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芬
姓名 | 王亚芬 |
教师编号 | 75042 |
性别 | 发明专利4999代写全部资料 |
学校 | 中国地质大学 |
部门 | 发明专利包写包过 加急申请 |
学位 | 在职信息:在职 |
学历 | 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
职称 | 王亚芬 (副教授)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个人简历 王亚芬,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至2004年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至2007年保送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7年至2011年于香港城市大学(HK CityU)生物与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继续在香港城市大学生物与化学系做研究助理;2012年至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1月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水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领域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目前围绕典型持久性溴代有机污染物在人工湿地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修复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基于人工粘土矿物调控的生物膜工程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iral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环境领域知名期刊,并担任多个期刊的通讯审稿人。承担本科生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土壤学》、秭归基地专业教学实习,并负责环境工程菁英班共建课程《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与《水环境工程技术》。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环保科研项目,原位沉积物覆盖技术模拟表层沉积物锁磷效果研究,2022/12-2024/12, 第二主持武汉市环境保护局项目,东湖水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与生物多样性评估,2020/09-2022/03, 子课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氧化还原交替作用下湖泊潜流带中PBDEs的自然衰减过程与机制,2020/01-2023/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淤泥演化为粘土隔水层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2017/01-2021/12,骨干成员(排名第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要湿地地下水调控及水生态功能保护关键技术与示范,2017/09-2020/12,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人工湿地厌氧空间多溴联苯醚降解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2016/01-2018/12,主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杰出人才培育基金,LDHs改性基质对污水中典型污染物去除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2016/01-2018/12,主持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学术创新基地开放课题,湿地厌氧功能微生物在线富集及其对多溴联苯醚降解的生态机理研究,2016/01-2018/12,主持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城市景观湖泊水环境改善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12/01-2015/12,参加香港卓越学科领域计划研究基金,Pollution control and bioremediation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by constructed wetland,2009-2014,175万港币,骨干成员 代表性成果一种模拟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底层厌氧环境的装置及方法.王亚芬;吴振斌;肖莹;周巧红;徐栋;方露;黄明辉. 发明专利, ZL201710119320.2. 授权日期:2023.03.28.蔡勤,李燕妮,王畅,王亚芬*.Zn-FeLDHs改性石英砂生物膜体系对BDE-47的去除效果与机理.水生生物学报.2023, doi:10.7541/2023.2022.0158吴佩,高科技,刘涛,王亚芬*.深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模拟污水处理厂尾水中PBDEs的去除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22,46(10):1447-1455.doi:10.7541/2023.2022.0156Wang YF*, Liu T, Tang JC, et al.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effect of historical residual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ediment cores from an abandoned oxidation pond after dredging for 15 year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1. doi:10.1007/s11356-021-16192-4.刘涛,唐金灿,余浩然,王亚芬*,马腾. 沉湖钻孔沉积物中微生物脂肪酸特征与意义.中国环境科学. 2021,41 (11): 5264-5273.Wang YF*, Tam NFY. Microbial Remedi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Sheppard C. World seas : An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Volume III, Ecological Issue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Academic Press, Elsevier Ltd. 2019.283-303. ISBN978-0-12-805052-1Wang YF,Zhu HW, Wang Y, Zhang XL, Tam NFY*. Diversity and dynamic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different mangrove, marine and freshwater sediments during anaerobic debromination of PBDEs.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8,9:952Wang YF, Wu Y, Wu ZB, Tam NFY*. Genotypic response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to a mixture of wastewater-borne PAHs and PBDEs in constructed mangrove microcosm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5,298:91-101Zhang XL*, Guo L, Wang YF, Ruan CY. Removal of oxygen demand and nitrogen using different particle-sizes of anthracite coated with nine kinds of LDH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Scientific Reports.2015, 5:15146Wang YF, Wu Y, Pi N, Tam NFY*. Investiga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constructed mangrove microcosms receiving wastewater-born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4, 187:136-144Wang YF and Tam NFY*. Natural attenuation of contaminated marine sediments from an old floating dock part II: Changes of sediment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2, 423:95-103Wang YFand Tam NFY*. Natural attenuation of contaminated marine sediments from an old floating dock part I: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lutan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2, 420:90-99Wang YF and Tam NFY*.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s and biodegrad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polluted marine sediments in Hong Kong.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1, 63(5-12):424-430吴振斌*, 王亚芬, 周巧红, 梁威, 贺锋. 利用磷脂脂肪酸表征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 中国环境科学.2006,26(6): 737-741 奖励情况 水污染治理与水体修复生态工程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2015,第十九完成人 "爱我千湖"湖泊保护志愿服务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湖北省水利学会,2022欢迎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微生物学、生态学、地球生物化学和其他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生报考研究生! 教育经历 [1] 2007.9-2011.1 香港城市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理学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2] 2004.9-2007.6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硕士 | 硕士研究生毕业 [3] 2000.9-2004.6 武汉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学士 | 大学本科 工作经历 [1] 2015.1-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环境学院 | 副教授 [2] 2012.1-2015.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水环境工程中心 | 博士后 [3] 2011.3-2011.11 香港城市大学 | 生物与化学系 | 高级研究助理 研究方向 [1] 微生物群落对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响应机制 [2] 人工或天然厌氧生境中微生物多样性资源挖掘与利用 [3]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生态处理新技术 联系方式 [1] 邮编: 430074 [2] 传真: [3] 通讯/办公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4] 办公室电话: [5] 移动电话: [6] 邮箱: wangyf@cug.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