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云峰教师主页|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楼215-1简历|葛云峰招生信息|葛云峰专利信息

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北京市 > 中国地质大学

葛云峰

姓名 葛云峰
教师编号 75418
性别 发明专利4999代写全部资料
学校 中国地质大学
部门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楼215-1
学位 学历:博士研究生
学历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职称 葛云峰 (教授)
联系方式 【发送到邮箱】
邮箱 【发送到邮箱】
人气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个人简历 葛云峰:男,河北邯郸人,博士,博士后,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入选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大学者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担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会员,美国环境与工程地质协会(AEG)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会员、湖北省回国科技人员创业促进会会员、SCI期刊《Sustainability》编委、《Rock Mechanics Bulletin》青年编委(优秀青年编委)、《地质科技通报》青年编委(优秀青年编委)、《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青年编委(优秀青年编委)、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等职务。长期致力于地质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科研与教学工作,面向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大需求,围绕“滑坡岩体结构表征与启滑-运动堆积过程”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青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计划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等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SCI、EI论文40余篇,主要刊登在《Engineering Geology》《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Landslides》《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等专业期刊上,1篇论文入选期刊亮点文章。主编参编专著或教材3部,参编国家团体标准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件。获The QJEGH William Dearman Early Career Award Runner-UP、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以第一指导老师身份指导本科生先后获“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最高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铜奖、全国大学生工程地质创新实践大赛一等奖、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最高奖)、湖北省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创新论坛一等奖(最高奖)省部级以上奖励等8项。代表性论文与专著英文文章[26] Yunfeng Ge, Bei Cao, Huiming Tang. Rock discontinuities identification from 3D point cloud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2022, 55(3): 1705-1720.[25] Yunfeng Ge, Huiming Tang, Ding Xia, Liangqing Wang, Binbin Zhao, Xia Ding, Jenkins Wholda Teaway, Hongzhi Chen, Ting Zhou. Automated measurements of discontinuity geometric properties from a 3D-point cloud based on a modified region growing algorithm. Engineering Geology, 2018, 242:44-54.[24] Yunfeng Ge, Geng Liu, Huiming Tang, Binbin Zhao, & Chengren Xiong.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iv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3.[23] Yunfeng Ge, Kaili Chen, Geng Liu, Huiming Tang, Qian Chen, Weixiang Chen, & Zhiguo Xie. Roughness estimation of multi-Scale rock joints based on SfM & MVS photogrammetry with a DSLR camera in animation mode. Earth Science Informatics, 2023.[22] Yunfeng Ge, Bei Cao, Qian Chen, & Yu Wang. Rock Joints Detection from 3D Point Clouds Based on Color Space. Quarterly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2023, qjegh2023-012.[21] Yunfeng Ge, Qian Chen, Huiming Tang, Bei Cao, & Wakeel Hussain. A Semi-automatic Approach to Quantifying the 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 Using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2023, 1-21.[20] Lu, B., Zhu, J., Ge, Y.*, Chen, Q., Wen, Z., Liu, G., & Li, L. (2023). Automated Determination of the Volume of Loose Engineering Deposits Using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Remote Sensing, 15(18), 4604.[19] Chen, L., Ge, Y.*, Zeng, X., Wang, H., Li, C., Dong, S., Ye, Y., & Gu, D. (2023). Rapid evaluation of rock mass integrity of engineering slopes using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34(6), 1920-1925.