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王仁华 | 性别 | 发明专利4999代写全部资料 |
学校 | 江苏科技大学 | 部门 | 王仁华,教授,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学位 | 王仁华,教授,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学历 | 船建楼438室 |
职称 | 王仁华,教授,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王仁华 教授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个人邮箱: wrhchina@163.com 办公地点: 船建楼438室 通讯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新区长晖路666号 邮政编码: 212100 传真: 个人简介 王仁华,教授,博士,硕士生(学/专)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钢结构耐久性、海洋结构安全性、结构优化。在Marine Structures、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Ocean Engineering、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学报和海洋工程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权利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海洋工程》期刊理事以及10多本国内外期刊审稿人。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并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住建部等省部级项目3项,主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2项,负责建设江苏省首批一流课程1门;近三年,指导学生竞赛获省级奖2项,指导硕士生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吕志涛院士”优秀硕士论文1篇。 研究方向 钢结构耐久性海洋结构安全性结构优化 教育经历 1998.09-2002.07,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建筑工程,本科2002.09-2005.03,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2007.03-2010.10,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2016.08-2017.08,南安普顿大学(英国),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s (FSI) Group,访问学者 课程教学 本科生:结构力学Ⅰ、结构力学Ⅱ、工程力学、钢结构设计原理 专利成果 [1] 王仁华, 孙洁 和 方媛媛, 点蚀随机分布的圆柱壳数值模型的参数化构建方法, ZL201510238911.2, 2018.[2] 王仁华, 张喜林 和 方媛媛, 大尺寸构件的卧式数控冷弯机及其数控冷弯方法, ZL201510604988.7, 2017.[3] 王仁华, 贾卫锋, 一种管材或型材的推弯机构, ZL201610202106.9, 2017.[4] 王仁华, 方媛媛, 一种点蚀损伤圆柱壳的四边形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方法, ZL201410352564.1, 2017.[5] 王仁华, 方媛媛, 大截面尺寸构件的冷弯成形方法, ZL201510604987.2, 2017.[6] 王仁华, 罗兴隆, 许立新等, 弧形圆管构件压弯成形过程中精度控制方法, ZL201310053884.2, 2016. 科研项目 2019.01-2022.12,海洋钢结构的随机点蚀损伤反演及其结构性能退化与变异的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016.01-2017.12,弧形钢构件的冷弯成形机理及其加工工艺研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主持2015.08-2018.07,空间网格结构设计的智能生成理论与方法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011.08-2014.07,海洋平台结构老龄化损伤非线性行为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020.01-2023.12,极地船舶连续破冰模式下层冰与碎冰联合作用计算方法及结构损伤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要参与2018.01-2020.12,键槽装配式空腔RC剪力墙隔震结构的地震损伤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要参与 科研团队 获奖动态 教学随笔 论文著作 [1] 王仁华, 方媛媛, 窦培林, 林振东. 点蚀损伤下桩基式平台腿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研究. 海洋工程. 2015;33:29-35.[2] 王仁华, 方媛媛, 林振东, 窦培林. 点蚀损伤下海洋平台结构剩余强度的多尺度分析方法. 工程力学. 2016;33:238-45.[3] 王仁华, 仝泽军, 郭海超, 孙洁. 圆钢管截面极限强度受随机分布点蚀的影响研究. 海洋工程. 2018;36:101-8.[4] 王仁华, 赵沙沙. 随机点蚀损伤钢板的极限强度预测. 工程力学. 2018;35:248-56.[5] Wang R, Shenoi RA, Sobey A. Ultimate strength assessment of plated steel structures with random pitting corrosion damag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8;143:331-42.[6] 王仁华, 郭海超. 局部随机点蚀下圆管截面极限强度退化规律. 海洋工程. 2019;37:111-9.[7] Wang R, Shenoi RA.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ultimate strength of steel tubular members with pitting corrosion damage. Marine Structures. 2019;64:124-37.[8] Wang R, Guo H, Shenoi RA.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localized pitting effect on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tubular members. Marine Structures. 2020;72:102784.[9] Wang R, Guo H, Shenoi RA.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ubular members with localized pitting damage considering variation of corrosion features. Marine Structures. 2020;73:102805.[10] Yang Y, Fahmy MFM, Pan Z, Zhan Y, Wang R, Wang B,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bas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ew BFRP-bamboo sandwich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0;264:120642.[11] Wang R. On the effect of pit shape on pitted plates, Part II: Compressive behavior due to random pitting corrosion. Ocean Engineering. 2021;236:108737.[12] Wang R, Lin S. On the effect of pit shape on pitted plates, Part I: Tensile behavior due to artificial corrosion pits. Ocean Engineering. 2021;236:108754.[13] Wang R, Lin S, Dou P. Statistical constitutive model of steel in randomly pitted structures. Ocean Engineering. 2022;243:110211.[14] 王仁华, 刘耀阳. 加筋板的轴压强度受加筋随机点蚀的影响研究. 海洋工程. 2023;41:159-67.[15] Wang R-h, Wang Z-w.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ubular members with combined pitting corrosion and crack damage.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23;37:613-27.
本文来自织梦
注册教师主页会员,申请查看完整信息,请准确输入邮箱地址用于接收信息,网址处请填写本页面的网页地址。
本页面网址为:https://www.jiaoshizhuye.com/a/jiangsu/jskj/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