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勐
姓名 | 张勐 |
性别 | 发明专利4999代写全部资料 |
学校 | 浙江工业大学 |
部门 | 人文学院 |
学位 | 博士 |
学历 | 版权登记666包过 代写全部资料 |
职称 | 教授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个人简介 张勐,1983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理事。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学比较。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还主持并完成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省级项目。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南方文坛》等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有多篇论文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文学年鉴》转载、文摘。著有专著《情感和形式: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1/1)、《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2/6)。 科研项目 1.2015.06-2020.07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研究;经费20万,(已结题,结项等级为优秀) 2.2019.07-2022.07 主持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项目:清末民初社会小说研究, 经费10万 3.2014.06-2017.06 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五十至七十年代小说中的知识者叙事, 经费2万 4.2016.01-2018.12 主持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项目:“80后”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 经费3万 科研成果 1.论五四作家对霍普特曼《沉钟》的“创造性误读”——以鲁迅、沉钟社为中心, 《文艺研究》2020年5期,《新华文摘》2020年20期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7期复印,《中国文学年鉴》2021卷摘要,收入《2020年度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论文集》;2.清末民初社会小说的思想蕴藉, 《文学评论》2016年3期,《中国文学年鉴》2017卷评介;3.清末民初短篇小说叙事初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5期;4.《大学春秋》:十七年文学中的大学叙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11期复印;5.“干预生活”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主体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3期复印;6.“一个知识分子的道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6期;7.《“文革”时期知青题材小说中青年话语的变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9期;8.《大师和玛格丽特》与中国当代先锋叙述的转型, 《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3期;9.小说叙事与电影叙事的吊诡, 《当代电影》2016年8期;10.四十年代中后期的知识分子叙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9期;11.清末民初社会小说考辨——以小说类型研究为视角,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9期;12.从拯救者到零余者, 《文艺争鸣》2007年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3期复印;13.服饰背后的多重符码, 《文艺争鸣》2013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11期复印;14.“80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论略, 《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5期复印;15.非常年代的潜在文学生活, 《东岳论丛》2015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2015年8期复印;16.20世纪50-70年代知识分子叙事中的三种精神类型, 《宁波大学学报》2020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5期复印;17.文学史论的另一面相,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7期复印;18.知识分子叙事与新农村叙事的二重奏, 《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5期复印;19.神性与魔性──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精神气质比较论, 《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6期;20.“荒原狼”:鲁迅小说与黑塞小说互阐, 《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5期;21.小说的胜利, 《文艺争鸣》2014年第3期;22.2000年:一个时间点的分野——兼论革命历史叙事在新世纪十年文学中的衍变, 《文艺争鸣》2011年4期;23.荷戟独彷徨, 《南方文坛》2011年2期;24.穿透“尘埃”见灵境——为《尘埃落定》一辩,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2期;25.恒常与巨变, 《文艺争鸣》2008年7期;26.史铁生小说中的《圣经》原型, 《文艺争鸣》2009年3期;27.生命在民间, 《南方文坛》2010年3期;28.清末民初社会小说叙事结构模式考论, 《东岳论丛》2010年5期;29.历史主义还是虚无主义? 《东岳论丛》2014年6期;30.革命坐标框定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 东岳论丛2017年9期;31.“日本人立场的问题意识”——从丸尾常喜的《耻辱与恢复》谈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3期; 32.作为“80后”批评家的金理之意义, 《创作与评论》2015年9期;33..历史·家族·鬼魅, 《名作欣赏》2013年4期;34.小说·文学性·专业立场, 《青春》2010年3期;35.莎士比亚的三个梦, 《作家》2008年第18期;36.青春与自恋——关于80后作家的讨论,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4期;37.作家作品的“生态研究”——关于朱伟《作家笔记及其他》, 《创作评谭》2007年3期;38.鲁迅的世界和世界的鲁迅,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39.论“思想改造”主题对知识分子叙事的规训,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4期;40.重审新时期前夜知识分子叙事, 《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2期。 教学与课程 1.开设本科生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导读、经典文学的电影改编等。 2.开设研究生课程:中国现当代小说细读与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等。 社会服务 2017年9月在浙江图书馆开设文澜讲坛:清末民初社会小说的思想蕴藉,反响热烈,深受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