[18] Yunfeng Ge, Huiming Tang, Changdong Li. Mechanical energy evolution in the propagation of rock avalanches using field surve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Landslides, 2021, 18(11): 3559-3576.[17] Yunfeng Ge, Ting Zhou, Huiming Tang, Zishan Lin. Influence of the impact angle on the motion and deposition of granular flows. Engineering Geology, 2020, 275: 105746.[16] Yunfeng Ge, Pinnaduwa H.S.W. Kulatilake, Huiming Tang, Chengren Xiong.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rock joint roughnes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4, 55:290-305.[15] Yunfeng Ge, Kaili Chen, Geng Liu, Yongquan Zhang, Huiming Tang. A low-cost approach for the estimation of rock joint roughness using photogrammetry. Engineering Geology, 2022, 305: 106726.[14] Yunfeng Ge, Zhiguo Xie, Huiming Tang, Bin Du, Bei Cao. Determination of the shear failure areas of rock joints using a laser scanning techniqu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Engineering Geology 2021, 293: 106320.[13] Yunfeng Ge, Zhiguo Xie, Huiming Tang, Hongzhi Chen, Zishan Lin, Bin Du. Determination of shear failure regions of rock joints based on point clouds and image segmentation. Engineering Geology, 2019, 260: 105250.[12] Yunfeng Ge, Huiming Tang, M. A. M. E. Eldin, Liangqing Wang, Qiong Wu, Chengren Xiong. Evolution process of natural rock joint roughness during direct shear tes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nics, 2017, 17(5): E4016013.[11] Yunfeng Ge, Huiming Tang, M. A. M. Ez Eldin, Hongzhi Chen, Peng Zhong, Li Zhang, Ke Fang. Deposi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weishan rapid long-runout landslide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numerical modeling.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9, 78, 4383-4396.[10] Yunfeng Ge, Zishan Lin, Huiming Tang, Binbin Zhao, Hongzhi Chen, Zhiguo Xie, Bin Du.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nonstationary features on rock joint roughness using the laser scanning technique.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0, 79(6), 3163-3174.[9] Yunfeng Ge, Zishan Lin, Huiming Tang, Binbin Zhao. Estimation of the appropriate sampling interval for rock joints roughness using laser scanning.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1: 1-20.[8] Yunfeng Ge, Hongzhi Chen, Binbin Zhao, Huiming Tang, Zishan Lin, Zhiguo Xie, Le Lv, Peng Zhong. A comparison of five methods i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from the 330-kV transmission line in Gansu Region, 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8 77(19): 1-15.[7] Binbin Zhao, Yunfeng Ge*, Hongzhi Che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for a transmission line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by using a hybrid approach of fractal theory, information value, and random forest models.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21, 80(12):1-23.[6] Yunfeng Ge, Jenny Liu, Xiong Zhang, Huiming Tang, Xiaolong Xia. Automated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racks on concrete using laser scanning. Journal of Infrastructure Systems, 2023. (已录用)[5] Yunfeng Ge, Bin Du, Huiming Tang, Peng Zhong. Rock joint detection from borehole imaging logs based on 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and Canny edge detector. Quarterly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2022, 55: 1-11.(期刊亮点文章)[4] Huiming Tang, Yunfeng Ge*, Liangqing Wang, Yi Yuan., Lei Huang, Miaojun Sun. Study on estimation method of rock mass discontinuity shear strength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and image technique.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2, (6):908-913.