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移动版

首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

任万滨

姓名 任万滨
教师编号 91981
性别 任万滨
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部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学位 任万滨
学历 任万滨
职称 教授
联系方式 【发送到邮箱】
邮箱 【发送到邮箱】
人气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基本信息 科学研究 学术论文 教育教学 发明专利 从教感悟 毕业学生合影 ... 从教感悟 毕业学生合影 新建主栏目 基本信息 名称 任万滨,男,汉族,1977年12月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机电产品电接触失效问题与电工合金材料的先进测评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航空基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IEEE会员,SAC/TC228全国标委会委员,《电工材料》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多个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刊物的审稿人。 我的新闻 新闻标题 “他是我见过最好的班主任”——访校优秀专兼职学生工作者、电气学院任万滨副教授 发布时间 2013-06-19 http://hit.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417163 新闻标题 2013年7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王鹏获得2013届哈工大“优秀硕士研究生”荣誉称号(金奖) 发布时间 2013-10-10 2013年7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王鹏获得2013届哈工大“优秀硕士研究生”荣誉称号(金奖) 新闻标题 2013年7月,指导的2013届本科生陈宇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 2013-10-10 2013年7月,指导的2013届本科生陈宇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新闻标题 硕士研究生陈宇获得2014年度国家研究生奖学金 发布时间 2014.11 以全系排名第2的身份获得! 新闻标题 常成、杜英玮、金建炳组队获得2014年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 发布时间 2014.9 获奖作品:触点材料电性能模拟实验方法 新闻标题 王海、韦健民、杜英玮组队获2015年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团体三等奖 发布时间 2015.9 参赛作品:电触点材料接触电阻自动测试分析系统 新闻标题 触点材料接触电阻自动测试分析系统成功走向企业应用 发布时间 2016.11 新闻标题 韦健民获得2016年国家硕士生奖学金 发布时间 2016.11 全系排名第4 新闻标题 获得2016年度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奖教金 发布时间 2016.9.10 新闻标题 荣获哈工大2015-2016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 发布时间 2016.10 新闻标题 张旭带队参加第四届“哈工大大数据集团杯”学生创业大赛,斩获二等奖 发布时间 2016-11-30 http://news.hit.edu.cn/91/00/c1510a168192/page.htm 新闻标题 祝贺2015级硕士研究生韦健民获得优秀硕士研究生金奖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 2017.7.29 新闻标题 2021年11月,2020级硕士研究生何育斌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 发布时间 2021-12 新闻标题 2016级博士研究生张超,张旭顺利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发布时间 2021-12-31 新闻标题 张超博士选择留校,在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发布时间 2022-1-1 荣誉称号 名称 2005年度哈工大电气学院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2006年度哈工大“优秀专兼职学生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7年度哈工大“优秀专兼职学生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1年度哈工大“优秀专兼职学生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 2011年度哈工大电气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2014年度哈工大电气学院教书育人优秀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5年度哈工大电气学院科技论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6年度哈工大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奖教金; 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本科生、研究生省电子设计大赛、校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工作经历 名称 时间 工作经历 2001.1—现在 哈工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电器与电子可靠性研究所 教育经历 名称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材料科学部访问学者; 2007年02月—2009年08月,哈工大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03年09月—2006年09月,哈工大电机与电器学科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09月—2003年07月,哈工大电机与电器学科攻读硕士学位; 1996年09月—2000年07月,哈理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主要任职 名称 1. 《电工材料》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2. 全国标委会SAC/TC228委员; 3. 温州市科技局扶工科技特派员; 4. 美国IEEE会员、日本IEICE海外会员;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函审专家; 6. WEAR、Tribology International、IEEE CPMT、JOP:D、IET、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Review Scientific Instrument、Rare Metals等多个国际刊物审稿人; 7.系统仿真学报、稀有金属等国内刊物审稿人 研究领域 名称 机电产品寿命预测技术; 电接触理论与电接触材料先进测评技术; 多物理场耦合模拟技术; 论文期刊 名称 学术论文列表(2019.1~) 2024年 [1] Zhe Zheng, Wanbin Ren, Chao Zhang. In Situ Interface Characterization of Arcing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Evolution in Electrical Endurance Experim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4, 73: e5002309. [2] Chao Zhang, Zhe Zheng, Wanbin Ren, Jian Liu, Xiujie Liu. Contact Welding Failure Analysis of Micro Electromagnetic Relays in Electrical Endurance Experiments. Journal of Failur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24, DOI: 10.1007/s11668-023-01846-x. 2023年 [3] Wanbin Ren, Zhe Zheng, Chao Zhang, Jian Liu, Xiujie Liu.