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陕西省 > 西北工业大学

杨军昌

姓名 杨军昌
性别 发明专利4999代写全部资料
学校 西北工业大学
部门 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院
学位 理学博士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职称 软件著作权666包写包过
联系方式 实用新型1875包写包过
邮箱 软件测试报告2199包写包过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浏览量:9239 杨军昌正高 性別:男 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个人相册:

教育教学

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性別:男 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个人相册 个人经历 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招生信息 荣誉获奖 科学研究 学术成果 学术文献 社会兼职 团队信息 综合介绍 学术活动 个人经历 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招生信息 荣誉获奖 科学研究 学术成果 学术文献 社会兼职 团队信息 综合介绍 学术活动 工作经历 Work Experience 1983年8月-1989年6月,国营朝阳仪器厂,光学仪器设计工作。1989年7月-2003年4月,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馆藏文物保护研究,重点在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研究。1998年10月-1999年4月,意大利国家罗马修复中心(ICR),从事青铜器保护与修复研究工作。2003年4月-2016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重点开展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研究。2004年4月-2004年5月,德国美因茨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开展文物无损分析方法研究,重点是X荧光光谱分析(XRF)在文物中的应用研究。2005年9月-2006年3月,美国Free Gallery of Art, Smithsonian Institution,出土文物材料科学分析与比较研究。2006年7月-2007年1月,美国Free Gallery of Art, Smithsonian Institution,出土文物材料科学分析与比较研究。2009年3月-2009年9月,美国国会图书馆(LOC),开展先秦时期金、银与汞的综合研究(Kluge学者)。2016年至今,西北工业大学,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重点开展实验室考古、古代黄金工艺、先秦青铜器工艺与技术交流等研究。 教育经历 Education Experience 1979年9月-1983年7月,长春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1月-1992年6月,国际文物保护研究中心(ICCROM, UNESCO),系统学习文物保护理论与方法。1993年9月-1996年7月,复旦大学博物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脱产),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8年9月-1999年4月,意大利国家文物保护高等研究院(ISCR, Rome),研修青铜器保护技术。1999年9月-2002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脱产),获理学博士学位。 综合介绍 General Introduction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团队成立于2015年,成立之初隶属西工大材料学院。2017年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后,团队成为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团队是建立在西工大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旨在打造一支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研究型文物保护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以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考古、中西文化与技术交流等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问题。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同时提高我校在国际材料考古与文物保护领域的影响力,团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合作,尤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实质性合作(2020年度获批2项国家科技部外国文教专家项目)。通过对不同材质文物的研究,对文化遗产内涵与价值的挖掘,近五年,团队成员获批省部级以上基础性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社科基金4项、博士后特别资助1项、博士后面上资助3项、国家标准1项、陕西省自科基金2项、陕西省社科基金1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 Heritage Science, 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Studies in Conservation Archaeometry, Mediterranean Archaeology and Archaeometry,Scientific Reports等SCl或A&H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考古与文物》、《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科学史研究》《敦煌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江汉考古》、《华夏考古》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著作7部。同时,科研团队多项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等媒体专题报道。2021年度,团队成员又获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社科基金1项。近五年来,团队连续三年协助学校举办“交叉学科”论坛,成立铸造史专业委员会,并举办中国铸造史论坛1次(2018年),首次举办“科技、考古与艺术:古代黄金工艺中的中西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年),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未来,科研团队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成员在古代黄金工艺、青铜技术、陶瓷制作、文物保护、佛教考古、中西文化与技术交流等领域的学术专长,旨在打造一支以文理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为特色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教学与科研团队,为我校的“双一流”建设,为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团队目前有专职科研人员8名,其中教授1名(杨军昌)、副教授3名(刘艳、石建刚、杨欢)、助理教授2名(蒋凤瑞、李小龙)、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员2名(杜静楠、吴萌)。另聘有讲座教授1名(陕西师范大学曹玮)、特聘研究员2名(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Tonia Eckfeld、大英博物馆刘睿良),专职文物修复师1名(拓跋卓言)。团队共培养硕、博士12名,其中在读硕、博士研究生11名。研究团队现有超过800平方米的文物保护研究专业实验室、标本陈列室等场所,服务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实践活动,满足于文化遗产的教学实践与科研需要。

荣誉获奖

科学研究

学术成果

综合介绍

杨军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