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教师主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简历|张晓丽招生信息|张晓丽专利信息

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北京市 > 首都医科大学

张晓丽

姓名 张晓丽
教师编号 99302
性别 邮箱 : xlzhang68@126.com
学校 首都医科大学
部门 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学位 发明专利包写包过 特惠申请
学历 工作电话 : -84005458
职称 软件著作权666包写包过
联系方式 【发送到邮箱】
邮箱 【发送到邮箱】
人气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张晓丽,女,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1969年3月出生。博士导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青年委员,199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在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两年,掌握核素显像在全身各脏器的临床应用以及核素治疗。       1993考取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师从中国核心脏病学的创始人-刘秀杰教授。1998年获博士学位。参加IAEA以及日本政府在东京举办的核医学培训班。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许多开拓性的基础以及研究工作,克服重重困难,于1997年采用国产PET仪在国内首先开展心肌代谢显像探测存活心肌至今已经有20年,研究结果与国外先进的PET心肌代谢显像获得结果类似,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将此项工作推广到临床,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心衰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阜外医院已经完成1万余例的心肌代谢显像,对心衰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估测预后有重要价值。在国际上最早开展对左心室室壁瘤心肌存活性的探测与预后价值的研究,对患者随访最长达9年之久,已经完成了1千余例的室壁瘤患者的心肌存活的研究。并开展相关动物实验研究,动态观察心室重构、心肌存活性、心功能的变化规律,揭示室壁瘤发病的相关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关文章发表在国际核医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权威刊物,包括《美国核医学杂志,J Nucl Med》,《欧洲核医学杂志,Eur J Nucl Med》, 《美国核心脏病学杂志,J Nucl Cardiology》, 《日本放射医学杂志,Radiation Medicine》,并被多部英文专著引用,被SCI文章引用30余篇 (最高影响因子12.755)。鉴于相关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得到学会领导的肯定, 被选为2015年中日工作会议上作为中国核医学分会的代表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        2003.10-2007.9 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David Geffen 医学院的分子和医学药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国际著名核心脏病学创始人之一、任美国核医学杂志主编8年的Dr. Schelbert HR教授和国际著名医学工程学和数学模型专家,最早参与PET 研制的Dr. Huang SC教授。主要学习掌握PET、PET/CT、小动物(micro) PET/CT 的相关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应用,并完成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科研工作完成(NIH资助),自己的敬业精神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导师和其他同事的认可和肯定。为此,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合作基础。我的导师Schelbert教授积极帮助中国核医学的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以及英文文章的发表,定期来中国举办英文写作班的培训,使得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学习和成长。国际刊物约稿撰写 State and Recent Progress ofNuclear Cardiology in China,CurrentCardiovascular Imaging Reports,该项工作得到学会领导的肯定。       2007年10月回到阜外医院工作,并获国家自然基金(2次)、教育部留学生回国启动基金、北京市首都特色课题、院所基金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性等课题资助。目前在读硕士1名,博士生2名。指导学生每年均有摘要入选美国核医学年会大会发言。继续深入进行心肌存活尤其是针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积极与院内外合作,并且帮助院内外同行开展科研工作,修改中英文论文。入选2012年度阜外医院长江学者(4位候选人)以及协和特聘教授候选人(2位后选人)之一。热爱并积极参加学会工作,在青年委员期间积极完成学会领导组织的各项活动,工作能力及成绩得到全国以及北京市核医学分会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为中国核医学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署名文章和国际会议摘要200篇,SCI论著44篇,总IF。其中有19篇第一作者SCI论著均发表在美国核医学、欧洲核医学杂志、美国核心脏病学等国际核医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刊物,最高IF 10.057,总IF:110.218,被多部英文专著(包括 Hurst’s Heart)及30余篇SCI文章引用 (包括Circulation 上发表的心肌存活的综述)。非第一作者SCI英文论著25篇(包括Circulation, JACC,等)。参与编写专著13部,22章节的撰写。主编助理1部,花半年时间主译+主审 《核心脏病学临床应用》专著1部约60万字。       第一作者论文:获美国核医学学会颁发的青年研究学者二等奖和一等奖以及中美核医学学会的最佳优秀论文奖,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核医学工作者,也是国际核心脏病学领域为数不多的学者;入选美国核医学年会highlight 4次;获全国性(2次)、北京市(2次)和院校级的各种优秀论文奖(7次)。       研究生期间参加国家攀登计划资助项目,涉及核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均属开拓性工作:放射性药物-阳性显像剂的研究、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心肌正性肌力药物-附子一号碱(获国家专利,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采用国产PET仪在国内最早开展心肌代谢显像探测存活心肌以及SPECT心肌灌注显像估测大病例组PCI术后患者预后的研究。发表在欧洲核医学杂志上,该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多次引用,包括设计临床试验的研究。        在UCLA完成NIH资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课题。PET心肌灌注显像绝对定量测定心肌血流量(MBF)和18F-FDG PET代谢显像探讨心肌存活机制;在国际上最早报道13N-ammonia PET心肌灌注显像在静息态、药物负荷及冷加压试验后测定MBF的重复性研究;早期探测冠心病危险因子所致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流储备功能的异常,并监测疗效。回国后指导青年人在国内首先开展SPECT动态心肌灌注显像测定血流储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完成小动物(micro) PET的小鼠实验研究-输入函数(inputfunction),掌握高难度的小鼠股动脉插管技术(练习1个月),获得“输入函数”的“金标准”,为无创伤性绝对定量分析microPET显像结果奠定了重要基础;探讨不同饮食状态对心肌葡萄糖代谢率的影响。指导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小鼠的micro PET的研究工作。       2016年3月调入北京安贞医院,进行科室平台的建设,11月完成了回旋加速器平台和小动物PET/CT中心,核医学分子影像中心的建设,大幅度提高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积极推进PET/CT心肌存活显像的工作,邀请来自国际PET发明的先驱者,美国UCLA的杰出教授Sung-Cheng (Henry) Huang,欧洲核医学学会核心脏病学主席Marcus Hacker教授,中国核心脏病学开创者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医院刘秀杰教授,2016年举办北京安贞医院第二届分子影像在心脑血管疾病精准医疗及基础研究研讨会等,在国际上首先开展了心脑同源的研究,今年入选美国核医学年后大会发言,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各方面工作卓有成效,得到院内各级领导和临床科室的认可和肯定。目前在积极筹建大动物实验室的建设,以及8月11号举办北京安贞医院第二届分子影像在心脑血管疾病精准医疗及基础研究研讨会。

杨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