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for electric arc erosion based on the in-situ measurement of electrode surface morphology. Measurement. 2023, 221: e113501. [4] Chao Zhang, Wanbin Ren, Yinghua Chen, Xian Yang, Danyu Ji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vibration responses of diverter switches within OLTC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23, DOI: 10.1007/s00202-023-01999-w. [5] Chao Zhang, Wanbin Ren, Zhe Zheng, Jian Liu, Xiujie Liu. In situ observ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arc erosion behavior of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Materials Testing. 2023, 65(11): 1696-1706. [6] Zhe Zheng, Wanbin Ren, Chao Zhang. Visual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umulative Arc Erosion Behavior Using 2-D Microscopic Imag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3, 13(1): 34-44. [7] Yubin He, Zhihao Gu, Chao Zhang, Wanbin Ren. Investigation of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AC contactor in the electrical endurance experiment. Proceedings of the 68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23. [8] Zhihao Gu, Chao Zhang, Wanbin Ren. Measurement of electromagnetic attraction force for 3-phase AC contactors. Proceedings of the 68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23. [9] Yuan Meng, He Fang, Chao Zhang, Yubin He, Wanbin Ren. Investigation on Melt Erosion Phenomenon of Heavy-Duty Connectors under Fretting Condi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68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23. 2022年 [10] Wanbin Ren, Zhe Zhe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stantaneous contact welding failure phenomena and mechanisms for general-purpose relays.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22, 135: 106096. [11] Chao Zhang, Wanbin Ren, Xiaoyu Liao.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act Resistance and Load Force for Electrode Materials with Rough Surfaces. Materials. 2022, 15(16), 5667. [12] Yuan Meng, Wanbin Ren. Investigation on Intermittent Failure Phenomenon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Under Repetitive Mechanical Insertion and Withdrawal Oper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2, 12(9): 1533-1541. [13] Zhe Zheng, Chao Zhang, Wanbin Ren. Failure Analysis of Power Relays with Multiple Breaks in the Electrical Endurance Experim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2, 12(8): 1311-1317. 2021年 [14] Xu Zhang, Wanbin Ren, Shujuan W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ntact Welding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mechanical Relay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21, 68(9):8531-8539. [15] Wanbin Ren, Chao Zhang, Qingfeng Du, Danyang Du, Hai W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ld adhesion failure physical mechanism of gold plated contact within the Micro-Electromechanical-Relay.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21, 121: 105151. [16] Chao Zhang, Wanbin Ren. Modelling of 3D surface morphologies for predicting the mechanical contact behaviors and associated electrical contact resistance. Tribology Letters. 2021, 69(20): 1-18. [17] Zhe Zheng, Wanbin Ren, Tianyang W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reaking Arc Behavior and Interruption Mechanisms for AC Contact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2021, 49(1):389-395. [18] Chao Zhang, Zien Zhao, Wanbin Re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ntact Spot Temperature for Electrical Contact Components.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gnostics and System Health Management. 2021. [19] Yuan Meng, Wanbin Ren. Investigation on Failure Mechanism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under Repetitive Mechanical Insertion and Withdrawal Oper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gnostics and System Health Management. 