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移动版

主页 > 北京市 > 北京邮电大学

李静林

姓名 李静林
性别
学校 北京邮电大学
部门 在职信息:在职
学位 博士学位
学历 版权登记666包过 代写全部资料
职称 教授
联系方式 实用新型1875包写包过
邮箱 jlli@bupt.edu.cn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李静林 154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授 性别:男 联系方式:jlli@bupt.edu.cn 个人主页:lijinglin.cn 项目组主页:iov.sicrc.cn 学位:博士学位 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历:研究生毕业 毕业院校:北京邮电大学 主要任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副秘书长 其他任职: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汽车分会常务委员 所属院系:计算机学院 职务:交换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主任 办公地点:科研楼519 电子邮箱:jlli@bupt.edu.cn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其他联系方式 通讯/办公地址:科研楼519 邮箱:jlli@bupt.edu.cn 个人简介 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交换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汽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委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公共安全数据工程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融合网络协同计算与群体智能技术个人简介200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交换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智能驾驶、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融合网络、网络协同计算领域的研究与产业转化工作,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10项,横向项目多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大类1区/2区/CCF-A类论文2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出版教材1部,出版学术专著3本,制定国际规范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6项,国防发明专利授权22项。基于专利成果转化与共同项目合作,共获得省部级和社会力量奖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2等奖1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术研究承担课题· 自主式交通系统的安全可信互操作通信机制(2022YFB43004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2025· 大型集装箱港口智能绿色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21YFB16004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2024· 基于博弈强化学习的交通态势协同演化机制研究(61876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2022)· 5G动态车联网环境下的网络资源优化调度与车辆移动优化方法(41810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8~2020· 5G支持ICT融合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研发与验证(2016ZX03001025-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6~2017· 融合网络环境下实时与自适应的服务选择机制研究(61472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2018· 北京市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项目(车联网方向),北京市共建项目,2015~2018(PI)· 面向北斗的定位导航服务能力开放平台,北京市产学研转化项目,2014~2015· 面向大规模服务系统的在线服务质量预测方法研究(614723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2017· 基于TD-LTE的低空空地无线宽带通信系统总体技术研究(2013ZX03001028-00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3~2014(PI)· 面向新型商业模式的电动汽车技术支撑体系关键设备研发及示范(2012AA111601),国家863课题,2012~2015· 融合网络会话控制组网、业务生成、终端管理和业务性能监测关键技术研发(2011AA01A102),国家863课题,2012~2014· 国家863课题,2010~2011· 国家863课题,2009~2010发表论文· GraphComm: Efficient Graph Convolutional Communication for Multiagent Cooperation[J].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21, 8(22): 16359-16369. (中科院大类一区刊物)· Software-Defined Cooperative Data Sharing in Edge Computing Assisted 5G-VANET.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2021, 20(3): 1212-1229.(CCF-A刊)· Coded Cooperative Data Exchange in Multichannel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J].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20, 7(4): 3013-3025.(中科院大类一区刊物)· Cross-Domain Resource Orchestration for the Edge-Computing-Enabled Smart Road. IEEE Network, 2020, 34(5):60-67. (中科院大类一区刊物)· A Joint Service Migration and Mobility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Vehicular Edg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20, 69(8): p.9041-9052, (中科院大类二区刊物)· An End-to-End Load Balancer based on Deep Learning for Vehicular Network Traffic Control.