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吕诚 | 性别 | 邮箱 : lvcheng@tongji.edu.cn |
学校 | 同济大学 | 部门 | 医学院 |
学位 | 发明专利包写包过 特惠申请 | 学历 | 工作电话 : -1992120160 |
职称 | 软件著作权666包写包过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吕诚,同济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DNA纳米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入选2018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激励计划,2020年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科委专项定向项目子课题、同济大学自主原创基础研究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课题。近年来发表SCI论文共2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篇,包括ACS Nano,Nano Lett.,A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Anal. Chem.等一区期刊,总引用次数近160次,单篇最高引用45次。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长期致力于拓展DNA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新应用,系统深入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包括:1. 利用单颗粒示踪技术可视化探究了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机制,构建其相互作用全过程的模型;2. 在活细胞表面构建DNA仿生纳米通道实现了分子运输,为实现细胞可控跨膜转运提供有力的工具;3. 基于DNA互补配对的精确性及可编程性,在体外模拟构建一种可逆,可控的DNA动态程序化调控多细胞间有序组装的通用策略,为基于细胞的治疗学和组织工程的提供了新思路;4. 利用聚集诱导发光小分子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线粒体的靶向示踪及治疗。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DNA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DNA纳米技术调控细胞通讯,量子点的生物医学应用及单颗粒动态示踪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所在成昱教授课题组创立于2014年,旨在研究功能生物医用材料。目前,实验室拥有1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助理教授,2名科研助理,3名博士后,9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是一支年轻、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的团队,且与各国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课题组与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医学院神经外科和神经肿瘤研究中心主任Dr. Maciej S. Lesniak教授,国家高端外国合作专家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Gustavo Plaza教授和日本早稻田大学Taro Uyeda 教授开展长期国际合作。成昱教授课题组依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一流的科研平台和充足的科研经费。课题组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等支持。实验室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为每一位工作者与学子创建了自由发挥和继续学习的平台,营造出国际一流的科研环境,使实验室的每一个成员能够最大程度地开展创新性研究。1. 2020年9月东方绿洲团建+烧烤 2. 2021年6月别墅轰趴 3. 2023年4月浙江嘉兴平湖团建 更多精彩,等你参加…… 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磁热调控DNA仿生纳米通道治疗骨癌痛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82372107);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单颗粒示踪技术的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与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007073);上海市扬帆计划“单颗粒水平上对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脑肿瘤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YF1452100);上海市2020年度军民融合专项定向项目子课题“基于仿趋磁细菌微纳机器人集群的磁感知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dz1101203);同济大学自主原创基础研究项目“程序化动态调控多细胞间通讯策略的构建” (项目编号:2212021058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单颗粒示踪技术核酸适体靶向性及进胞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2018M642033);胚胎干细胞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肿瘤干细胞多模态标记及成像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21ESOF002)。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磁热调控DNA仿生纳米通道治疗骨癌痛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82372107);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单颗粒示踪技术的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与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007073);上海市扬帆计划“单颗粒水平上对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脑肿瘤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YF1452100);上海市2020年度军民融合专项定向项目子课题“基于仿趋磁细菌微纳机器人集群的磁感知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dz1101203);同济大学自主原创基础研究项目“程序化动态调控多细胞间通讯策略的构建” (项目编号:2212021058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单颗粒示踪技术核酸适体靶向性及进胞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2018M642033);胚胎干细胞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肿瘤干细胞多模态标记及成像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21ESOF002)。 研究成果 1. 构建人工仿生纳米孔结构。利用DNA纳米技术的精确性及可控性,设计合成了一种可以自主插入磷脂双分子层的DNA纳米孔结构。成功实现了神经元中高效的离子转运,和在肿瘤细胞中小分子药物的运输,为研究细胞通讯、构建人工细胞以及实现细胞可控跨膜转运提供有力的工具(ACS Nano 2020;Front. Chem. 2023)。2. 程序化调控多细胞间有序组装。借助DNA杂交的精确性及可控性模拟生活中“锁”与“钥匙”一对一识别开关的概念,在体外模拟构建一种可逆可控的DNA动态程序化调控多细胞间有序组装的通用策略,并将其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该策略为精确研究细胞间通讯的机制提供了基础,也为基于细胞的治疗学和组织工程的发展创造了机遇(Nano Lett. 2023)。3. 探究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ApDCs)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利用单颗粒示踪技术对ApDCs进入肿瘤细胞的具体途径及其在肿瘤细胞内的运动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及剖析,揭示了ApDCs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为推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开发新型核酸适配体药物提供新的思路(Anal. Chem. 2019)。4. 利用病毒侵染过程中复制产生的病毒轻粒子的特性及病毒的侵染机制,温和高效地将伪狂犬病毒轻粒子转化成为一种具有自主靶向/成像/治疗多功能的新型纳米材料,用于肿瘤活体成像和后续治疗。该工作创新性的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病原体,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Biomaterials 2016;Chem. Commun. 2018;Nano lett. 2019;Nanoscale 2021)。5. 利用聚集诱导发光小分子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线粒体的靶向示踪及治疗(Adv. Funct. Mater. 2021;J. Mater. Chem. B 2022)。 学生信息 研究生 郭芯妤 陈晓磊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注册教师主页会员,申请查看完整信息,请准确输入邮箱地址用于接收信息,网址处请填写本页面的网页地址。
本页面网址为:https://www.jiaoshizhuye.com/a/shanghai/tjdx/10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