2021. [20] Yubin He, Xu Zhang, Wanbin Ren. Investigation of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tact Materials for Inductive Load. Proceedings of the 66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21. [21] Chunen Yang, Zhe Zheng, Wanbin Ren. Investigation of Making Process and Associated Contact Bounce Behaviors for Alternating Current Contactor. Proceedings of the 66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21. [22] 张旭,郑哲,罗福彪,周哲峰,任万滨.小型继电器触点粘接失效现象的复现与失效机理[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21(10):52-56. [23] 赵紫恩,张超,任万滨.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回路电阻的仿真分析[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21(09):56-61. [24] 孟圆,任万滨.电连接器特性参数原位分析系统的设计[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21(08):31-35. [25] 任万滨,王天阳,张旭.电器电磁机构动态特性实验系统的开发与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1,43(04):148-151%2B160. [26] 张超,任万滨.连续通电条件下触点接触电阻劣化的初步分析[J].电工材料,2021(02):24-27. [27] 王天阳,郑哲,张旭,任万滨.新型交流接触器电寿命试验分析系统的设计[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21(02):48-53. 2020年 [28] Wanbin Ren, Danyang Du, Yang Du. Research on the electrical contact resistance (ECR) of connector used in mechanical vibration environ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0, 10(2): 212-219. [29] Wanbin Ren, Chao Zhang, Xilai Sun. Electrical Contact Resistance of Contact Bodies with Cambered Surface. IEEE Access. 2020, 8: 93857-93867. [30] Chao Zhang, Wanbin Ren. High-throughput measurement of the contact resistance of metal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uncertainty estimation. Electronics. 2020, 9(12): 2079. [31] Xu Zhang, Wanbin Ren.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Material Welding Characteristics for Low Current Switching Devices. Materials. 2020, 13(17): 3666. [32] Wanbin Ren, Xu Zhang. Contact welding strength measurement for metal electrode materials conducting inrush electrical current.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20,91(10): 104706. [33] Wanbin Ren, Chao Zhang, Fubiao Luo, Zhen Wei. An improved method to identify the evolution of rough surface contact by the elliptical asperity.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20. [34] Chao Zhang, Wanbin Ren, Guotao Wang.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investigate electrical contact behaviors considering asperity interac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66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20. [35] Xu Zhang, Wanbin Ren, Duanlin Jiang, Yinghua Fu, Yide Cai. A nove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method of welding characteristics for contact materials.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20. [36] Zhe Zheng, Tianyang Wang, Xu Zhang, Wanbin Re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c behavior and associated contact welding failure for general-purpose relay. Proceedings of the 66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20. [37] Tianyang Wang, Ming Li, Yuan Meng, Wanbin Re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Hot Switching Capability and Associated Failure Mechanism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gnostics and System Health Management. 2020. [38] 杜庆丰,张超,王国涛,任万滨.镀金触点接触电阻与压力载荷关系的试验研究[J].电工材料,2020(04):3-6. [39] 房雅琦,任万滨.电磁继电器触点闭合回跳现象的实验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20(06):5-9. 2019年 [40] Wanbin Ren, Tengyu Wang, Xu Zhang, Ming Zhao, and Jianmin Wei. Research on the Rolling and Sliding Behavior of Making Contact and Associated Welding Mechanism for Low-Current Switching Devi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9, 9(1):18-27. [41] Xu Zhang, Wanbin Ren, Zhe Zheng, Shujuan Wang. Effect of electrical load on contact welding failure of silver tin oxide material used in electromechanical relays. IEEE Access, 2019, 7(9):133079-133089. [42] Wanbin Ren, Yuan Meng, Tengyu Wang.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sertion and withdrawal characteristics of blade and receptacle pair. Proceedings of 65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19: 184-191. [43] Chao Zhang, Wanbin Ren, Fubiao Luo.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ic contact behaviors of rod and spring 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relay.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9, 9(1):18-27. [44] Chao Zhang, Wanbin Ren, Tengyu Wang.