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广东省 > 华南理工大学

邓逸川

姓名 邓逸川
性别
学校 华南理工大学
部门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学位 副教授
学历 副教授
职称 副教授
联系方式 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大楼
邮箱 ctycdeng@scut.edu.cn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更新日期:2024年4月12日 姓 名 邓逸川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9年2月 籍贯 广东河源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哲学博士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 系副主任 Email ctycdeng@scut.edu.cn 工作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1 通讯地址 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大楼 单位电话 020-87111030 个人主页 https://www2.scut.edu.cn/jtxy/2023/0506/c35054a500870/page.htm 个人简介 邓逸川,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土木与交通学院BIM中心副主任及工程管理系副主任。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2011年起在香港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从事建筑信息化的相关研究,在国际知名的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三次获得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奖励,四次获得国内会议论文奖励,拥有授权专利5项,公开专利25项。邓逸川博士现为中国图学学会BIM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计算机专委会委员,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广东省现代土木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员。担任多项国家级、省级BIM比赛的命题专家或评委,参编多项地方及行业BIM标准。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4项,主持或参与企业咨询项目12项,孵化产业化企业1个,成果已被应用于香港路政署、土木工程拓展署等机构。 工作经历 2016.03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历任师资博士后,讲师,副教授;任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虚拟仿真(BIM)中心副主任,工程管理系副主任2017.03至今:亚热带城市与建筑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教育经历 2011.09 – 2015.11: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博士获香港科技大学海外科研奖学金,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建筑工程系系主任、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Prof. Chimay Anumba的邀请于2014年3月-8月到其研究所访学2007.09 – 2011.06: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学士获社会工作奖学金、清华校友韩荫正奖学金; 获奖、荣誉称号 2020.11 Best Paper,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IPC 2020) &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ICCEPM 2020), BIM and Computer Visio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Indoor Positioning and Rescue Routing,Hong Kong, China2019.11 第五届全国BIM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中国图学学会BIM专业委员会, 基于多传感及深度学习的施工人员舒适度自动评价机制,第五届全国BIM学术会议,湖南,中国2018.11 第四届全国BIM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中国图学学会BIM专业委员会, 基于HOG+SVM的临边洞口安全判定系统,第四届全国BIM学术会议,合肥,中国2017.11 第三届全国BIM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中国图学学会BIM专业委员会, 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中国BIM学术影响力分析,第三届全国BIM学术会议,上海,中国2016.12 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基于视频检测的施工地段交叉路口通行安全预警技术研究,中国博士后学术论坛,珠海,中国2016.11 第二届全国BIM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中国图学学会BIM专业委员会, 基于建筑领域本体的BIM族库模糊语义检索研究,第二届全国BIM学术会议,广州,中国2014.09 KKHTCNN Award for 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The 27th KKHTCNN Symposium on Civil Engineering, Shanghai, China2012.12 The Travel Grant Award for PhD students, 2012,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of Virtual Reality, Taipei, China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 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现代土木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2]. 中国图学学会BIM专业委员会,委员[3].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计算机专委会,委员[4].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数字建造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5]. 多项BIM考试特聘专家,多项国家级、省级BIM比赛的命题专家或评委,参编多项地方及行业BIM标准[6]. 多个国际、国内顶级期刊审稿人,包括Engineering,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ASCE JCEM, ECAM 等 研究领域 结构健康监测、既有工程检测与鉴定、工程安全及进度管理中的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及应用,包括:[1].  建筑安全管理[2].  人居环境管理[3]. 建筑信息模型(BIM)[4]. 工程管理中的计算机视觉技术[5]. 语义网络与建筑信息处理[6]. 虚拟现实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308314,2024/01-2026/12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提升项目,2023A1515030169,2023/01-2025/123.  