021年AP中国当代杰出中青年建筑师、2019年亚洲建筑新兴建筑师奖(AAEA)获奖人、2010年第八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奖人。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副总建筑师、青岛国际会议中心(2018年上合峰会主会场)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雷励中国联合创始人及理事。致力于探索融合中国文化、地域特色、绿色理念的当代精品建筑创作,在实践中提出面向复杂新环境进行有效创新的 “连贯性”建筑设计方法,擅长文化、公共、教育建筑设计以及营地设计、城市设计,持续开展中国及地域文化资源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创新、项目全过程设计把控、绿色技术建筑本体化、教育营地本土化、营地化策略介入城乡新发展等课题研究。主创并建成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青岛国际会议中心(2018上合峰会主会场)、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堂、驻香港部队展览中心、钱学森图书馆、中国(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心、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济宁(孔孟之乡)图书馆、佛山南海樵山文化中心、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宁波帮博物馆等多座国家或地区重要文化公共建筑;主持并建成了雷励贵州大项目营地、华附樟洞研学营地同心营等在地高体验项目。持续指导与提升团队实践能力,平视国际竞争,在国深博物馆(暂定名),深圳前海八、十单元城市设计、上海松江广富林文体中心、上海南汇丹荣路社区中心等多项高水平国际竞赛中标或优胜。项目获国际、国家、省部级设计奖项共计71项,包括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优设计银奖1项、中国建筑学会庆祝建国六十/七十周年建筑创作大奖3项、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6项等。科研课题获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出版学术专著《从概念到建成:建筑设计思维的连贯性》,参编著作3本,在《建筑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获多项国际奖项如亚洲建筑新兴建筑师奖(AAEA)、世界建筑新闻奖(WAN)教育类铜奖、美国建筑奖(AMP)教育类与其它类优胜奖等。受邀赴亚洲建筑师协会第20届论坛演讲。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鼓励学生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自身特点选择研究方向。引导学生重视培养建筑基本功,为学生提供在有经验建筑师指导下参与精品项目设计实践的机会;定期开展师生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疫情前有2名学生先后赴欧洲和台湾交换进修。独立招收8届共10名研究生,已培养5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均就业于高校大院或大型国企。 工作经历 2004-2008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2008-2017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一室副主任2008-至今  上海杨浦区雷励青年公益发展中心 联合创始人及理事2017-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创作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2018-至今  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 教育经历 1991-1996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96-2001 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学士2001-2004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建筑学硕士,导师齐康院士2008-2017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博士,导师何镜堂院士 获奖、荣誉称号 个人荣誉:2019年亚洲建筑新兴建筑师奖(AAEA)2010年第八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21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实践》百名中国当代杰出中青年建筑师2016-201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突出贡献者团队荣誉2024年“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成员2023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科研获奖: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厅201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教育部2023年广东省詹天佑故乡杯,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设计获奖: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2023年广东省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雷励贵州大项目营地2019年世界建筑新闻奖 教育建筑类 铜奖(2019 World Architecture News, Education Category,Bronze)2019年美国建筑奖 教育及其他类别,两项优胜奖(2019 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 Winner of Education and Other Category)2019年世界建筑节 公共建筑类 入围奖(2019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Civic,Shortlist)2019年Dezeen奖 公共建筑类 入围奖(2019 Dezeen Awards, Longlist)2019第九届广东省建筑设计奖一等奖,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2018WA中国建筑奖 社会公平奖 