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Contact Sliding Behavior for Flexible Spring Components with in Electromechanical Relay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9, 9(10):2046-2054. 2018年 [45] 任万滨, 姜楠, 满思达, 杜英玮. 交流接触器触头材料电性能模拟试验研究. 电工材料. 2018, (1):3-6%2B11. [46] 李丹, 张代润, 满思达, 任万滨. 电磁继电器发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8,(4):29-33. [47] 范文博, 周哲锋, 罗福彪, 任万滨. 弹簧触指结构电接触性能的研究进展. 电工材料. 2018,(2):19--22. [48] 任万滨,张超,范文博,周哲锋,罗福彪. 弹簧触指结构插拔过程的仿真分析.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8,(12):15-18%2B41. [49] Wanbin Ren, Chao Zhang and Yang Du.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ld Adhesion Failure Physical Mechanism of Gold Plated Contact within the Micro-Electromechanical-Relay.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8-11, July, 2018, Budapest, Hungary. [50] 任万滨,王腾雨,张旭,韦健民. 电磁继电器触点动熔焊失效机理与试验. 电工材料. 2018,(4):3-7. [51] 任万滨,张超,王腾雨,赵明. 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接点动程的计算与观测方法.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8,(19):1-6. [52] Chao Zhang, Wenbo Fan, Wanbin Re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ic Electrical Contact Behaviors of Rod and Spring 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relay. Proceedings of the 64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and 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18, 366-373. [53] Xu Zhang, Zhe Zheng, Wanbin Ren.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 Welding Mechanism of Contacts Used in Low Current Switching Devices. Proceedings of the 64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and 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s. 2018, 488-495. [54] Wanbin Ren, Xu Zhang, Tengyu Wang, and Jianmin Wei. Study on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Contact Material Under Capacitive Load.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8,8(11):2030-2038. 讲授课程 名称 《电器理论基础》 简介:该课程是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开设的专业方向主干课程,总学时60学时,其中授课50学时,实验6学时,课外4学时。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该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亦是本科生后续课程《电器设计原理》、《电气可靠性技术》、《高压电器》、《工厂供电》及研究生课程《电器数值分析》、《电弧与电接触理论》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招生信息 名称 硕士招生方向: 1.综合应力环境下电器电接触失效分析技术; 2.接触电阻特性的精密测量与试验评价技术; 3.熔焊特性的原位测量与试验评价技术; 4.接触界面原位光学观测技术; 5.复合铆钉触点材料结合强度测试技术; 6.触指结构电性能的原位测量技术; 7.电接触相关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技术; 博士招生方向: 1.基于性能退化的航天、航空机电产品寿命预测技术; 2.电接触材料的模拟与实验评价技术; 发明专利 名称 [1] 任万滨,陈英华.电磁继电器力学环境试验系统. 国家发明专利ZL200810064351. [2] 任万滨,翟国富,任继成.测试电器开关触点材料的电弧发生装置. 国家发明专利ZL200910310925.5 [3] 任万滨,翟国富,任继成. 可调参数的电磁继电器寿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ZL201010135422.1 [4] 任万滨,余琼,翟国富. 一种密封电磁继电器电接触失效类别判定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ZL201010149035.3 [5] 任万滨,田勇,丁巾. 一种实时测量滚压泵泵槽与滚压轴之间间隙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 201110251287.1 [6] 任万滨,周连科,郭继峰.干海参自动泡发机干海参泡发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 201310051271.5 [7] 任万滨,陈宇,梁慧敏等. 电触头材料接触电阻自动测试装置,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发明专利ZL 2013100505444. [8] 任万滨,满思达, 董宝旭,潘存发.触点材料综合应力环境实验系统, 国家发明专利ZL 2013106061536. [9] 任万滨,曹晟,周志凯,陈宇,武剑. 积分式接触电阻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ZL201210218362.9 [10] 任万滨, 薛升俊,吕辛. 直流微电阻测量系统. 国家发明专利ZL 201210106593.0 [11] 任万滨,吕超,常成. 用于描绘金属颗粒在交变磁场中运动轨迹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ZL201310726492.8. [12] 任万滨,马松君,王鹏. 高频微动磨损试验装置.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受理号:201110279960.2 [13] 任万滨, 曹晟, 王鹏, 支宏旭, 武剑. 基于电压—频率变换法的接触电阻测量系统.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受理号:201210218318.8 [14] 任万滨, 曹晟. 一种电器触头材料静接触特性分析装置.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受理号:201210106593.0 [15] 任万滨, 常成, 韦建民, 刘程焕, 陈宇. 一种用于观测分析触点真实接触面积的光学装置及光学测量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ZL2014103308921 [16] 任万滨,?金建炳,?王海. 可调机械参数的继电器及该继电器的熔焊力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ZL2014103477915 [17] 任万滨, 杜英玮, 韦健民, 王海, 金建炳. 用于交流接触器触头材料电性能测试的装置及采用该装置测试触头材料电性能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ZL2014105670118. [18] 任万滨,韦健民,金建炳. 