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化东
姓名 | 于化东 |
教师编号 | 14997 |
性别 | 发明专利4999代写全部资料 |
学校 | 吉林大学 |
部门 | 发明专利包写包过 加急申请 |
学位 | 发明专利包写包过 特惠申请 |
学历 | 版权登记666包过 代写全部资料 |
职称 | 教授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于化东 ( 教授 ) 赞110 的个人主页 https://teachers.jlu.edu.cn/yuhuadong/zh_CN/index.htm 教授 性别 : 男 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 : 博士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学科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办公地点 : 汽车学院1204房间 个人简介 于化东、1961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春理工大学原校长、吉林省科技厅原厅长。吉林省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吉林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长春市十佳归国留学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吉林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 “973”技术首席,现担任科技部“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重大专项总体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军科委陆战信息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计量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首席科技管理专家,国际3M-NANO学会创始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以及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工作涉及机械、光学、控制、材料等多学科交叉领域。近年来,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pplied Surface Science,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2篇,其中,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9篇(2篇被遴选为封面文章);出版《硬脆材料高表面质量加工基础研究》专著、主译出版《微制造-微型产品设计与制造》;以第一和第二发明人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件,其中授权17件。主持完成国防973、0902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中央装备发展部预研计划等20余项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 作为第一和第四完成人获2009与2018年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等奖各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2013年与2017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以及2010与2013年的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此外,还先后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国防科工局军工能力建设先进个人、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个人等称号; 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19名,硕士研究生29名。 教育经历 [1] 1995.4 -- 1998.3 日本千叶大学 机械工程 博士研究生毕业 工学博士 [2] 1993.10 -- 1995.3 日本千叶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其他 [3] 1985.9 -- 1988.6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硕士研究生毕业 工学硕士 [4] 1979.9 -- 1983.6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大学本科毕业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 2021.11 -- 至今 吉林大学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教授 [2] 2018.3 -- 2021.7 吉林省科技厅 厅长 教授 [3] 2000.12 -- 2018.2 长春理工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校长 教授 [4] 1998.4 -- 2000.12 Sandvik 日本公司 技术部 高级工程师 [5] 1988.7 -- 1993.10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机械系 讲师、副教授 [6] 1983.8 -- 1985.8 国营第5517厂 计量检验科、工具科 技术员 社会兼职 [1] 2006.5 -- 至今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2] 2021.5 -- 至今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首席专家 [3] 2011.5 -- 至今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副理事长 [4] 2010.4 -- 2020.4 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 2018.5 -- 至今 军科委陆战信息技术专家组成员 [6] 2017.5 -- 至今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 [7] 2016.3 -- 2021.3 科技部增材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 [8] 2019.4 -- 至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副主任委员 [9] 2011.7 -- 至今 纳米操纵制造与测量(3M_NANO)国际学会 创始主席 研究方向 [1] 5、精密传感与检测技术研究: 重点围绕微小零件精密与超精密加工过程中,切削力、振动、切削温度、切屑形成、微刀具磨损以及切削过程的在线/在位检测技术理论与试验研究。 [2] 4、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重点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发展需求,重点开展超微小零件激光/电化学增材制造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 [3] 3、功能表面理论与技术研究: 重点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发展需求,利用激光技工技术、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等手段,开展具有光学/电磁减反射、减阻脱粘、润湿性(水/油)等功能表面理论与制备技术研究。 [4] 2、精密超精密特种加工技术: 重点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发展需求,开展难加工材料微小结构零件的特种加工理论与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以及激光/超声/磁场辅助等多能场复合加工,涉及微车削、微铣削、微钻削等技术领域。 [5] 1、精密超精密机械加工理论与技术研究: 重点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发展需求,开展跨宏微尺寸具有微纳米特征尺度的复杂微小结构零件的机械制造理论与加工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复杂结构微小零件、大长径比微小轴类零件、大深宽比薄壁类零件以及弱刚性材料/弱刚性结构等微小零件的精密超精密加工制造。 教师其他联系方式 [1] e-mail : yuhd@jlu.edu.cn 跨尺度微纳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