[3] Yunfeng Ge, Huiming Tang, M. A. M. E. Eldin, Pengyu Chen, Liangqing Wang, Jinge Wang. A description for rock joint roughness based on terrestrial laser scanner and image analysis.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16999):1-10.[2] Yunfeng Ge, Zishan Lin, Huiming Tang, Peng Zhong, Bei Cao. Measurement of Particle Size of Loose Accumulation Based on Alpha Shapes (AS) and Hill Climbing-Region Growing (HC-RG) Algorithms. Sensors, 2020, 20(3 ): 883.[1] Yunfeng Ge, Huiming Tang, Xulong Gong, Binbin Zhao, Yi Lu, Yong Chen, Zishan Lin, Hongzhi Chen, Yashi Qiu.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earth fissure hazards using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Sensors, 2019, 19(6): 1463. 中文专著[1] 葛云峰, 唐辉明. 天然岩体结构面粗糙度[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22.[2] 唐辉明, 熊承仁, 王亮清, 胡新丽, 章广成, 吴琼, 李长冬, 葛云峰.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创新与实践基地建设[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3] 黄生根, 向先超, 郑明燕, 彭从文, 黄启坤, 葛云峰. 基础工程[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23. 中文文章[1] 葛云峰, 夏丁, 唐辉明, 赵斌滨, 王亮清, 陈勇.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岩体结构面智能识别与信息提取[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 36 (12): 3050-3061. (EI)[2] 葛云峰, 唐辉明, 黄磊, 王亮清, 孙淼军, 范怡静. 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系数表征新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 (12): 2508-2517.(EI)[3] 葛云峰, 唐辉明, 熊承仁, 王亮清, 吴益平. 滑动面力学参数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研究-以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 (S2): 3873-3884.(EI)[4] 葛云峰, 唐辉明, 王亮清, 夏丁, 姜耀飞, 周婷, 钟鹏. 大数量非贯通节理岩体离散元数值模拟实现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 36(S2): 3760-3773. (EI)[5] 葛云峰, 唐辉明, 王亮清, 熊承仁, 张申, 汪丁建. 剪切荷载下贯通结构面应变能演化机理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 35(6): 1111-1121.(EI)[6] 葛云峰. 基于光亮面积百分比的岩体结构面粗糙度与峰值抗剪强度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7): 1511-1511.(EI,博士论文摘要)[7] 葛云峰, 唐辉明, 王亮清, 赵斌滨, 吴益平, 熊承仁. 天然岩体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尺寸效应、间距效应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1): 170-179. (EI)[8] 葛云峰, 钟鹏, 唐辉明, 赵斌滨, 王亮清, 夏丁, 仇雅诗, 李鹏飞, 张莉, 闻炼, 曹天赐. 基于钻孔图像的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智能测量[J]. 岩土力学, 2019, 40(11): 4467-4476. (EI)[9] 葛云峰, 陈勇, 王亮清, 霍少磊, 王昌硕, 夏丁, 钟鹏. 基于点云数据对齐技术的岩体结构面三维吻合度求取[J]. 岩土力学, 2017, 38(11): 3385-3393. (EI)[10] 葛云峰, 唐辉明, 刘晓, 黄磊, 倪卫达, 邹宗兴. 岩体结构面直剪实验的剪切面积误差分析[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1, 40 (4): 549-555.(EI)[11] 葛云峰, 周婷, 霍少磊, 夏丁, 胡勇, 钟鹏, 张莉. 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堆积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机制研究[J]. 地球科学, 2019, 44(11): 3939-3949. (EI)[12] 葛云峰, 唐辉明, 李伟, 王亮清, 吴益平, 易贤龙, 熊承仁. 基于岩体结构特征的高速远程滑坡致灾范围评价[J]. 地球科学, 2016, 41(9): 1583-1592.(EI)[13] 夏丁, 葛云峰, 唐辉明, 王亮清, 邹宗兴, 苏雪雪. 数字钻孔图像兴趣区域分割与岩体结构面特征识别[J]. 地球科学, 2020, 45(11): 4207-4217. (EI)[14] 李炜, 刘耕, 葛云峰*, 张占荣, 黄国良. 基于深度学习的钻孔图像岩体结构面识别[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3(录用,EI)[15] 葛云峰, 唐辉明, 程昊, 王亮清, 熊承仁. 基于直剪试验的岩体结构面表面温度与粗糙度关系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5, 23(4): 624-633. (中文核心)[16] 葛云峰, 李信杰, 杜彬, 仇雅诗, 赵斌滨, 郑海, 孙昊. 多功能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堆积过程物理模型试验装置设计与应用[J].地质科技通报, 2020, 39(01): 86-94. (中文核心)[17] 石林, 葛云峰*, 吴崎伟, 王方艳, 徐楚. 3D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表征方法[J]. 地质科技情报, 2018, 37(2): 229-232+240. (中文核心)[18] 周婷, 葛云峰*, 郑淼, 夏丁, 胡勇, 钟鹏, 闻炼. 火星水手谷滑坡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7, 24(4): 34-42. (中文核心)[19] 陈卓根, 葛云峰*. 基于统计方法的高速远程滑坡距离预测分析[J]. 人民长江, 2016, 47(12): 42-47. (中文核心)[20] 曹天赐, 李庆莉, 龚绪龙, 葛云峰*, 卢毅, 陈勇, 张芷薇, 刘智超, 闻炼. 基于点云数据的地裂缝监测对象提取研究-以江苏无锡光明村为例[A]. 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学报》编辑部, 2018, 8.