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骆肇阳 | 性别 | 骆肇阳 |
学校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部门 | 建筑与设计学院 |
学位 | 骆肇阳 | 学历 | 骆肇阳 |
职称 | 软件著作权666包写包过 | 联系方式 | 【发送到邮箱】 |
邮箱 | 【发送到邮箱】 | 人气 | |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 |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 |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 集群智慧云企服 / 知识产权申请大平台 微信客服在线:543646 急速申请 包写包过 办事快、准、稳 |
基本信息 学术研究 奖励与荣誉 研究团队 研究合作 新建主栏目 基本信息 名称 骆肇阳,男,工学博士,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培养博士,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会员。研究领域包括建筑光环境设计,采光照明设计与计算性设计,已发表SCI等期刊等论文共十余篇。 曾任职于MAD Architect、dECOi architect。个人作品曾获取国际国内建筑设计大奖30余项。曾获得SOM基金会中国区旅行奖学金、MAD旅行基金。作品收录于SOM Foundation China Fellowship。 研究领域 名称 建筑光环境设计,采光照明设计与计算性设计,机器学习技术运用。 教育经历 标题 起讫时间 2010. 08-2015. 06 所学专业 建筑学 学习机构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学历 本科 简单介绍 标题 起讫时间 2015. 09-2022. 09 所学专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学习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学历 硕博连读 简单介绍 标题 起讫时间 2018.10-2019.12 所学专业 Architecture 学习机构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学历 联合培养博士 简单介绍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 工作经历 标题 工作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职位/职称 助理教授 起讫时间 2022.10- 简单介绍 科学研究论文 名称 1. Luo Zhaoyang, Sun Cheng, Dong Qi, et al. An innovative shading controller for blinds in an open-plan office using machine learning[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1, 189(5):107529.(一作,SCI中科院一区TOP期刊收录,影响因子7.4) 2. Luo Zhaoyang, Sun Cheng, Dong Qi, et al. Key control variables affecting interior visual comfort for automated louver control in open-plan office -- a study using machine learning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1, 207:106854.(一作,SCI中科院一区TOP期刊收录,影响因子7.4) 3. Luo Zhaoyang, Xuanning Qi, Cheng Sun, Qi Dong, Jian Gu, Xinting Gao. Investigation of influential variations among variables in daylighting glare metric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SHAP[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4, 111394.(一作,SCI中科院一区TOP期刊收录,影响因子7.4) 4. Luo Zhaoyang, Sun Cheng, Dong Qi. A daylight-linked shading strategy for automated blinds based on model-based control and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optimization[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0, 177:106854.(一作,SCI中科院一区TOP期刊收录,影响因子7.4) 5. Qi Xuanning, Luo Zhaoyang, Ali Ghahramani, Zhuang Dian, Sun Cheng, A study of subjective evaluation factors regarding visual effects of daylight in offices using machine learning[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4, 108906.(二作,SCI中科院二区TOP期刊收录,影响因子6.4) 6. 骆肇阳、齐轩宁、顾健、杨景超,天然采光优化为导向的智能遮阳调控发展与方法,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4(一作,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7. 骆肇阳、齐轩宁、杨阳,智能遮阳百叶眩光预测模型控制变量有效性分析,照明工程学报,2023(一作,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8. 骆肇阳、齐轩宁,办公空间智能遮阳百叶调控策略综述,照明工程学报,2023(一作,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9. 骆肇阳、齐轩宁,董琪,机器学习优化下的动态遮阳采光模拟设计流程研究,照明工程学报,2023(一作,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0. 