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广东省 > 华南理工大学

余皓

姓名 余皓
性别
学校 华南理工大学
部门 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位 教授
学历 教授
职称 教授
联系方式 广州天河五山路华南理工大学16号楼504
邮箱 yuhao@scut.edu.cn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更新日期:2018年7月5日 姓 名 余皓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7年8月 籍贯 台山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系主任 Email yuhao@scut.edu.cn 工作单位 化学与化工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0 通讯地址 广州天河五山路华南理工大学16号楼504 单位电话 020-87114916 个人主页 http://www2.scut.edu.cn/cnn/2017/0320/c9576a160887/page.htm 个人简介 余皓教授围绕与化学工艺绿色化、新能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有关的前沿科学问题,开展多相催化基础理论、催化反应工程及绿色化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共发表SCI收录论文90余篇。所发表刊物包括能源和化学领域的顶级刊物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催化领域的权威刊物ACS Catalysis, Journal of Catalysis, Applied Catalysis A&B,化学工程领域的顶级刊物AIChE Jour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论文SCI总引用5000余次。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15项专利(授权8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二等奖励各1次。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 工作经历 2012/12 - 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 2012/9 – 2013/9,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与生物工程系,访问学者 2008/12 - 2012/12,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 2005/4 - 2008/12,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讲师 教育经历 1999/9 - 2005/1,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学博士 1995/9 - 1999/7,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士 获奖、荣誉称号 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4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2年)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11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6/9(2011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7/18(2006年)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广东省化工学会科普与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研究领域 新型碳纳米催化材料的创制及其催化性能;绿色催化氧化技术;生物质平台分子的选择性氧化、加氢;二维金属碳化物的光催化性能;可再生资源重整制氢新技术;CO2利用的催化新方法。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广东省团队项目,面向生物质资源化工的多孔催化分离材料(核心成员),30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非贵金属-氮-碳基催化材料的构建及其选择性氧化、加氢性能研究,8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碳纳米管表面限域的烃类液相催化氧化机制研究,80万;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新型碳基非贵金属多功能催化剂的构建及性能研究,20万。 发表论文 代表性论文 (1) Mu, C.; Cao, Y.; Wang, H.; Yu, H.; Peng, F., A kinetics study on cumene oxidation catalyzed by carbon nanotubes: Effect of N-dop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8, 177, 391-398. (2) Dang, C.; Li, Y.; Yusuf, S. M.; Cao, Y.; Wang, H.; Yu, H.; Peng, F.; Li, F., Calcium cobaltate: a phase-change catalyst for stable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io-glycerol.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8, 11 (3), 660-668. (3) Ning, X.; Li, Y.; Dong, B.; Wang, H.; Yu, H.; Peng, F.; Yang, Y., Electron transfer dependent catalysis of Pt on N-doped carbon nanotubes: Effects of synthesis method on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7, 348, 100-109. (4) Peng, C.; Yang, X.; Li, Y.; Yu, H.; Wang, H.; Peng, F., Hybrids of Two-Dimensional Ti3C2 and TiO2 Exposing {001} Facets toward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6, 8 (9), 6051-60. (5) Ning, X.; Li, Y.; Yu, H.; Peng, F.; Wang, H.; Yang, Y., Promoting role of bismuth and antimony on Pt catalysts for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glycerol to dihydroxyaceton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6, 335, 95-104. (6) Ning, X.; Yu, H.; Peng, F.; Wang, H., Pt nanoparticles interacting with graphitic nitrogen of N-doped carbon nanotubes: Effect of electronic properties on activity for aerobic oxidation of glycerol and electro-oxidation of CO.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5, 325 (0), 136-144. (7) Huang, X.; Dang, C.; Yu, H.; Wang, H.; Peng, F., Morphology Effect of Ir/La2O2CO3 Nanorods with Selectively Exposed {110} Facets in Catalytic Steam Reforming of Glycerol. ACS Catalysis 2015, 5 (2), 1155-1163. (8) Cao, Y. H.; Yu, H.; Peng, F.; Wang, H. J., Selective Allylic Oxidation of Cyclohexene Catalyzed by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s. ACS Catalysis 2014, 4 (5), 1617-1625. (9) Cao, Y. H.; Yu, H.; Tan, J.; Peng, F.; Wang, H. J.; Li, J.; Zheng, W. X.; Wong, N. B., Nitrogen-, phosphorous- and boron-doped carbon nanotubes as catalysts for the aerobic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Carbon 2013, 57, 433-442. (10) Yu, H.; Peng, F.; Tan, J.; Hu, X. W.; Wang, H. J.; Yang, J. A.; Zheng, W. X., Selective Catalysis of the Aerobic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in the Liquid Phase by Carbon Nanotube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1, 50 (17), 3978-3982. 出版专著和教材 毛宗强,毛志明,余皓 等编著《制氢工艺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4 教学活动 讲授本科生《化学反应工程》必修课。

余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