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峰
时间:2024-04-27 21:07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个人简介 肖瑞峰,男,江苏南通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1987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杭州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副书记等职。2006年获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11年获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2018年获评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担任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术兼职有中国韵文学会(国家一级学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副会长等。已出版《日本汉诗发展史》、《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别离主题研究》、《晚唐政治与文学》《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研究》《刘禹锡诗论》《刘禹锡诗传》《刘禹锡新论》等多种学术专著,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专题研究论文100余篇。先后获教育部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9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主讲的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近年从事文学创作,以笔名“晓风”在《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中、长篇小说数十篇,多篇为《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转载。曾获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已出版中篇小说集《弦歌》《儒风》《静水》(合为“大学三部曲”)、长篇小说《回归》、《湖山之间》、非虚构文学《青葱岁月的苔迹》等。 教学与课程 2006年获评为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 2014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1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2008年领衔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获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2005年主讲的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东亚汉诗史”之子课题“日本汉诗史”、国家社科基金“晚唐政治与文学”(2003)、教育部项目“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研究”(1996)、浙江省社科重点项目“西湖文学史”(2003)等多项科研项目。先后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项及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均排名第一)。近年从事文学创作,以笔名“晓风”在《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当代》《十月》《钟山》《江南》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若干。已出版中篇小说集《弦歌》《儒风》《静水》(合为“大学三部曲”)及长篇小说《回归》《湖山之间》。作品多次为《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转载,并获多种文学奖项。 科研成果 自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唐宋文学及海外汉诗研究,个人独立撰写出版的学术专著有:《日本汉诗发展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 《花上雨——中国文学中的别离主题》,陕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刘禹锡诗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多情自古伤离别——古典文学中的别离主题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刘禹锡诗论》(修订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刘禹锡诗传》,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刘禹锡诗研究(上下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刘禹锡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重评<西昆酬唱集>中的杨亿诗》,《文学遗产》1984年第1期《评<唐宋词通论>》,《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论刘禹锡诗的个性特征》,《文学评论》1987年第1期《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思考》,《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7年第10期全文转载《漫议陆游诗的意象》,《文学遗产》1988年第1期《评<唐宋词史>》,《文学评论》1989年第4期《且向东瀛探骊珠——日本汉诗三论》,《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浙东唐诗之路与日本平安朝汉诗》,《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中国文化的东渐与日本汉诗的发轫》,《文学评论》1998年第5期《<本朝丽藻>的时代特征》,《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宋词中的别离主题》,《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百年来杨万里研究述评》,《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沈宋体的艺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刘禹锡与洛阳文酒之会》,《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7期《苏轼诗中的西湖镜像》,《文学遗产》2018年第5期《互动相生:作家与批评家关系的理想形态》,《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