广州市科技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项目,202201010338,2022/01-2024/01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A1515010174,2022/01-2024/0 发表论文 外文期刊论文[1]. H. Deng, Z. Ou, G. Zhang, Y. Deng & M. Tian (2021), "BIM and Computer Vision-Based Framework for Fire Emergency Evacuation Considering Local Safety Performance", SENSORS, Vol. 21 No. 11, pp. [2]. Z. Pan, C. Su, Y. Deng & J. Cheng (2021), "Video2Entities: A computer vision-based entity extraction framework for updating th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knowledge graphs",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 125. [3]. D. Zhu, H. Wen & Y. Deng (2020), "Pro-active warning system for the crossroads at construction sites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Vol. 27 No. 5, pp. 1145-1168. [4]. H. Deng, H. Hong, D. Luo, Y. Deng & C. Su (2020), "Automatic Indoor Construction Process Monitoring for Tiles Based on BIM and Computer Visio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Vol. 146 No. 1, pp. [5]. M. Wang, Y. Deng, J. Won & J. C. P. Cheng (2019), "An integrated underground utility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support based on BIM and GIS",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 107. [6]. S. Wu, Q. Shen, Y. Deng & J. Cheng (2019), "Natural-language-based intelligent retrieval engine for BIM object database", COMPUTERS IN INDUSTRY, Vol. 10873-88. [7]. Y. Deng, V. J. L. Gan, M. Das, J. C. P. Cheng & C. Anumba (2019), "Integrating 4D BIM and GIS for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Vol. 145 No. 4, pp. [8]. J. C. P. Cheng, Q. Lu & Y. Deng (2016), "Analytical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civil information modeling",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 6731-47. [9]. Y. Deng, J. C. P. Cheng & C. Anumba (2016a), "Mapping between BIM and 3D GIS in different levels of detail using schema mediation and instance comparison",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 671-21.[10]. Y. Deng, J. C. P. Cheng & C. Anumba (2016b), "A framework for 3D traffic noise mapping using data from BIM and GIS integration",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Vol. 12 No. 10, pp. 1267-1280.[11]. J. C. P. Cheng, D. Yichuan & C. Anumba (2015), "Mapping BIM schema and 3D GIS schema semi-automatically utilizing linguistic and text mining techniques",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Vol. 20193-212.中文期刊论文[1]段锐,邓晖,邓逸川.ICT支持的塔吊安全管理框架—回顾与展望[J/OL].图学学报:1-10[2021-10-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0.1034.T.20210621.1013.002.html.[2]张宇航,苏成,邓逸川.基于欧拉运动放大算法的桥梁索力测试方法研究[J/OL].图学学报:1-8[2021-10-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0.1034.T.20210409.1524.002.html.[3]宋建炜,邓逸川,苏成.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文本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J].图学学报,2021,42(02):307-315.[4]王煜,邓晖,李晓瑶,邓逸川.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图学学报,2020,41(04):501-511.[5]吴松飞,邓逸川,申琪玉,罗德焕.BIM支持的施工安全规范合规检查研究综述[J].图学学报,2018,39(06):1156-1164.外文会议论文[1]. Y. Deng, Y. Wang & L. Yuan (2016), "A BIM-Based System for Estimating Impacts of Contract Change in Car Depot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Edmonton, AB, Canada, pp. 42-48.[2]. J. C. P. Cheng & Y. Deng (2015), "An integrated BIM-GIS framework for util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nalyses", in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Austin, TX, United states, pp. 667-674.[3]. H. Deng, Y. Wang, Y. Deng & G. Zhang (2019), "Automatic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Comfort Level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Base on Multi-sensor and Deep Learning", i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ment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 Springer, Singapore, pp. 2185-2198.[4]. H. Li, Y. Wang, H. Yan & Y. Deng (2017), "Barriers of BIM application in China—preliminary research", ICCREM 2016: BIM Application and Off-Site Construction.