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19, 1(6):953-966. (中科院大类一区刊物)· A Traffic Prediction Enabled Double Rewarded Value Iteration Network for Route Plann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19, 68(5): 4170-4181. (中科院大类二区刊物)· Toward Efficient Content Delivery for Automated Driving Services: An Edge Computing Solution. IEEE NETWORK, 2018, 32(1):80-86. (中科院大类一区刊物)· CESense: Cost-Effective Urban Environment Sensing in Vehicular Sensor Networ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19, 20(9):3235-3246. (中科院小类一区刊物)· sdnMAC: A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Inspired MAC Protocol for Cooperative Safety in VANET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18, 19(6): 2011-2024. (中科院小类一区刊物)· Cross-Layer Fairness-Driven Concurrent Multipath Video Delivery Ove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2015, 25(7): 1175-1189. (中科院大类二区刊物)· A Traffic Congestion Detection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cheme for Urban Expressways using Vehicular Network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4, 47: 114-127. (中科院大类二区刊物)更多论文出版专著· 《基于5G的智能驾驶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08出版· 《流数据分析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20-01出版· 《下一代网络通信协议分析》,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05出版·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建模与软件工程方法》,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8-09出版制定标准· Multi-connection Requirements, ITU-T Y.2251 国际标准 , 2011-1· Supplement on multi-connection scenarios, ITU-T Y.2000-series 国际标准 , 2010-1成果获奖· 基于下一代网络的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产业转化长期关注电信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服务、物联网与车联网平台与服务等技术的研发,曾长期兼任公司技术开发部经理与技术总监进行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工作,具备丰富产业工作经验承担课题· 基于5G/C-V2X的群体智能车联网服务系统,大唐信通委托项目,2020· 基于通信社交的欺诈与骚扰行为筛选研发,上海阿尔卡特网络支援系统有限公司委托项目,2020· 星上业务流程框架软件设计开发及测试,中科院软件所,2019(PI)· 4G-QoS保障效果研究,中国电信委托项目,2018(PI)·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电信用户通信行为特征分析,中国电信委托项目,2017(PI)· CNS应用测试与优化分析应用软件研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委托项目,2016~2017(PI)· WebRTC家庭高清视频通话业务产品,中国移动研究院委托项目,2016~2017(PI)· 天翼RTC能力平台二期开发项目,中国电信研究院委托项目,2014~2015(PI)· 天翼RTC能力平台开发项目,中国电信研究院委托项目,2013~2014(PI)· 基于IP技术的航空电信网网络分发与处理系统,2009~2011(PI)· 中国电信UDB统一认证平台项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2009(PI)· 中国电信短信增值业务平台项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2007(PI)发明专利· 一种支持虚拟车群体智能计算的车联网服务支撑环境(ZL2017106874629)2021-03-03· 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城市交通优化服务方法与系统(ZL 201710686872.1)2020-11-13· 一种基于超视距协同认知的无人驾驶汽车控制方法与系统(ZL201711003368.3)2020-07-03· 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车联网服务对象发现方法(ZL201710686767.8)2020-05-26· 一种基于云端-边缘端-车端的车联网服务协同计算方法与系统(ZL201711003327.4)2020-09-07· 一种云环境下可靠性增强的服务部署方法(ZL201810824345.7)2020-07-17· 一种云计算环境的机器状态预测方法及装置(ZL201611167839.X)2019-07-23· 一种基于二分图的服务推荐方法及装置(ZL201611117521.0)2019-09-27· 一种基于方差的服务选择方法(ZL201410638274.3)2018-05-01· 一种基于信息熵和方差的服务选择方法(ZL201410641813.9)2017-12-08成果转化· 2021年,作为杭州观澜路车路协同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主持建设智慧道路基础设施及车路群智协同网络运营服务平台,道路全长6km,含20个路口及部分点位和路段,支持基于车路群智协同的高等级自动驾驶。目前已经完成路侧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作为联通5G车路协同服务平台RSU运维管理平台项目负责人,主持研发联通路侧单元运维管理平台系统,并纳入联通智能网联引擎,实现智能运维管理、智能网络监控等功能,相关成果于2021年12月在联通上线。· 2020年,作为杭州萧山区车路协同(一期)项目车路协同运营服务平台负责人,主持研发的群智数字基座、车路协同运营服务平台完成市心北路3.5km智能网联道路基础设施的接入,提供“智能网联公交-智能站台-智慧道路”统一智能运营服务,实现交通态势认知、数字孪生、智慧路口、智能网联公交等多项服务,平台系统已接入杭州市萧山区交通局。· 2019年,作为厦门5G智能网联BRT公交项目智能驾驶云控服务平台负责人,主持研发的云控服务平台完成快1线50余辆智能网联驾驶公交车和集美段路侧基础设施的接入与管控,平台系统已接入厦门市交通局。· 2010年,主持研发基于IP技术的航空电信网网络分发与处理系统 ,并成功实施产业化,在2个省多地成功建立实验网· 2008年,主持研发融合通信开放能力服务平台,并成功实施产业化,在中国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成功上线运行· 2007年,主持研发中国电信固网短信中心、中国电信智能短信服务平台、中国电信UDB统一认证平台、中国电信信息开放服务平台等多种电信服务平台,并成功实施产业化,在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四川公司等成功上线运行成果获奖· 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个人奖,2019· 通信欺诈行为认知学习关键技术及反诈系统应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8· 基于群体智能的车联网服务支撑平台,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7· 基于云-端计算的手机安全服务平台,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 融合业务支撑环境技术,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 基于下一代网络的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 教育经历 暂无内容 工作经历 暂无内容 社会兼职 [1] 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汽车分会常务委员 [2]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 (1)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融合网络协同计算与群体智能技术 团队成员 融合网络协同计算与群体智能

李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