可调参数的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动作特性测试装置. 国家发明专利. ZL2015103499069. 年轻没有失败——2018.10.30 名称 时下,当每一位老师或家长看到课堂上的大学生发呆、睡觉、玩手机时,课余生活吃零食、看剧、沉迷游戏时,内心中都会有一种担心和忧虑。这种现象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是啊,学生在与老师对视中闪现的麻木空白的眼神、表情,说明了他们确实是在为了成绩而上课、做作业,为了学分、GPA成绩排名而应付学习,为了保研加分而参与各种竞赛活动。 固然,这些应该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学习的动力,但这一定不是高等教育的初衷和大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虽然大学里的舞台足够大,可以给每个有才华的人提供施展的空间,但参与人数众多的基本国情也决定了仍然必须以成绩排名论英雄。面对这个铁律,面对学校明确规定的保研政策亦或其他未来发展的道路,只能放弃幻想而苦逼读书。所以现实中的学生们在大一学期后,发现自己的成绩排位后,就似乎已经为余下的大学时光做好了规划。我不相信来到哈工大这所名牌大学里的高材生没有争上的意识和羞耻心,但在高手林立的象牙塔,一点点小聪明和偶尔骄人的成绩是无法永立潮头的,三年累加起来的综合学分绩排名政策会让每一个想保研的人都心有余悸。与其说是被这个诱惑所套牢,但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种活在现实中的务实追求,是一份坚守,更是一种磨练与修行。正是在这种看似枯燥乏味的功课过程中,思考与演练,才能让青春年少的你们对收获的知识形成体系化,只有体系化的思考能力,体系化的知识才真正有深度,才不会形成偏见。 诚然,在所有的学生中能够保研的还是少数,更多的人其实在大二以后就已退出了这场名次大战,他们由此在课上和课下的表现将会稍显随性,好在学校里的科研创新的气氛还是足够浓烈。这几年间,学校里的很多科技方面的社团办得如火如荼,如智能车俱乐部,机器人俱乐部等招收选拔培养磨练了一大批的好学苗,他们在民间私训获得的技能有的已经超出了在大牌教授课题组内的收获。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天之骄子加入其中,忘我的陶醉于其中,学成归来后,他们对专业和科研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也由此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未来方向,也有一些人由此走向了创新创业的发展道路。这其实就是在塑造人才的一项核心能力,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学生曾坦诚的说:‘’现在确实很迷茫,既看不清未来,也看不清自己”,回想起我们自己的现在,更别说大学时代,谁又何尝不过如此。没有找到感觉的时候,在别人看起来的幸福生活对自己也确实如沉睡一般。 我一直认为理工男的可塑性是很强的,通过越来越多别人的经历,我发现更多人的成功并非有意而为之的,而是一直面对每一件事情都在认知去做,且一直坚持,时间久了兴趣感和满足感也就来了,正所谓“大道极简”也正是这个道理。 年轻人本应朝气蓬勃,在当下一无所有的状态中,更不应该背上思想包袱,大胆尝试并付出实践。我相信那句话,“年轻没有失败,选择没有失败”。 理性思考更应该结合感性思维,注重在追求学业过程中对思辨审视能力的训练,积极培养自己的看法,与他人包括同学,师长交流,从而在更好的认识问题基础上,更好地认识自己。而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就是提高,就是升华。 若能不为短暂利益的驱使,不为层层困难所压垮,不为阶段成功所自满,则终将圆梦。大学象牙塔里的求学历程与人生长河相比,也只是短暂的片段。长路漫漫,一切的一切都不要着急。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 施一公院士在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的发言1 名称 我自己从小特别贪玩,不喜欢学习,但来自学校的教育和父母的压力迫使我尽量刻苦读书,最后很幸运保送进了清华。尝到了甜头以后,我在大学阶段机械地保持了刻苦的传统,最后综合成绩全班第一,提前一年毕业。当然这种应试和灌输教育的结果使我很少独立思考,对专业提不起兴趣。大学毕业后我去美国留学,博士一年级因为对科研和专业没有兴趣,我内心浮躁、迷茫,无法继续刻苦,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中餐馆打工,选修计算机课程。第二年我开始逐渐适应科研的枯燥,对科学研究有了一点点兴趣,也开始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有时领悟了一些科研精妙之处后会很得意的产生“原来不过如此”,逐渐对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有了一点自信,这个时候博士学位要求的课程已经全部修完,我每周五天从上午9点到实验室做实验到晚上七、八点,周末也去半天。到了博士三年级,我开始领会到科研的逻辑和奥秘,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这需要一个过程。我在组会上经常提问,而入门的感觉让我对科研增加了更多兴趣,晚上常常干到11点,12点。1993年我曾经在自己的试验记录本上标注这是我连续第21天在实验室工作以鼓励自己。到了第4年以后,我完全适应了实验室的科学环境,再也不会感到枯燥,时间安排则完全服从实验的需求,其实这段时期工作时间远多于刚进入实验室的时候,但结果不一样,我感觉不仅不枯燥而且很有兴趣。研究生阶段后期我的刻苦在实验室也是出了名的,到纽约做博士后的这两年时期则是我这辈子最艰苦的两年,最刻苦的两年。每天晚上做实验到凌晨3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睡觉经常是4点以后,而每天早上8点当被窗外的汽车喧闹声吵醒,9点左右又回到实验室,开始了新的一天。每天三餐都在实验室里吃,分别在早上9点,下午3点和晚上9点。这样的生活节奏我可以持续11天就撑不住了。从周一到第二周的周五11天,周五晚上坐上灰狗长途汽车回到巴尔的摩的家里,周末两天每天差不多睡10个小时补觉。补上这11天严重缺失的睡眠,到了周一早上再开始下一个11天的循环。虽然很苦,但我心里很满足,也很骄傲。当时就很满足、骄傲,我知道自己在用行动打造未来,在创业。有时我会在日记里鼓励自己。我住在纽约市曼哈顿65街和第一大道交界处,离中央公园只有两三百米,我从来没进去过这两年里。当然也可以叫做有失必有得。我常常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告诉我自己的学生,新生往往问我“老师,你觉得自己苦么?”我一般都会回答,只要你自己没有兴趣的时候,一定会觉得非常苦,即使工作没那么辛苦,你会觉得非常苦,如果有了兴趣,你一点都不觉得累,更不觉得苦。是啊,一个精彩的实验带给我的享受比看一部美国大片强多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刻苦,感觉仍很骄傲很振奋,是一种创业的感觉。我在博士生和博士后阶段那七年半的努力进取为我独立科研生涯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10.17 大学二年级开学主题班会讲演稿-2018.9.1 名称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咱们四班在新学期里的第一次班会。我们虽有遗憾少了一名同学,曾**,却也欣喜补进了五名同学,高*、胡*、郭**、王**和陈**。有了你们的加入,班级30人也必将带来新的活力,新的气象。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家已然熟悉了大学的生活模式、学习模式,无论你喜欢与否,适应与否,成功有否,它就是这个样子,这里边有你能看见的,也有你不能看见的规律和道理。你要活得精彩,学的明白,就要去摸索、遵从,也许有一天你的能力真的足够大,才能去改变。 在过去一年里,我能看到大家都很辛苦,为了成绩而拼搏,如果为了追求优秀的辛苦是值得表扬和点赞的,但若只是为了追求及格的拼搏也只能说明你还没有找到大学生活的正常状态。 我不认为只有学分绩优秀、名列前茅才是最成功的,但如果每学期末都是为了课程及格而担惊受怕,这种大学生活真是一个悲哀。对此,我只想说,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真的出问题了,还是及早克服解决,别盲目憧憬未来了,还是要先能顺利毕业再说吧。 也许有的同学已经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因为已经付出了全部努力但仍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对此,我只能说,别着急,要坚持,找差距,时间会给每个人一个完美的交代。你身边的对手也没有闲着呢!你以为每天学习8个小时就够可以的,但有的人却更加刻苦呢。 我们的学习目标最好不要都定位在学分绩上,现在大家已然知道学分绩代表着奖学金,代表着推免研究生,代表着推免到清华、浙大、上交大等,但我们也应有自知,条条道路通罗马。