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Reston, VA, pp. 37-41.[5]. Y. Deng, H. Hong, H. Deng & H. Luo (2017), "BIM-based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y Using a Monocular Camera", in ISAR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in Construction, IAARC Publications, pp.[6]. Y. Deng & J. C. Cheng (2016),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leveraging 4D BIM and GIS integration", WBC16 Proceedings, Vol. 3381-392.[7]. J. C. P. Cheng, Y. Deng, M. Das & C. Anumba (2014), "Evaluation of IFC4 for the GIS and green building domains", in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Orlando, FL, United states, pp. 2216-2223.中文会议论文[1]王煜,邓逸川,邓晖,徐烨晨,苏博杨,胡志远,赵子健,王如茵. 基于多传感及深度学习的施工人员舒适度自动评价机制[A]. 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2019:5.[2]张根杰,邓逸川,邓晖,罗德焕,赵子健,徐烨晨,苏博杨,王骞. 基于HOG+SVM的临边洞口安全判定系统[A]. 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2018:6.[3]罗德焕,邓逸川,钟丽娜,邓晖,吴凡,李弘扬,张根杰,赵子健. 虚拟现实技术在施工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防水卷材热熔法教学为例[A]. 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2018:6.[4]邓逸川,吉嘉,吴松飞,申琪玉. 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中国BIM学术影响力分析[A]. 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2017:7.[5]洪灏,邓逸川,邓晖. 基于BIM的单目相机室内定位技术[A]. 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2017:6.[6]吴松飞,申琪玉,王亮,吴观众,张昊天,吉嘉,邓逸川. 基于建筑领域本体的BIM族库模糊语义检索研究[A]. 中国图学学会BIM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图学学会BIM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2016:6. 出版专著和教材 [1] 胡振中,林佳瑞,邓逸川. 土木与建筑工程CAE.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3. ISBN:978-7-112-29321-6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简称CAE)是计算机技术和工程分析技术相结合的先进技术,连接起了历史悠久的土木与建筑工程,以及新兴前沿的信息技术的桥梁。CAE具备典型的交叉学科属性,已成为土木与建筑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方向,对推动土木、建筑、水利、海洋等相关工程学科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意义重大。《土木与建筑工程CAE》教材系统地梳理了CAE技术的特征、内涵和类型,并结合学科前沿发展,详细阐述了当前工程领域的基础支撑技术、研究重点以及热点方向。教材共八章,分别为绪论、CAE系统的可视化技术、CAE系统的模型化技术、CAE系统的离散化技术、CAE系统的虚拟化技术、CAE系统的网络化技术、CAE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和CAE系统的智能化技术。 科研创新 [1]邓逸川,邓晖,苏成,欧智斌.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建筑工人劳损预警分析方法及系统[P]. 广东省:CN113469063A,2021-10-01.[2]苏成,邓逸川,潘灶林,郑淳. 一种基于图像信息熵的无人机拍摄距离半自动寻优方法[P]. 广东省:CN113391644A,2021-09-14.[3]苏成,宋建炜,邓逸川. 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知识自助查询系统的构建方法及装置[P]. 广东省:CN113312501A,2021-08-27.[4]邓逸川,邓晖,苏成,王煜,宋建炜. 一种建筑施工合同法规查询方法及其装置[P]. 广东省:CN113033197A,2021-06-25.[5]邓逸川,邓晖,苏成,王煜,宋建炜. 一种施工案例知识重用查询方法及其装置[P]. 广东省:CN112949304A,2021-06-11.[6]邓逸川,邓晖,苏成,欧智斌. 一种建筑抹灰进度信息自动收集的方法及其装置[P]. 广东省:CN112907609A,2021-06-04.[7]邓晖,邓逸川,张根杰,刘沐筠,蔡梓淇,杨博闻,杨士彬,王煜. 一种基于BIM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室内定位导航方法[P]. 广东省:CN111024089A,2020-04-17.[8]邓晖,邓逸川,王煜,徐烨晨,苏博杨,胡志远,欧智斌. 一种建筑工人舒适度自动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P]. 广东省:CN110991864A,2020-04-10.[9]邓晖,邓逸川,张根杰,罗德焕,洪灏. 一种基于BIM与计算机视觉的铺砖进度信息自动收集方法[P]. 广东省:CN109801301A,2019-05-24.[10]罗德焕,邓逸川,贺迪,戚明远,王如钰,林垲航.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建筑工人劳动状态分析系统及方法[P]. 广东:CN108596148A,2018-09-28.[11]吴松飞,邓逸川,吴观众. 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BIM产品数据库语义检索方法[P]. 广东:CN108416008A,2018-08-17. 教学活动 [1]. 《工程管理IT技术》(全英课),本科生课程,32学时(学院评教前10%);[2]. 《工程管理IT技术》,本科生课程,32学时(学院评教前10%)[3]. 《土木工程施工》,本科生课程,64学时(学院评教前30%);[4]. 《建设工程监理》,本科生课程,24学时(学院评教前30%);[5]. 《工程管理英语》,本科生课程,24学时[6]. 《工程管理工作坊》,本科生课程,8学时[7]. 《工程管理IT前沿》,研究生课程,32学时 指导学生情况 [1]张根杰.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BIM技术的建筑火灾逃生路径规划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2]罗德焕.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建筑工人劳动状态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9.[3]洪灏. BIM与计算机视觉支持的室内铺装进度信息自动收集及可视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4]胡旭. BIM技术在钢箱叠合梁斜拉桥施工和运营养护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邓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