主要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1] 唐辉明, 葛云峰, 王亮清. 一种克服尺寸效应的岩体结构面粗糙度测量方法, 2014.10.31, 中国, 国家发明专利, ZL. 201310665286.0.[2] 唐辉明, 葛云峰, 孙淼军, 范怡静.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中剪切面积的测量方法, 2015-03-09, 中国, 国家发明专利, ZL. 201210255330.6.[3] 葛云峰, 唐辉明, 王亮清. 一种岩体结构面吻合度系数测量方法, 2016-03-08, 中国, 国家发明专利, ZL. 201510263107.X.[4] 葛云峰, 李伟, 唐辉明, 王亮清, 路辉. 一种多功能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过程物理模型试验装置, 2018-06-15, 中国, 国家发明专利, ZL. 201610800737.0.[5] 葛云峰, 李伟, 王亮清.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隧道线状出露结构面的方法, 2019-02-12, 中国, 国家发明专利, ZL.201610935120.X.[6] 葛云峰, 夏丁, 李伟, 陈勇, 周婷, 钟鹏, 张莉. 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岩体结构面智能识别与信息提取方法, 2019-04-02, 中国, 国家发明专利, ZL. 201710097078.3.[7] 葛云峰, 郑海, 霍少磊, 李信杰, 孙昊, 钟鹏, 张莉. 一种基于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的下滑槽水平角度调节装置, 2019.8.30, 中国, 国家发明专利, ZL. 201710301034.8.[8] 葛云峰, 贺磊, 王珏赢, 唐辉明, 熊承仁. 一种抗剪切大变形锚杆, 2020-02-14, 中国, 国家发明专利, ZL. 201810381256.X.[9] 葛云峰, 郑海, 李信杰, 陈宏智, 林资山, 钟鹏, 张莉, 闻炼, 方可. 一种基于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的上滑槽垂直角度调节装置, 2021-05-14, 中国, 国家发明专利, ZL.201810912386.1.[10] 葛云峰, 仇雅诗, 钟鹏, 张莉, 曹天赐, 方可. 一种基于钻孔图像的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提取方法, 2021-10-15, 中国, 国家发明专利, ZL. 201910552020.2.[11] 葛云峰, 陈勇, 陈卓根, 等. 3DEC离散元数值模拟三维复杂模型建立软件, 2017-02-06,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7SR032535.[12] 葛云峰, 陈勇, 夏丁, 等. 大数量非贯通节理岩体离散元数值模型建立软件, 2017-05-11,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7SR172753.[13] 葛云峰, 夏丁, 陈勇, 等. 基于点云数据的岩体结构面智能识别与信息提取软件, 2017-05-11,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7SR172671.[14] 葛云峰, 夏丁, 陈勇, 等.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擦痕面积精细提取软件, 2017-05-11,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7SR172672.[15] 葛云峰, 钟鹏, 夏丁, 等. 滑坡体积计算软件, 2017-09-29,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7SR555013.[16] 葛云峰, 张莉, 钟鹏, 等. 岩体质量分类软件, 2018-04-17,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8SR257278.[17] 葛云峰, 张莉, 钟鹏, 等. 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软件, 2018-08-27,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8SR686662.[18] 葛云峰, 钟鹏, 陈宏智, 等. 基于井下电视的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智能提取软件, 2018-08-27,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8SR686763.[19] 葛云峰, 夏丁, 仇雅诗, 等. 基于KNN索引与RG算法的岩体结构面几何参数智能测量软件, 2018-12-24,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8SR1057088.[20] 葛云峰, 钟鹏, 仇雅诗, 等. 钻孔图像中岩体结构面测量软件, 2019-01-03,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9SR0010852.[21] 钟鹏, 仇雅诗, 葛云峰*, 等. 基于GUI钻孔图像结构面可视化分析软件, 2019-04-19,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9SR0353936.[22] 葛云峰, 仇雅诗, 郭沁颖, 等. 基于区域生长与爬山算法的颗粒分析软件, 2019-08-13,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19SR0841377.[23] 曹贝, 葛云峰*, 谢志国, 杜彬, 等. 基于颜色空间色差分析的岩体结构面产状智能测量软件, 2020-12-24, 中国,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20SR1885227.主要科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42077264,多冲程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效应研究,2021-01至2024-12,在研,主持[2] 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计划课题,2023YFC3081200,强震诱发高位岩质滑坡灾害链的动力学演化机理与风险评估,2023-11至2026-10,在研,主持[3] 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7YFC1501303,滑坡-锚固体系多参量时效稳定性评价体系,2018-01至2021-12,结题,主持[4] 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8YFC1507204,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2018-12至2021-12,结题,主持[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602316,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堆积过程中能量传递机制研究,2017-01至2019-12,已结题,主持[6] 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高速远程滑坡防控,2023-01至2025-12,在研,主持[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2015M570671,基于能量理论的岩质高速远程滑坡演化机理研究,2015-04至2016-12,已结题,主持[8]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2019055048,基于智能测量与裂隙张量的岩体结构精细定量表征,2019-01至2019-12,结题,主持[9] 湖北省教育厅, 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 B2022260, 基于摄影测量和深度学习的裂缝智能识别与信息提取, 2023-01至2024-12, 在研, 主持[10]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7058001,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研究,2016-10至2019-7,已结题,主持[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横向一般项目,2019056049,典型灾害点稳定性和危害程度评价方法分析,2019-01至2020-06,结题,主持。