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移动版

首页 - 东南大学

沈传来

姓名 沈传来
教师编号 96339
性别
学校 东南大学
部门 医学院
学位 博士
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称 教授 硕士、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发送到邮箱】
邮箱 【发送到邮箱】
人气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沈传来,男, 安徽安庆人,1968年12月6日生,博士,教授,免疫学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主任,2012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992-1995年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周光炎教授;毕业后分至东南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任教至今;2002.6-2006.10年于东南大学医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谢维教授;2003.3-2005.8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大学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 免疫学系做访问学者;2009.12-2010.7在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做访问学者;2013.9-2013.12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做访问学者。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1篇,包括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Journal of Immunology,Frontiers in Immunology,Cancer Immunology and Immunotherapy, Vaccines等著名的国际免疫学杂志,总影响因子约153分。研究方向有三:1、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T细胞表位筛选、疫苗研究及特异性T细胞检测十几年一直从事HLA与T细胞免疫的研究工作,建有表位生物学研究技术平台,先后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和肝细胞癌抗原被中国人群中所有频率大于1%的HLA I 类和II类分子所识别和提呈的T细胞表位肽进行虚拟预测,通过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功能性实验、DC-T共培养实验以及多肽/HLA分子竞争结合实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分子结构生物信息学技术等验证其免疫原性,再利用这些符合中国人群MHC遗传特征的T细胞表位肽库建立了国内外独家的HBV和SARS-CoV-2抗原特异性T细胞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POT法),对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进行个性化检测,为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监测以及预测复发风险等提供新的免疫学指标,促进精准医疗的实施;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T细胞表位的治疗和预防性多肽纳米疫苗,为慢性乙型肝炎、新冠肺炎和肝癌提供新的增强T细胞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2、肿瘤的免疫生物治疗研究:以可生物降解、无毒性、可在人体使用的生物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制备微米级和纳米级的颗粒,在其表面共价吸附MHC/抗原肽多聚体(pMHC multimer)作为生物治疗的靶向抗原,同时在其表面包被和在其内部包裹多种免疫调节分子,如T细胞共刺激分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抗吞噬分子CD47等,制备抗原特异性的免疫生物制剂,在体内通过多种信号途径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扩增和杀伤活性,探索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即微米级或纳米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其优势一是抗原特异性;二是易于在GMP条件下标准化、规模化生产。3、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病的免疫生物治疗研究以PLGA微米球和纳米球为载体,在其表面共价吸附MHC/抗原肽多聚体(pMHC multimer)作为生物治疗的靶向抗原,同时在其表面包被和在其内部包裹多种杀伤性免疫分子,如Fas配体、PD-L1、TGF-β、抗吞噬分子CD47等,制备抗原特异性的杀伤性免疫生物制剂,在体内通过多种信号途径,诱导自身抗原或移植抗原特异性T细胞凋亡、免疫抑制或无能,探索自身免疫病或同种移植排斥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新策略,即微米级或纳米级杀伤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其优势一是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杀伤,不损害机体的整体免疫功能;二是易于在GMP条件下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沈传来
沈传来
SCI学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