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岚教师主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简历|钟晓岚招生信息|钟晓岚专利信息

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北京市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钟晓岚

姓名 钟晓岚
教师编号 40320
性别
学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部门 物理学院
学位 博士
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称 教授
联系方式 【发送到邮箱】
邮箱 【发送到邮箱】
人气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钟晓岚 ( 教授 ) 赞19 的个人主页 http://shi.buaa.edu.cn/zhongxiaolan/zh_CN/index.htm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应用物理系副系主任 教师拼音名称:Zhong Xiaolan 电子邮箱:zhongxl@buaa.edu.cn 所在单位:物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 办公地点:北航沙河主楼C620 性别:女 联系方式:Email: zhongxl@buaa.edu.cn Tel: 13811181528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学科:物理学 个人简介         钟晓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光学博士学位。2013年4月-2017年5月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超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17年6月,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计划加入北航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任副教授,2018年7月任博导。从2008年起开始从事光与物质强、弱耦合相互作用以及功能性薄膜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方法,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创新性地建立并发展了多套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全解析理论,并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发现了基于光与物质强耦合相互作用下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转移效率高达100%。在此研究基础上,实现了国际首例非局域相干纠缠态下的超距非辐射能量转移,突破了传统能量转移极限两个量级以上。2017年起开始深入研究基于外场与多粒子耦合的物态调控,深入解析了多场调控电子-离子双注入模型获得离子存储器件性能提升的关键技术,开发了具有宽温区自适应性的自充电储能一体化智能器件,并已获得航天应用。此外,与国内外多个课题组合作,探索了多种基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电器件。以上这些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深了人们对于光与物质强/弱耦合作用的理解,为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量子物理学家Garcia-Vidal教授在Science(2017, 357, 1357)发表了评论文章,报道了我们工作的重要物理意义,并在后续的Science(2021, 373, 178)文章中指出我们的工作“打开了研究纠缠态下物化过程的大门”。截止2023年5月,共发表SCI论文74篇,包含Nature Nanotech. (IF=38.986),Angew. Chem. Int. Ed. (IF=11.994), Nano Energy (IF=19),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IF=16),ACS Nano(IF=13),Phys. Rev. 系列等,其中第一/通讯作者文章31篇。SCI总引用超过3000次,h因子是29,ESI高被引文章2篇;参与撰写中文著作《纳米光子学研究前沿》其中的第一章节;担任多种权威光学及材料期刊审稿人;本领域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海报10余次,并应多所著名大学及科研院所邀请做学术报告,2019年入选“中国一澳大利亚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主持/参与项目10余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62075004-60万、11804018-29万)、北京自然科学基金1项(4212051-20万)、北航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00万)、“卓越百人”支持计划(50万)等。获得中国感光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3/6,2021年)。担任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理事、中国感光学会电致变色分会青年委员、《无机材料学报》青年编委等学术兼职。 教育经历 [1]. 2011.9 -- 2014.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物理学       博士研究生毕业       博士学位      从事纳米光子学,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2]. 2013.4 -- 2013.10 新加坡国立大学       物理学 [3]. 2008.9 -- 2011.7 首都师范大学       物理学       硕士研究生毕业       硕士学位 [4]. 2004.9 -- 2008.7 首都师范大学       物理学       大学本科毕业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 2017.6 -- 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物理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纳米光子学、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光与物质强耦合相互作用、功能性薄膜材料等 [2]. 2014.1 -- 2017.5 University of Strasbourg 法国      博士后研究员      博士后研究员,从事光与物质强耦合相互作用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社会兼职 [1]. 2022.1 -- 至今 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理事 [2]. 2022.1 -- 至今 中国感光学会电致变色分会青年委员 [3]. 2022.1 -- 至今 《无机材料学报》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 [1] 微纳米光子学 [2]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3] 功能性薄膜材料 [4] 表面等离子体光学 其他联系方式 [1] 邮箱 : zhongxl@buaa.edu.cn [2] 电话 : 13811181528 [3] 微信 : 13811181528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 纳米光子学实验室 团队介绍:本团队长期致力于微纳光学相关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微纳光子学、生物光子学、超分辨显微成像、光镊技术等 团队名称: 电致变色实验室 团队介绍:本团队长期致力于功能性材料薄膜、光与物质强耦合相互作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杨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