入围奖,《世界建筑》青岛国际会议中心(2018年上合峰会主会场)2019中国建筑学会庆祝建国7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2019),中国建筑学会2019年度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奖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19教育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2019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九届广东省建筑设计奖(公建方案)一等奖钱学森图书馆2019中国建筑学会庆祝建国7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2019),中国建筑学会2013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中国建筑学会2013教育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济宁(孔孟之乡)图书馆2021年度优秀勘察设计奖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21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2020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心2015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建筑工程)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15教育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2016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银奖,中国建筑学会2013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二等奖,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项目2009年全国优质工程勘察设计奖银奖,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9年建国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中国建筑学会2008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住宅与住宅小区)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12年首届广东省岭南特色建筑设计金奖第一名,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2007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2011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11年教育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安徽省博物馆新馆2013年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中国建筑学会宁波帮博物馆2011年教育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2011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建筑工程)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樵山文化中心(南海会馆)2021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2013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七次优秀建筑设计创作奖,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东莞莞城区市民广场2007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佛山市禅城区南风古灶片区详细规划项目2007年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广州增城荔湖新城城市设计优化2023年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教育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区海口江东新区起步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2021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奖)二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烟台文化广场2007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洛阳博物馆新馆(方案)2007年第四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赛银奖,中国建筑学会北海博物馆(方案)2011年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六次优秀建筑设计佳作奖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雷励青年公益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及理事 研究领域 建筑实践:擅长文化建筑、公共建筑、教育建筑、超高层建筑、营地规划及建筑、校园规划及建筑、城市更新改造等类型。学术研究:持续开展地域文化资源与当代建筑设计的融合、从概念到建造的设计思维连贯性、设计全过程设计把控、绿色技术建筑本体化、营地本土化、营地化策略介入城乡新发展等课题研究。设计理念:建筑师作为“有限理性”的人类主体,在日趋复杂的当代新环境中首先面对主体性挑战,即如何打通从主体心智到真实建筑的隐形屏障。真实世界需要立足项目情境、贴合主体心智、围绕品质目标的”连贯性“设计认知与思考框架,引导建筑师的心智运作紧扣当前涌现的需求、机会、制约,开放动态地卷入、吸收、融贯包括历史积淀而成的建筑学知识体系在内的广阔资源,不断桥接构建有效创新、激发体验的高品质建成环境。(参见专著《从概念到建成:建筑设计思维的连贯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连贯性建筑实践论是基于众多获奖项目的高品质建筑成品创作心法,主要包含三层内容:第一是总结提炼具有稳定科学内核并与复杂现实积极交互的建筑设计思考模型。建筑设计思考是人类主体运用有限理性逐步构建建筑本体的过程,建筑本体建构在概念、形式、建造三个层面交叠开展,并应该跟三个方面密切联动,一是要满足人类需求并达到预期愿望水平;二是要适应项目环境,包括自然及人工环境、人文环境、知识环境;三是要体现建筑专业的品质价值,追求有效创新、抵达良好的现场体验、实现良好的建成品质。第二是指出实现高品质建筑作品的路向。创新在于不同事物的有效连接,品质基于思考逻辑的连贯和稠度。设计思考应该着力在上述模型的不同层面、不同要点之间架设连接,建立尽可能多的相互支撑、互为因果、相互解释的立体桥接关系,追求全盘达成交互式、网络化的连贯性,就像接通复杂电路实现通明一样,提升高品质建筑作品诞生的机会。第三是揭示高品质建筑实践可以如何进行。连贯性设计不是单一的解题程序和僵化的操作流程,而是一个具有稳定内核同时开放边界的弹性生长体系,为设计思考提供如同藤曼生长所攀援的支持架构,为有效理性的思考探索提供一系列逐步推进的支点、路标和方向指引。