[1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横向一般项目,2017056278,潜在滑坡灾变演化机理研究,2017-09至2018-09,结题,主持。[13]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横向一般项目,JG/19056J,锚固系统应力演化机理与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子课题,2019-07至今,在研,主持。[14] 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有限公司,横向一般项目,2022056756,顶冠峰山体修复工程边坡变形三维激光扫描监测与稳定性评价研究,2022-10至2023-10,在研,主持。[15] 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横向一般项目,2022056820,湖北大别山区斜坡岩体宏观抗剪强度参数估算与工程应用研究,2022-7至2023-6,在研,主持。[16] 北京科技大学,横向一般项目,2019056319,岩质边坡三维激光扫描设备租赁与测试,2019-07至2019-10,结题,主持[17] 北京科技大学,横向一般项目,2020056040,西藏甲码南坑露天采场边坡三维激光扫描测试,2020-01至2020-03,结题,主持[18] 江西理工大学,横向一般项目,2021056187,岩体结构面点云数据采集,2021-04至2021-04,结题,主持[19] 南京大学,横向一般项目,2018056133,岩体结构面测试服务,2018-03至2018-04,结题,主持。[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金项目优秀青年基金,CUGL170206,岩体结构精细定量表征研究,2017-01至2019-12,结题,主持。[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金项目新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CUGL150822,天然岩体结构面粗糙度影响因素与演化规律研究,2015-01至2016-12,结题,主持。主要奖励与荣誉[1] 国家教育部,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 (排名第八).[2] 湖北省科技厅,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8 (排名第四).[3]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第十五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资源和环境组优胜奖(最高奖), 2020 (排名第一).[4]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2023 (排名第一).[5] 湖北省教科文体工会, 湖北省“工友杯”第六届职工创业创新大赛优秀创新奖, 2023 (排名第一)[6]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湖北省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 2023 (排名第一).[7]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 (排名第八).[8]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优秀论文, 2018 (排名第四).[9] 共青团中央等, “创青春”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018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10]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青岛勘测杯”全国大学生工程地质创新实践大赛一等奖, 2021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11]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最高奖), 2018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12] “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 首届“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金奖(最高奖), 2018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13]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 湖北省第八届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论坛一等奖(最高奖), 2017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14] 国家教育部,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15] 国家教育部,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1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办公室, 校级科技论文报告会特等奖(最高奖), 2016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1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办公室, 校级科技论文报告会特等奖(最高奖), 2019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1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 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2018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1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 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2021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校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20  (实际排名第一指导老师).