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涛
时间:2024-04-06 01:37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综合介绍 General Introduction 赵海涛,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国家“四青”人才。目前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助理,国家生物安全证据基地智能检测装备中心主任。2017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2018-2022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疗健康创新与科技研究院(iHealthtech)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面向环境监测、深空探测、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测需求,从工程、环境、物理、生物等交叉学科的角度,研发了一系列新型生化检测技术,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Advance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系列论文,获得国际PCT专利3项。 个人相册 教育教学个人经历 personal experience 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2022.11 - 至今 西北工业大学 教授/博导2018.04 - 2022.10 新加坡国立大学 博士后研究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博士 微机电系统西北工业大学 硕士 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西北工业大学 学士 微电子学 荣誉获奖教育教学 Education and teaching 招生信息 尚有少量2024年春季博士指标,欢迎感兴趣的同学邮件联系。- 课题组面向国家深空探测、环境监测、疫情防控、疾病诊断中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开发基于交叉学科技术的新型生化传感系统。- 课题组经费充足、气氛融洽,欢迎MEMS、微流控、应用物理、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的有志青年加入。- 与新加坡、法国、瑞士、日本、香港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可推荐优秀学生访问交流。- 每年将投稿IEEE MEMS、Transducers、MicroTAS等领域旗舰会议,将资助学生出国开会交流,拓展国际视野。 科学研究社会兼职 Social Appointments 2023 - 至今 陕西省医学会 生物安全分会 常务委员2022 - 至今 国家生物安全证据基地 西交大-西工大联合智能检测装备中心 主任 学术成果科学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研究兴趣- 气溶胶检测:涉及微流控、微纳光学、生物标记等技术,可用于疫情防控、环境监测、空间站环境微生物监测等;- 气体传感:涉及拉曼光谱、微纳加工、机器学习等技术,可用于环境监测、疾病诊断、生物取证等;- 生物毒性分析:涉及微流控、声光操纵、细胞培养等技术,可用于地外行星中环境物质的原位分析、环境监测等;近期主持项目情况2024.01 - 2027.1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主持2023.01 - 2025.12 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 主持2022.11 - 2024.10 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 主持 综合介绍学术成果 Academic Achievements 5篇近期代表作,其余论文详见Google Scholar (https://scholar.google.com.sg/citations?user=VLKwriAAAAAJ&hl)注:# 共同一作,*通信作者[1] H.T. Zhao, S. Pan, A. Natalia, X. Wu, C. Ong, M. Teo, J. So and H. Shao, “A hydrogel-based mechanical metamaterial for the interferometric profiling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patient samples”,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7, 135, 2023. (IF: 29.2)[2] H.T. Zhao, Y. Zhang, Y. Chen, N. Ho, N. Sundah, A. Natalia, Y. Liu, Q. Miow, Y. Wang, P. Tambyah, C. Ong and H. Shao, “Accessible detection of SARS-CoV-2 through molecular nanostructures and automated microfluidic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194, 113629, 2021. (IF: 12.5)[3] H.T. Zhao, L. Chin, Y. Shi, P. Liu, Y. Zhang, H. Cai, E. Yap, W. Ser and A. Liu, “Continuous optical sorting of nanoscale biomolecules in integrated microfluidic-nanophotonic chips”,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331, 129428, 2021. (IF: 9.2)[4] X. Wu#, H.T. Zhao#, A. Natalia, C. Lim, N. Ho, C. Ong, M. Teo, J. So and H. Shao, “Exosome-templated nanoplasmonics for multiparametric molecular profiling”, Science Advances, 6, 19, 2020. (IF: 14.1)[5] H.T. Zhao, L. Chin, Y. Shi, K. Nguyen, P. Liu, Y. Zhang, J. Zhang, H. Cai, P. Yap, W. Ser and A.Q. Liu, “Massive nanophotonic trapping and alignment of rod-shaped bacteria for parallel single-cell studies”,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306, 127562, 2020. (IF: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