有一技之长,如单片机、C语言编程、安卓系统开发、JAVA语言等,哪怕是其他方面的兴趣、才艺、口才等都会让你有登天的感觉,都会有好工作的。 所以在新学期里,大家要给自己定位,如果一下找不到具体定位,也可以用排除法,知所不为。千万不要盲从、不要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看法,多跟父母沟通,多跟老师交流。 选择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你为此必须要做牺牲和放弃。你们现在小小年纪,一无所有,怎么能背上患得患失的包袱呢?年轻没有失败,选择没有失败。失败都是缺少了那颗坚定的初心。 班级的班委现在已经产生,那么就要负起责任,既能体现各位的聪明才智,也能有益班级的成长和进步。在感谢上一届班委所付出的辛苦努力的同时,也希望你们这一届越干越好!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合金分会2018年行业协会年会主旨演讲 名称 尊敬的行业协会各位领导 各位行业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同行: 大家上午好! 承蒙行业协会的邀请,我今天很荣幸借此机会分享近年来的科研成果与体会。早在2014年在西安召开的行业年会上,我做了题为“微小触点,高新科技”的报告,那次年会后,我的研究工作慢慢地到了大家的关注与认可,并在之后开始了很多密切的交流合作。这些更加坚定了我以电接触材料的测量评价技术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为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尽力尽责的决心。 我所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器与电子可靠性研究所是目前国内唯一面向航天继电器的设计仿真与实验的专业科研机构。研究所现有教师11人,研究生60余人。研究所从98年开始至今已成功解决继电器产品的寿命问题、可靠性问题多例,而我也一直是其中的主要负责人与参与者。从电器开关的设计角度上说,触点的开距、触点的压力、触点的分断速度以及触点的弹跳,这些机械参数对继电器的电寿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相同的触点材料不同的机械参数都会使得继电器的电寿命长短不一。其实这些道理我们的行业内又何尝不清楚呢,但是在商业领域上的服务地位也就只能默认是我们触点材料的问题。然而,任何的判断与结论都是要讲证据的,没有证据的说法,谁又会真心地相信呢?我们的行业与低压电器行业间存在的技术间隙,以当时的设备条件还是无法对话的。随着低压电器制造商日益增长的性能需求和不同负载需求,传统的试验方法已无法满足要求,必须借助当前的已经成熟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新时代的专业测试仪器。 2009年在苏州召开了第一届电工产品可靠性与电接触国际会议,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该领域的电接触专家,包括法国的Ben jemma,英国的John McBride,日本的Sawa,美籍华人陈专科,Chi leung,在学术领域这些问题包括接触电阻、熔焊、电侵蚀一直是电器开关制造商和触电材料制造商的关注热点,早在2004年的文章中,陈专科就已指出接触电阻超标、动熔焊粘接以及触点烧蚀严重是导致继电器电寿命不高的三大根本原因。 2012年这个会议在北京与第25届国际电接触会议联合举办,在座各位应该有不少人也都参加了。应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次盛会,该会议能首次在中国举办还真是拜托北京邮电大学的章继高教授的学术威望。从2006年至今,我参加了包括ICEC、Holm、IS-EMD等各类电弧与电接触国际会议并宣读论文近20次。参会后我的认识有四个。第一,国外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用的是一种叫模型开关的设备,也可以理解为我们行业内认为的模拟电性能实验机,这种模型开关可以调整机械参数,可以更换触点,可以监测燃弧时间、燃弧能量、熔焊力等参数,他们就是在之上做实验研究,得到想要的实验结论;第二,这种模型开关都是企业自制开发的,没有商用化产品;第三,这是实验科学,需要大量实验进行积累、储备,结合我们现在流行的技术趋势,这是大数据,需要挖掘信息;第四,中国可见报道的是2010年以前的西交大的模拟装置和昆贵所的试验装置,至今在市场上没有其他科研机构在从事这方面的试验设备开发的研究和对外公开的报道。 基于此,2009年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要在国内设计开发一个我们实验室研究用的设备,在比较了国内外同行的相似设备后,我有几个基本的设计要求,第一,要最大限度地和实际电器开关相近似,也就是说,触点动作过程要和电器高度一致,这将会直接影响触点材料电性能评价的准确性,要能改变触点开距、触电压力、超程、磁间隙等参数,要能实时记录触点的接触电阻、静压力、熔焊力、温升、燃弧能量、触点回跳,要能方便的更换触点材料,设备要全自动化,可无人值守24小时不间断运行。在这个想法的框架下,我们几代工程师和研究生分别突破并掌握了机械结构设计、测试电路设计、软件设计、数据处理设计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结论与成果。部分样机已在学术论文中有所报道,行业的专家也给与了一定的鼓励和建议,其中建议和质疑就是模拟开关的结果与实际电器有多大差距?不同结构的电器用同一种模拟开关能实现吗?敞开式的工作环境条件与带密闭壳的继电器实验结果一样吗?等等。 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第一,不可能有一种结构的电性能模拟实验设备能够把所有的继电器电寿命问题全部解决,导通能力是1A的结构和触点动作特性与30A的就绝对不一样,同一规格的产品不同的继电器制造商也是不一样的。如果电器有100个规格型号的产品,我们还要做100个模型开关吗?这是不可能的。为此,必须要近似,如触点、簧片的尺寸可以一致,触点开距、触点的压力等可以一致,那么触点的动作速度曲线可以极大地近似,特殊的情况下,我们的模拟也是可以加密闭罩子结构的,这种情况下的近似对原有的技术是绝对的超越,这样不仅可以形似更是神似。第二,我们的试验装置要有利于我们材料制备工艺的研发,那么尽可能多的获取多维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利用数据进行失效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那么由于引入了传感器而造成了结构与继电器有差异的话,也应接受和认可。 总之,我相信这种应用模型开关完成触点材料电性能模拟方式是可信的,在模型开关上对材料电性能的评价排序结果,也应当是在电器产品的寿命排序结果。本身同一批的电器产品所具有的电寿命指标分散性也是很大的,那么模型开关与电器的试验结果的少许差异对所得结论又算得了什么呢?另外,我们的模型开关能够保证实验前的机械调整参数是固定的,而继电器的批次产品还达不到这些参数的一致性呢。那种一味抱怨触点材料电性能有问题而不深入剖析其电器设计缺陷的客户,我认为是不讲道理的,是没有技术水平的。 2018年我们的触点材料电性能模拟实验系统已经定型,其中包括适用于触点小于0.5mm的微小型继电器的类型,适用于触点切换电流在20A以下继电器的类型,以及适用于触点切换100A电流以下的大功率继电器的类型,适用于交流接触器触头电性能模拟的类型,微动开关触头电性能模拟的类型。适用于电连接器接触材料电性能模拟的类型。 这种模拟电性能通过实验条件的设置可以实现材料的接通能力、断开能力、连续通电能力、抗烧蚀能力和极限允许温升能力的评价。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触点的电性能是不断退化的,包括我们之前提到的燃弧时间、回跳情况、触点压力和接触电阻,这些均源于材料表面质量转移或局部的不平整所引起的。另外,材料自身元素的分布也存在重要原因,比如材料寿命试验的后期因元素的偏聚,从而造成熔焊粘接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我个人认为触点材料电性能实验评价方法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这里主要体现在应用模型做什么样的试验,测什么参数,用什么统计方法分析能够真实地给出这种材料的等级水平,并指导用户选材、用料、估计(统计)其负载条件对应的电寿命。这也不是我一个人一个团队能够完成的,是需要全行业的科研人员长期共同努力完成的。在此,我也真诚地呼吁全行业从上到下能够清楚地惹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针对触点材料制造商与继电器制造商之间存在的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问题,我想讲另一个故事,2011年我带一个本科毕业设计,题目就是触点材料静接触特性测试,要开发一个能测试触点压力与接触电阻关系的试验装置,2012年做成功以后,我和咱们行业内的资深专家介绍后,他跟我提了一个技术需求,就是全自动化测试方式实现,并给我看了日本触点制造商田中公司的设备,并指出国内某继电器厂自己有这种测试设备,并以此入门检验触点供应商的来料,但是不让他们看,也不给他们做。