骆肇阳、齐轩宁,董琪,开放办公空间智能遮阳百叶天然采光眩光预测模型建构研究,照明工程学报,2023(一作,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设计研究论文 名称 1. 骆肇阳. 图解的异端——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思维的图像叙事策略[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31(02): 52-57.(一作,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2. 骆肇阳,薛名辉,董琪.迷宫城市——一种新的都市语法的设计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22(01):56-61. 3. 骆肇阳.城市移动迷宫花园[J].城市环境设计,2020,(06):258. 4. 骆肇阳,魏唐辰希.野性的呼唤——诗意抵抗城市[J].城市环境设计,2016,(05):338-343. 5. 骆肇阳.城市透明性——穿透的体验式设计[C]//建筑的历史语境与绿色未来——2014、2015“清润奖”大学生论文竞赛获奖论文点评. 6. 陆诗亮,李磊,解文龙,骆肇阳.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冬奥会冰雪体育场馆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9,(01):13-18. 7. 周白冰,孙惠萱,董曙光,骆肇阳.商业空间——重建银行[J].城市环境设计,2016,(05):370-371.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建筑全寿命期智能协同减碳设计理论与方法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 开始时间 2024.1 结束时间 2028.12 项目经费 250万 担任角色 参与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项目来源 开始时间 2023年11月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 项目经费 2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项目名称 哈尔滨工业大学助理教授科研启动项目 项目来源 博士后科研启动经费 开始时间 2023.07 结束时间 2025.07 项目经费 10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横向课题 项目名称 黑龙江大顶山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及建筑设计 项目来源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哈尔滨西城红场A-02地块商业综合体设计 项目来源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南分院门诊医技综合楼 项目来源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简单介绍 建筑设计竞赛奖项成果 名称 2023 舟山市“小岛你好”公共建筑与艺术装置设计国际竞赛优秀提案奖 2023 昌流不息——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入围(4项) 2022 Q-City品质城市中国计划·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中国·榆林)入围奖 2021《建筑师》天作奖大学生国际竞赛三等奖 2021第八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入围奖 2020 凯州新城国际青年建筑师竞赛二等奖 2020 UIA-HYP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 2020 Q-CITY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中国·邯郸)优秀奖 2019《建筑师》天作奖大学生国际竞赛二等奖 2019 未来城市国际竞赛入围奖 2018 年南京大校场·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二等奖 2018 年世界华人建筑师国际竞赛一等奖 2018 衲田杯第二届可持续国际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8 趣城秦皇岛国际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8 NA下一代建筑——智慧树:垂直社区的未来生活国际设计竞赛优秀奖 2018《建筑师》天作奖大学生国际竞赛优秀奖 2017 UIA-HYP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入围奖 2017 Certificate of Participation at LafargeHolcim Awards 2017 谷雨杯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 2017 SOM基金会中国区旅行奖学金 2016 东亚四校访校设计竞赛优秀奖 2016 AIM心语新乡竹创客空间国际竞赛入围奖 2016 UIA-HYP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入围奖 2016 Best Design Visualization Award at Fusion 360 Hackathon Challenge in Autodesk Panorama 2016 概念商业广场国际设计设计竞赛学生组一等奖 2015 AIM众创空间WEWORK国际竞赛入围奖 2015 YOUNG BIRD 嫩鸟计划国际设计竞赛前100强 2015 SUNRISE大学生设计竞赛“时空中的城市演化”竞赛优秀奖 2015 MAD国际旅行基金 2015“为抚顺而设计”建筑真题竞赛入围奖 2014 WACA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无人岛的未来”竞赛二等奖 2014“清润杯”大学生建筑论文竞赛二等奖 2014 AIM帐篷酒店国际竞赛入围奖 2014 UIA-HYP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入围奖 2013 