[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校级开放基金优秀项目,2018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校级开放基金优秀项目,2019 (排名第一指导老师).[2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第二届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2 (排名第一).[2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第十三届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22 (排名第一).[2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优秀实习指导老师,2022 (排名第一).[2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十三五”自制仪器成果展一等奖(最高奖),2022 (排名第一).[2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办公室, 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优秀(排名前10%), 2017  (排名第一).[2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办公室, 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优秀(排名前10%), 2020  (排名第一).[2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人事处, 优秀博士后, 2017(排名第一).[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党委, 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8(排名第一).[3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会委员会, 年度工会工作积极分子, 2016(排名第一).[32]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部, 《工程地质学报》优秀审稿专家,  2021(排名第一).[33] 《地球科学》编辑部, 《地球科学》优秀审稿专家,  2023(排名第一).[34]《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优秀青年编委,2024(排名第一).[35]《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编辑部,优秀审稿专家,2024(排名第一).[36]《地质科技通报》编辑部,优秀青年编委“杰出贡献奖”,2024(排名第一).[37]《Rock Mechanics Bulletin》编辑部,Outstanding Youth Editorial Board Member,2024(排名第一).毕业研究生[1] 李伟(2015-2017)[2] 陈勇(2016-2018)[3] Jenkins Wholda Teaway(2015-2019)[4] 林资山(2017-2020)[5] 陈宏智(2017-2020)[6] 刘军(2015-2021)[7] 谢志国(2018-2021)[8] 杜彬(2018-2021)[9] 曹贝(2019-2022)[10] 刘耕 (2020-2023)[11] Ali Asghar (2020-2023)[12] 陈凯莉 (2020-2023)讲授课程本科生课程[1]《工程地质学基础》[2]《岩土测试技术》[3]《非接触智能测量》[4]《地质教学实习(周口店)》等研究生课程[1]《岩土测试技术》[2]《数值模拟技术》[3]《工程学科前沿》[4]《工程伦理》等新闻报道[1] 贵州大学交流[2] 我校在湖北省“工友杯”第六届职工创业创新大赛中获佳绩[3] 湖南科技学院交流[4] 文华学院 教育经历 [1]   2012.9-2013.9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  地质工程  |  无  |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   2009.9-2014.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地质工程  |  博士  |  博士研究生 [3]   2007.7-2007.8 中共中央党校  |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育学习班  |  无  |  无 [4]   2005.9-2009.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学士  |  大学本科教育 工作经历 [1]   2019.10-2021.8 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  |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  |  访问学者 [2]   2016.12-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工程学院  |  系党支部书记(2022.11)、系副主任(2022.10)  |  副教授(2016.12)、博士生导师(2019.6)、特任教授(2023.11) [3]   2014.6-2016.1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工程学院  |  讲师 [4]   2014.6-2017.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工程学院  |  博士后  |  博士后 社会兼职 [1]   2021.5-至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2]   2024.2-至今     武汉市科技局专家库专家 [3]   2023.8-至今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4]   2023.5-至今     SCI期刊《Sustainability》编委 [5]   2021.11-2021.11     国际会议分会场会议主席 [6]   2020.1-至今     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 [7]   2023.3-2025.3     《Rock Mechanics Bulletin》期刊青年编委 [8]   2022.1-至今     《地质科技通报》青年编委 [9]   2021.7-至今     湖北省回国科技人员创业促进会第二届会员 研究方向 [1]   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数值模拟 [2]   岩体结构智能精细化表征 [3]   工程岩土体稳定性 [4]   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5]   高速远程滑坡形成机理与动力学过程 [6]   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评价 联系方式 [1]  邮编: 430074 [2]  传真: [3]  通讯/办公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4]  办公室电话: [5]  移动电话: [6]  邮箱: geyunfeng@cug.edu.cn

杨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