我当时凭着科研的兴趣,组织团队自主创新开发了国内第一台触点材料接触电阻自动测试分析系统,性能优于国外产品。 该设备至今仍然在不断的升级,2018年的新产品已增加了工业相机,对触点表面实时观察,并可实现鼠标控制测试位置的功能。该种测试设备在国外是用于检测批次产品一致性的,也可用于评价触点制造工艺对接触电阻的影响。我们应用该实验装置也深入地研究了环境条件对膜层生长的影响,以及对接触电阻的影响,我们坚信这种通过接触压力和电流的试验条件,通过接触电阻数值反映材料的物理性质和表面状态的测试方法可以更加科学地、快速地评价材料质量。 这些年我们发现电器这类机电产品仍有很多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确切的说,电器的设计人员也不清楚如何解决,更何况在座的大多数专家也只是材料加工制备领域的专家呢。但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必须心甘情愿地帮他们解决问题,从而带动行业上下游技术间隙的缩短和弥补。 谈梦想 名称 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想象,这里边可能包括影像、声音、思考或者其他一些感觉,它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是也包含了个人心理因素,因而能对艺术、科研灵感产生一定的激发作用。人们往往把“梦”同“想”联系在一起,说成“梦想”时,就超越了做梦的生理现象,而成为人们对未来理想的憧憬,或者对所要达到目标的设定。 有诗人用拟人笔法表达了梦想的力量:“小草的梦想是绿变天野山川,流水的梦想是征服沙漠戈壁,鸟儿的梦想是飞越险山恶水,大地的梦想是养育千万生灵……”。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没有了梦想,人生就没有了奋斗的目标,也就没有了方向。梦想是凝聚共识,梦想也是激发能量。我们选择了工作在高校,并以教学科研做为职业,教书育人就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若不为短暂利益所驱使,不为层层困难所压垮,不为阶段成功所自满,不为种种不解所迷茫,必须要有积极寻找确定梦想的不懈努力,也要有向长远梦想的默默长跑的心理准备。 与“梦想”伴随而来的当然还有“痴人说梦”,“白日做梦”,“黄粱美梦”,“南柯一梦”,“浮生若梦”,“醉生梦死”,所以相对来讲,我个人觉得,“向往”汲取了“梦想”的所有褒义,且含有了实际行动,这也是我将书名定为“青春与向往”的真正内涵。 在全国大谈热议中国梦、强国梦的当下,谨以该书向读者呈现如何成为一名好的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和如何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大学生的个人体会与感悟。 致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名称 尊敬的家长们: 你们好! 也许你们正在为孩子能够完成你们的夙愿而欣喜,也许你们会为孩子在我国的一流的高等学府求学而骄傲。这应该说是毋庸置疑的。出于对学校的信任和对孩子的放心使得你们有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足为怪。然而就是这样的前提条件,将会导致你们的孩子成为真正国家栋梁的机会把握在上帝的手里。 经历了中国高校求学的完整过程,再加上五年的高校工作经历,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 应该说每个能够走进象牙塔内的人都是幸运的也是聪明的。然而进了大学这个门槛后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就像毕业后参加工作一样,就像参加工作后重新考上统招研究生一样,就像扑克牌重新洗牌一样。每个人都要重新面对,无论你是超出分数线一百分的还是一分的,大家都是平等的。 按照常理,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年,应该好好学习,按本人读博士时上课老师讲的话,“你们要想干出点名堂,就得记住两条,六亲不认,往死里学。”。但是刚入学的学生对大学的自由与多彩充满了渴望,所以在他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情况下,也就是还不知道要干什么,学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背景下,第一种人,他们自认为有思想,大多数选择了随心所欲。因此必然成绩平庸,这样的后果就是保研没戏,考研没把握,只能就业的局面。此处并未有就业是错的意思,只是那时自己已经堵死一条阳光大道,而且其中的后患是那么大。第二种人,他们会努力学习,但是没有达到往死里学的程度,有业余时间尽可能的放松,参加社团,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参加聚会等等,所以这类学生的外场能力都是可以的。第三种人,就是一直以书本为主,注重考试成绩,能拿第一坚决不能落在第二那种,因此也都是以保送读研究生为结局。 我在当大一的班主任时的主导思想就是让学生努力找到理想,在当前没确定理想的目标时,那就是要好好学习,学习学校规定学习的所有内容,因为我坚信国家规定的课程一定有相应的道理,所以就要好好学。当然学生干其它事情时,我也不反对,我只是让学生回答我做这件事的三个理由,让学生在做事之前非常明白其目的意义。没有意义的事情坚决不做,哪怕倒给钱!所以好好学习课程,得高分要做,因为可以在大三下学期确定保研资格,可以在别人都准备复习考研的一年间进入实验室跟导师学习实践动手能力,可以得到老师重点培养,可以占得先机,因此可以毕业找工作时可以出类拔萃,拿到别人羡慕的工作offer。综合成绩一般的学生必须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外语、计算机、文艺、体育,这些都是你能够突出自己,拿到荣誉拓展方向进取理想的必由之路。没有特殊才能的人期望若要通过考研成就其梦想则必须要多多付出,加倍努力,这也将是你以幸运踏进象牙塔最终至胜的必由之路。若已厌倦学习,则需培养自己的综合才能,比如口才、写作、英语、营销、管理等等。因为本科生就业单位更看重这个。 有的家长会问,出国留学怎么样呢?家庭条件优越自费出国暂且不议。若申请奖学金的话,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复习托福和GRE,势必会影响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效果。就算申请成功的话,到国外学习国内也可以学到的基础知识未免得不偿失。更别说,申请不成功的话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因此我也不建议此时出国,相反可以借助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读书的机会,增加就业成功的砝码。 其实,很少老师是会耐心的和每个学生分析得如此详细的,学生也不会直接找到哪个老师询问的。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和老师渡过了学校里的每一天。 家长和学生都应该明白,上大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方面则是为了就业,因此以此为推断就应该挑有用的去学习,一旦找到有用的东西就要猛学狠学,这样才能成功,才能有发展,若四年时间内没有学成本领或仍然对某些东西感兴趣则需要通过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加以丰富,其实那时锻炼更多的是你的无与伦比自信力与坚忍不拔的毅力。 因此不要寄托任课教师、指导教师、辅导员等等带给你那些知识,这些都是靠你自己的敏锐地洞察力和强劲的求知欲来获取的,要让孩子多看看周围的同学都在干什么呢?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让你的孩子不要总是相信学长和周围同学的谣传和论断,因为那些人也是不成熟的,他们的信息只具有参考作用。要让你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因为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他也会因此而受益终生。要让你的孩子对待老师有礼貌,对待同学有礼貌,而且要坚持不懈。要让你的孩子讲卫生,不要蓄长发、蓄胡须、带首饰,不要穿个性太强的服装,因为这将有助于老师给他们良好的印象,从而会吃些知识上的小灶。要让你的孩子锻炼表达能力,用简短的语言让对方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因为这是交流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根本。要让你的孩子尽可能的写好钢笔字,因为这是人的脸面。要让你的孩子多读课外书籍,关心国事、家事,培养他们正确认识问题的看法。 