深港城市双年展之updiscc10X10x100概念城市设计竞赛一等奖 作品参展 名称 2013 UABB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 2021“在野去野”北京昌平大地艺术节 校级荣誉 名称 2022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183次会议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1 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五届春晖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2021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个人新闻 新闻标题 骆肇阳|挣脱枷锁,做有趣的设计 发布时间 2022-01-31 10:44 以下文章来源于AIM competition,作者AIM competition 编者按: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设计是艺术的创作,而建筑设计的要旨并不只是设计建筑。在建筑设计的道路上,他从不担心灵感枯竭,却苦恼想法太多,他希望不被枷锁束缚,也从不被命题局限。他选择项目的唯一标准就是有趣,手握众多设计竞赛奖项的青年设计师骆肇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他有趣的设计作品。 AIMER栏目 本期访谈:骆肇阳 骆肇阳设计师、艺术家、建筑研究者。Wonderland LAB光学智能实验室主持设计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培养博士,研究员 不期而遇,设计有趣 作为从小学习绘画的理科生,骆肇阳在高考结束与父母商议后,选择报读建筑学专业。至今,他仍然经常参加许多设计类竞赛,先后还获得许多竞赛奖项,这也为他之后的设计之路积累了很多经验。骆肇阳在读研期间加入了导师孙澄教授的团队,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他也随着导师团队开始研究数字化设计与技术。他的博士研究的课题方向为办公建筑自然采光优化设计,与团队成立的工作室也有研究建筑光学方面。“做有趣的项目,或者把项目做有趣。”骆肇阳与他的团队成员秉着这样的核心理念只做有趣的设计,虽然目前还没有实际的项目,却做了许多能发挥想象的装置作品,同时他们参加的竞赛不计其数,也曾获取国际国内建筑设计大奖30项。 △ 2018南京溧水装置设计 △2019 Kid Factory 改造设计 解开镣铐,大胆前行 骆肇阳作为“工龄最大”的参赛者,总结到:过去几年,设计竞赛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建筑学语法的复现,一种试图“循规蹈矩”下“学有所成”的证明;再多年参与了许多比赛之后,如今它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次的“游戏设计”,都试图建立出“游乐场”式的氛围感,多一点“不合理”但好玩的要素。我个人觉得,建筑学本身所带来的乐趣绝对不仅仅是片面知识体系下的“捍卫”与“教条”。做“小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想着“学大人”,先享受享受,别让以后做设计成了精神负担。骆肇阳在2020 UIA霍普杯大学生国际设计竞赛中,以作品《迷宫城市——一种新的都市语法的设计研究》获得三等奖。 △ 迷宫城市生成 △ 迷宫城市平面图 △ 效果图运用迷宫般的单元重复设计,凸显密集城市空间中的错乱无序之感,而这种迷宫般的意向反而正是类似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城市并非树型》里的网状结构,一种自下而上的无序感,具有充盈的活力,比如小吃街、菜场,这些“somewhere”般的场景,正是身体曾经在复杂城市穿行的经验,这便是城市需所保留的地方。 △ 2020凯州新城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二等奖《DAYLIGHT/ CONCRETE/ MUSIC HALL ——Eight Open Public Musical Vessels In KZ, Sichuan》 作者:骆肇阳对于骆肇阳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便是2020年凯州新城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主办方要求做一个森林公园的建筑作品或建筑装置,在对自己作品满意的同时,他对一等奖的获奖作品印象也十分深刻。它当时用了一个向心性的异形空间,将活动场地包裹,整体的流线又显得十分自然。 △ 2020凯州新城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二等奖《DAYLIGHT/ CONCRETE/ MUSIC HALL ——Eight Open Public Musical Vessels In KZ, Sichuan》 作者:骆肇阳“每个建筑是有生命的、唯一的、特殊的,并且要与其周围环境、场所精神和谐共处。”——让·努维尔《路易斯安那宣言》在谈到设计作品与当地产生的链接的问题时,骆肇阳认为除了那种特别强烈的地方建筑结构能够提供空间上的参考或是启发之外,譬如福建土楼,云南土掌房、侗寨等,从空间上联系地方特征很难。一般情况下,能够联系地方特征唯一的手段就是材料,材料是观者直接能够通过身体进行经验获取的“物”。骆肇阳表示之后会与团队多做这方面的功课,并将一些地方材料的想法投入实践的应用中去。 △ 2018年设计作品《水上人家》在设计中,最害怕的是想法局限。骆肇阳分享的比赛经验就是多看、多想、多思考,做比赛跟写命题作文一样,先审题、获得题目关键字眼,然后反复琢磨,先在脑子里搜寻是否做过相同的命题。偷懒是设计者的大忌,该重新设计就重新设计,不要觉得有些东西似曾相识,就生搬硬套,很有可能与题目所追寻的细节差距过大。戴着镣铐跳舞,但别自己太执拗,把镣铐解开,想法才不会被束缚。 沐光而戏,彩虹吊床 对文化类建筑与装置设计感兴趣的骆肇阳,为昌平大地艺术节设计的艺术装置——“沐光而戏“-彩虹吊床在昌平落地呈现。 △彩虹吊床存在:骆肇阳做这个作品的初衷仅仅是联想到每次去看各种艺术展览,走了很久,脚很痛,想找一个地儿坐一会儿,很难。他猜想或许是因为“坐”与“躺”有碍观瞻,是一种对“优雅”的藐视,如何让“躺”与“坐”在不轻松艺术展览里艺术合法化,具有存在感。这是做这个田野吊床的初衷。 遗忘:观众的对艺术装置的背景介入感很弱,他们往往以感官去探究。