它不会导向单一、标准化的结果,而会基于设计主体专业追求、项目需求和项目环境的不同而引导生发出珠玉纷呈、各有精彩的建筑作品。连贯性建筑实践论的习得需要配合在高水平设计实务中身体力行的实践过程。 科研项目 1. 基于“价值重心、项目环境、本体要素”互动的建筑设计研究,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主持人2.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厅,主要完成人之一3.  基于“两观三性”理论的建筑创作实践,201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教育部,主要完成人之一4. 基于岭南地区气候条件的建筑多层复合表皮可持续设计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完成人之一 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张振辉,何镜堂,郭卫宏,黄瑜,何炽立.从绿色人文视角探索传承转化之路——中国(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心设计思考[J].建筑学报,2013(07):84-85.2.张振辉,陈玮璐,杨浩腾,孙启杰. 雷励贵州大项目营地,贵州,中国[J]. 世界建筑,2019,(01):96.3.Weilu Chen,Zhenhui Zhang*. Charity Organized Youth Camp Contributes to the Reshaping of Rural Landscape _A Case Study of Raleigh Guizhou Campsite Project[C]. 亚洲建筑师协会第20届建筑论坛, 2019,(11),118-127.4.Zhenhui Zhang. Raleigh Campsite[J]. Architecture Asia, 2019,(09),18-21.5.张振辉.叙事的建筑——当代博物馆系列设计实践回顾[J].南方建筑,2012(03):32-37.6.张振辉,何炽立,陈玮璐.在岭南山水之间建造——以南海会馆为例探索当代文化公共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略[J].南方建筑,2014(06):121-125.7.张振辉. 从建筑图像到设计意图:南京“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客房中心的设计探析[J]. 城市环境设计,2022,(04):62-67.8.张振辉,申捷,杨磊. 南京“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客房中心项目细节:申捷、杨磊和张振辉对谈[J]. 城市环境设计,2022,(04):68-71.9.陈玮璐,张振辉*. 教育营地设计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J]. 南方建筑,2022,(09):76-86.10.陈玮璐,张振辉*. 山村教育营地的场所建构——雷励贵州大项目营地的在地性设计[J]. 新建筑,2022,(04):54-57.11.陈玮璐,张振辉*. 教育场所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共构——美国夏令营营地形态演变及启示[J]. 新建筑,2022,(01):84-90.12.张振辉,李子聪,黄翰星,周沫. 复合互动的滨水活力场所——南海艺术文化中心建筑方案设计思考[J]. 建筑与文化,2023,(03):51-53.13.张振辉,江炜杰,陈玮璐. 从电力基础设施到赋能公园——广州番南500k V综合变电站方案设计思考[J]. 建筑与文化,2022,(09):76-78.14.张振辉,黄泰安,陈玮璐. 走向生态共享的当代学习空间——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图书馆方案设计思考[J]. 建筑与文化,2021,(06):73-75.15.张振辉. 中国当代杰出中青年建筑师——张振辉[J]. 建筑实践,2021,(05):322-323.16.张振辉,陈玮璐,杨浩腾,孙启杰,杨晓波,朱元正,苏皓,姚力. 雷励贵州大项目营地[J]. 建筑实践,2020,(05):70-75.17.张振辉,杭进峰,何正强. 山水交融、厝落写意——诏安美术馆博物馆建筑方案的地域表达[J]. 中外建筑,2020,(01):105-107.18.张振辉,郭卫宏.整合资源  复兴旧城  回应气候  巧构庭院——东莞莞城市民广场[J].新建筑,2008(05):32-35.19.张振辉,齐康.形体的构成与表现——徐州师范大学艺术楼群设计浅析[J].南方建筑,2004(03):93-94.20.张峻铭(笔名).在“读图时代”建造[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4(09):12-13.21.张振辉.寻找或创造重返家园之路[J].城市中国 2012:108-111.22.张振辉.山水:一个值钱的形容词[J].艺术世界 2008(08):44-45.23.张振辉.当代文化公共建筑设计的城市策略[J].科技创业家2013(08):197.24.张振辉.寻根溯源——以洛阳博物馆为例探索当代文化公共建筑设计的历史叙事策略[J].建筑遗产2013(08):202.【非第一作者】:1.刘宇波,张振辉,何正强.新开发模式下的岭南传统街区复兴实践——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改造[J].新建筑,2008(05):36-39.2.王扬,张振辉,窦建奇.地域建筑创作再体认——宁波帮博物馆建筑设计解析[J].新建筑,2010(02):45-50.3.何镜堂,王扬,张振辉.地域建筑设计策略探索——宁波帮博物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1(11):43.4.何镜堂,刘宇波,张振辉,梁玮健.四水归堂  五方相连——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创作构思[J].建筑学报,2011(12):70-71.5.何镜堂,郭卫宏,张振辉,梁玮健,黄翰星.钱学森图书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2(05):38-39.6.何镜堂,王扬,张振辉,黄瑜,陆超.宁波帮博物馆[J].建筑学报,2007(09):56-58.7.何镜堂,刘宇波,张振辉.复兴岭南旧城  改善人居环境——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改造一期工程[J].南方建筑,2008(05):64-69.8.何镜堂,王扬,张振辉,黄瑜.地域性背景下的建筑叙事——宁波帮博物馆设计[J].南方建筑,2012(03):55-61.9.何镜堂,郭卫宏,张振辉,黄瑜,何炽立,陈勇,张灿辉,麦恒,彭舟,童敬勇,翁璇,梁海岫,姚力.泰州(中国)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心[J].城市环境设计,2013(10):90-93.10.何镜堂,王扬,张振辉,黄瑜,陆超.宁波帮博物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1(Z2):168-175.11.何镜堂,郭卫宏,张振辉,梁玮健,黄翰星,何炽立,黄瑜,何小欣,裴越,姚力.钱学森图书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3(10):74-79.12.何镜堂,刘宇波,张振辉,梁玮健,盘育丹,刘挺,陆超,蔡卓,张广源.