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页移动版

首页 - 电子科技大学

20361魏敦文

姓名 20361魏敦文
教师编号 42501
性别
学校 电子科技大学
部门 发明专利包写包过 加急申请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学院列表 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2 
学历 版权登记666包过 代写全部资料
职称 软件著作权666包写包过
联系方式 【发送到邮箱】
邮箱 【发送到邮箱】
人气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导师代码: 20361 导师姓名: 魏敦文 性    别: 男 特    称: 职    称: 副教授 学    位: 工学博士学位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weidunwen@uestc.edu.cn 学术经历:   2005.09-2009.07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9.07-2011.07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2.09-2013.09 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学院,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11.09-2016.03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个人简介:   魏敦文 博士,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会员。 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国内外机器人领域期刊杂志审稿人。 研究领域:仿生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康复医疗机器人、无人系统智能决策与导航,生物灵感和机器人应用结合的前沿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近年主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课题3项。参研国家863计划项目,军口863项目,军口装备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学术成果: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2项。 主讲课程:机器人学、医疗机器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现代控制理论、理论力学 科研项目:   (1) 2023.01-2026.12 基于多构态绞线驱动的仿生张拉整体柔性下肢外骨骼的设计理论研究(项目编号5227528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负责人 (2) 2018.01-2020.12 基于变胞机构的多构态弹性驱动仿生跑跳关节的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项目编号517050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负责人 (3) 2022.01-2023.12 自适应高能效多构态弹性驱动智能仿生关节研究(项目编号2022NSFSC1960)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负责人 (4) 2022.01-2023.12 柔性驱动单孔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ZYGX2021YGCX0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肿瘤医工创新基金,项目负责人 (5) 2022.04-2023.12 横向课题, XXX无人行驶车,项目负责人 (6) 2022.04-2025.12 横向课题, 地面无人车自主导航系统,项目负责人 (7) 2018.01-2019.12 面向粉末物料的码垛机器人研制及应用示范(2018GZ0123),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8) 2016.12-2019.06 安全生产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制(项目编号:2019JXT03401),四川省产学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9) 2019.01-2020.12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导航技术(项目编号:2019YFG0343),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负责人 (10) 2018.01-2019.12 智能化仓储装备研制开发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8JXT010),四川省产学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研究成果:   1 基于变胞机构的仿蝗虫飞行跳跃机器人及其飞行控制方法 1 2018.11.13 发明专利号ZL201710218510.X 2 基于变胞机构的可穿戴式主动型仿生假肢踝关节机构 1 2019.01.22 发明专利号ZL201711038777.7 3 一种具有腿部联动与缓冲特性的仿蝗虫弹跳机器人 1 2019.02.26 发明专利号ZL201710372543.X 4 一种智能穿戴式可双向锁死的护膝 1 2019.07.23 发明专利号ZL201711098202.4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类别 080200机械工程 03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05机器人技术 硕士学术学位 085500机械 01机器人技术,02装备智能技术,06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硕士专业学位

20361魏敦文
20361魏敦文
SCI学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