上述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也是我个人的真知灼见,就算给各位提个醒吧! 随笔 新闻标题 世界很小 发布时间 2021-9-20 昨日在学校加班,下午3点多我准备休息下,散步到主楼后面,侧面有个稚嫩的男生出现在我眼前,我看他在十字路口前看后看,似乎不知要往哪里去。 我对他微笑的说,你是大一的学生吧。 他感到诧异,回我说,您怎么知道。 我笑着说,你的脸上写着呢。 我说,正好我要散步,领你逛逛校园吧。 我俩边走边聊,他确实是大一入学的新生,上午在一校区这边跑了迷你马拉松,中午用餐后在校园里逛逛。 他是哈尔滨群三的考生,高考打了646分,进入了英才学院的7班。 听他说到这些,我问,孙习迈,你认识么? 他诧异到,他是我上铺。 天啊,世界真小。 孙习迈,是我今年辽宁招生招过来的进入英才学院的学生,因为他入学时,我与他和家长见面得知他在7班。 随后,我们在校园里又逛了逛,听他讲讲大一的生活感受,我听的很耐心,给了他很多鼓励。 最后送他上了校车回二校区了。 世界很小,因缘就在你身边。 开心。 关于大三学生选专业的建议 名称 同学们好: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任万滨,是咱们电气工程系的一名教师,大家暂可以叫我任老师。我的专业方向是电器方向,我暂时先不过多介绍我的专业,先开始今天的主要话题,那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 这个命题对目前的各位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好”的本能意愿,但是又缺乏该方面的知识储备,这是很正常的。那么,我今天讲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合适自己的专业方向主要关注什么,为下一学期大家选专业方向时做好思想准备。 目前全国各高校高考招生均为大类专业录取原则,宽口径培养,我们专业入学即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到大二以后要面对选择具体专业方向和导师,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大三上学期即有部分学习课程的差异,不同的导师就有不同的大四下学期毕业论文的差异,这个差异很有可能就会让你的知识结构和具体的技能与他人不同,从而影响或决定了你将来从事的专业。 面对大家要选择的专业可分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电器,原来我们的专业单位叫做教研室,那时的教研室也仅仅只有5个,到了2004年体制改革,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研究所和研究室,比如我们的电器方向就拆分为电器与电子可靠性研究所和网络与智能电器研究室。过段时间,下学期各个研究所的领导将会分别给大家做方向的详细介绍,并尽全力吸引学分绩排名靠前的学生。以大家现有的知识储备应该不会了解太深入,如果不了解又怎样才能做出合理明智的选择呢?更何况选定专业后还要选定指导教师呢?补充一句,选导师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可大可小,从最基本的工作任务说就是在大四下学期指导你做毕业论文,为期四个月,如果学有余力想提前进入实验室的话,可以联系老师;另外如果有其他科研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电话联系,寻求帮助,总之他是比班主任更加亲近的可以信赖的人。导师的人群里,有年轻的就留校的,也有临近退休的;有是知名教授的,也有是副教授的,有的是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也有的是懒政不求上进的。那么在你的选择专业方向的依据都有哪些呢? 首先,先分析自己的基本情况和追求的目标,这里学分绩排名在前15%内的都有保研的机会,只要坚持到大三下学期进入前15%内就是胜利,那么从大二到大三的两年可以不必特别在意除了学习考试以外的杂事,一旦成功,那么大四上学期即可进入实验室,开始提前进入研究生生活模式。必须要承认,这是继续求学的一条康庄大道,有了这个资格也可以保送至C9中的其它学校,在硕士期间还可以继续申请读博士或经过CSC国家留学基金委申请到国外知名大学读博士,国家出钱。 如果成绩排名靠后,保研无望的同学应有自知之明,就不必强求排名啦,而是有一个理想的成绩,学习每门课程更有价值的内容和知识,用另外一种心态去学习。这类同学如果想继续读书求学,可考虑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如果想要毕业工作也应在同期考虑招聘工资和人才需求,提前准备。 无论什么选择,学习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止,只不过目标的差异将会让你做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调整。 选专业方向以及选择导师应该与自己的基本情况相结合。特别是兴趣,专业的内涵真的太大了,有的我们老师也只是一知半解,那么我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暂且把各位将来的发展可能性捋顺一下。 去年的此时,大家刚刚经历过高考,当时的指导思想我想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考大学,因为考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上了大学后的目标是什么呢?是找工作,哪怕是在读研、读博的目的也是为了找更好的工作挣钱,有了这个满足最基本人的需求条件后,才能考虑理想和梦想。 必须要承认,对于大家目前的知识层面,知识本身并没有差异性,那么各个专业也并没有特殊性。那么,当你并不十分挑剔,个性化并不强烈时,什么发展前途好、工资高就是一个基本标准,比如深圳华为的招聘需求大家就可以看看,这就是为了将来的工作而学习,是主动学习,有目的的学习。 国家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 中长期的十六个重大发展方向”这些就是学习的方向和导向标,应该关注,其中都是需要电的,电气工程技术的。目前,最热门的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比如:移动互联网、知识工作自动化、物联网、云技术、先进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下一代基因组学、储能技术、3D打印、先进材料、先进油气勘探开采、 可再生能源。信息技术无处不在。那么你要选择的专业能带给你相应的知识储备,就值得去选。 具体地说,如你们上学期经历的科创活动,需要用到单片机、芯片、 C语言程序编程等知识,如果在座的各位对此感兴趣,可以考虑在飞思卡尔俱乐部进行参与,得到训练。这是实战的本领和技能。将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以考虑做实物类/设计类的毕业设计方向。 如果对调试电路不感兴趣,可以考虑做仿真类的毕业设计或方向选择。因此注意选择相关的专业方向和导师。 从我统计的2017年本科毕业设计题目和老师、学生的信息来看,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共260人,电器专业28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115人,电力系统专业46人,电机专业61人,楼宇自动化专业10人。我们将毕设论文的类型简单分为实物操作类和仿真计算类的话,那么电器专业仿真占比50%,65专业占比72%,64专业仿真占比93%,61专业仿真占比75%,楼宇自动化仿真占比100%。 这些统计数字表明仿真,软件类的设计类课题偏多,当然这与专业特色和老师承担的项目是最直接相关的。比如电力系统专业从事电网运行、保护、匹配等内容的研究,然而在实验室也只能做偏软件编程的分析与仿真了。再比如,某老师新开辟并承担了一项目,恰好你要做毕业设计就正好赶上了。所以就算选择了专业方向和导师,具体做什么课题,能学到什么也是存在随机性的。但要肯定的是,有的老师他也只有单一一个方向的话,随机性就会大大降低。 那么选专业方向具体要看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1)看这个方向具体是干什么的?不要只听老师讲未来的研究方向,你要关注眼前,可以到哈工大教师主页去搜索,去分析资料。问毕业以后的就业?他是否与国家发展方向、企业招聘人员要求、颠覆性技术相一致,这样将有利于将来的发展。(2)看实验室或专业方向的条件、资源,如果只有几台计算机、或人员较少,那么其中是否热门你也应该有能力去分辨吧。(3)与其说选专业方向,更不如说选导师,正如之前所说,导师如果是大牌教授的话,那么对你将来择业和继续求学都十分有利。 最后还要再强调几点: 专业选了也可以改,不要过分紧张 不要怕麻烦,不懂的就要去搜索、自学。 2019年毕业学生合影 名称 2018年毕业学生合影 名称 2017年毕业学生合影 名称 2016年毕业生合影 名称 2015年毕业学生合影 名称 2014年毕业学生合影 名称

任万滨
任万滨
SCI学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