安徽省博物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3(10):80-83.13.陈晓虹,何正强,张振辉.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更新探索[J].建筑创作,2010(12):186-193.14.何镜堂,张振辉(等).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与世博会中国馆创作构思[C].《2008年中国长春国基雕塑大会论文集》.长春出版社,2008:86-94.15.何镜堂,倪阳,张振辉.中国馆——不只是一个建筑[C].《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华南理工大学,2008:38-44. 出版专著和教材 1.《从概念到建成:建筑设计思维的连贯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专著2.《文化博览建筑》,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主编3.《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参编4.《何镜堂建筑创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参编 教学活动 1.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讲座:冲浪之旅: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2008.11.142.中山市建设部门讲座:冲浪之旅: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2009.10.263.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讲座:建筑设计的实践课,2012.11.084.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讲座:Run&Design,2016.11.045.清华大学讲座:连贯:项目实践与认知整合,首届“U7+Design 中青年建筑师设计论坛,2017.6.9-2017.6.10 6.南京大学讲座:连贯:项目实践与认知整合 ,2017.11.15 7.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讲座:连贯:项目实践与认知整合,2017.12.29 8.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讲座:连贯造物,2018.11.099.亚洲建筑师协会第20届论坛技术论文演讲:Charity Organized Youth Camp Contributes to the Reshaping of Rural Landscape _A Case Study of Raleigh Guizhou Campsite Project,2019.11.5,孟加拉国达卡城会议中10.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课程讲座:连贯:项目情境中的设计思考,2019.11.15,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34020311.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课程讲座:连贯:项目情境中的设计思考,2020.11.02,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33060412.南京大学讲座:知行连贯:项目情景中的设计思考与大湾区青年建筑师成长,2021.11.11,南京大学建良楼13.东南大学讲座:知行连贯:项目情景中的设计思考与大湾区青年建筑师成长,2021.11.11,东南大学前工院14.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课程讲座:知行连贯:项目情景中的设计思考与大湾区青年建筑师成长,2021.11.15,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34060215.华南师大附中校友会建筑分会讲座:剖面:建筑师工作汇报,2020.12.09,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图书馆创意空间16.入选“广东设计 赋能湾区”首届建筑科技创新交流展览会,广东省勘察设计协会主办,2020.10.27,广州琶洲会展岛17.受邀在2023年度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创新分享大会上作报告“广州白云国际会中心国际会堂设计技术创新”,2023.08.16,广州白云新城 指导学生情况 言传身教,注重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打开眼界、洞察现实、梳导理路,打通建筑设计学习与真实世界实践的任督二脉:1、主持研究生教学,指导研究生参与建筑工程设计实践,带领团队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2、指导研究生科研,在建筑学核心刊物发表文章。指导研究生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均获得优良论文评价;3、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参加设计课评图;4、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推荐研究生国际学习交流,疫情前有2名学生先后赴欧洲和台湾交换进修。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鼓励学生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自身特点选择研究方向。引导学生重视培养建筑基本功,为学生提供在有经验建筑师指导下参与精品项目设计实践的机会;定期开展师生交流。独立招收8届共10名研究生,已培养5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均就业于高校大院或大型国企。 我的团队 带领一支专业素养、实践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一流的卓越建筑设计及研究团队,有实践有理论:提出面向复杂新环境进行有效创新的“连贯性”建筑设计实践方法;创作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上合峰会主会场)、广州白云国际会堂、驻香港部队展览中心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济宁市图书馆、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钱学森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宁波帮博物馆等有影响力的文化博览建筑,广州市解放中路旧城居住街区更新改造、东莞莞城市民广场等城市更新改造项目,雷励大项目营地等高体验在地项目;多次在顶级国际奖赛中中标,如有四位普利茨克奖得主参赛的国深博物馆项目等;获国家和省部级一、二等奖70余项,今年来获得多项国际奖项。

张振辉
张振辉
SCI学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