在昌平艺术园这个自然的场域中,希望让他们摆脱对于艺术品鉴赏的无力感与压迫感,唤醒最原始的感官体验,走许久的山路看艺术装置,觉得疲惫,不妨坐在山野中,躺在稻香中,看天,休息,作者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艺术体验,最好的知觉唤醒的方式,让他们的躯体去城市化,此刻他们自己就是艺术品,去掉虚伪的白色,细嗅似乎早已遗忘的、原始的五彩斑潮。 △彩虹吊床 昌平现场图“存在与遗忘”这两个词来自于海德格尔的“对存在的遗忘”这句哲言。在这里“存在”就是指“自然”,对于后疫情时代,本来就因城市生活而无法接触自然的人们,因居家隔离,离自然更远,加剧了对“自然的存在”的遗忘。而“具有存在感”,就是希望“躺着与坐着”的人们在吊床上玩耍,成为自然风景的一部分,与这个吊床、与自然背景一道,成为一件艺术品,成为一件具有价值与存在感的艺术品。 △彩虹吊床 昌平现场图对于使用五彩斑斓的颜色作为吊床的颜色,骆肇阳表示是他个人的设计喜好,在设计中用不同颜色代表单元模块,利用不同的单元模块组合,形成不同的空间,或是不同场景意向。 AIM会谈 Q1:您平时参加竞赛,接触到竞赛题目之后,一般是如何找到设计切入点的? 骆肇阳:一般是先进行审题,获得题目关键字眼,然后反复琢磨,在脑子里先快速搜寻是否做过相同的命题。但对于做过的设计是否适用于参赛题目,则需要推敲。特别对于许多设计者而言,总会犯偷懒的大忌,总觉得有些做的东西似曾相识,然后往里面硬套,但冷静下来后发觉与题目所追寻的细节差距过大。这时候就不能犯懒,该重新设计就重新设计。另一方面,做完后,需要思考设计如何短时间内抓住评委的眼球,试着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评委,会怎么看自己的图纸。 Q2:您觉得好的建筑设计是什么样的呢?对现在的建筑行业有什么自己的见解? 骆肇阳:有趣,这是我对好的建筑唯一的标准了吧。现有的建筑与施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许多机构都有自己的建筑资料集与模型库,能够应对各式各样的建筑命题了。譬如高层、医院、学校等等,流水线成熟到都有人工智能算法工具就能一键生成方案。所以做一个满足需求的方案,真不是什么难事儿。但项目做有趣实在太难了,看看许多二三线城市的扩建城市用地,经常是白皑皑的水泥大广场,零星一两个人在活动,当然这已经不仅是建筑的事情了,只是我觉得,到如今建筑市场这么萧瑟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土地上,还做着一堆无聊且令人觉得无趣的建筑,我觉得不如不做。 Q3:您对AIM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和建议吗? 骆肇阳:六七年前就参与AIM的比赛了,看见AIM如今更多元化发展,在旅游产业层面越做越成熟,感到由衷的高兴与祝贺。希望AIM能越走越远! -END- 撰文 / 姜同乐 编辑 / 小A 排版 / 姜同乐 视觉 / knockknock 新闻标题 拿遍各种奖金的MIT联合培养博士谈建筑带给他的热爱与痛苦 发布时间 2019-03-13 09:00 骆肇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博连读生 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培养博士生 世界华人建筑师(WACA)青年会员 2015年MAD旅行基金获得者 2017年SOM旅行基金获得者 一名在读博士,目前人在国外做设计研究,平时闲暇之余爱通过设计竞赛做想法。 曾一度只做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后被迫研究建筑技术。经验不足却热衷批评,阅读杂乱却想法颇多,试图建立不相干事物的关联,对诗学感兴趣,对史学没耐心,热爱与接受浮躁 获奖经历 2019年Young Architects Competition Kids’Factory Finalists 2018年南京大校场再生计划二等奖 2018年世界华人建筑师国际竞赛一等奖 2018衲田杯第二届可持续国际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8趣城秦皇岛国际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8《建筑师》天作奖大学生国际竞赛优秀奖 2017 Certificate of Participation at LafargeHolcim Awards 2017谷雨杯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 2017SOM基金会中国区旅行奖学金 2015MAD国际旅行基金等 2.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完研究生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工作而是选择继续读博?觉得在读博阶段所得与你所追求的是否契合? 答:我其实没有读研究生,我是硕博连读,上一年硕士后直接转博,我也就没有硕士学位,自然也就没有直接工作的说法了,读博当时也是出于父母建议,自实习之后觉得若进入建筑设计行业,身体可能吃不消,进企业房产做设计咨询策划也不是我的兴趣与特长所在。 至于追求是否契合,我只想说追求差异还是挺大的。我挺爱做设计的,而工大是做研究的。我本科是贵州大学,教学与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群落与遗产保护型设计为主,而在工大主要研究严寒地区地域建筑的物理环境等可持续技术性研究,所以我也是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转型,自然也痛苦过,后来安慰自己凡事都得尝试尝试,也就准备咬牙把这个博士念下去。 ?本科毕设作品:身份:一个马尔克斯式的诉说 3, 在MIT学习建筑设计,和在国内学习建筑设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我来mit是以研究者的身份来的,申请的事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联合培养博士,来这也是以博士身份做研究,不像读研究生那种会参与很多设计训练课,但他们的studio评图我有时间都会去旁听,上一些通识课。若相比国内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我感觉这个话题仅能缩小到mit与我的本科和哈工大的不同,作为顶级院校的mit我觉得他的设计话题更为前沿,视野更广,包容更多,难度更大,不论是march的学生设计或是smarchs的学生论文,他们的思考显得文化上更为先锋,比如探讨同性恋与queer,技术上更为扩展些,比如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跨学科交叉的内容学习之上的,mit的教育更重视学科交叉与思考;而我所接受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更为传统,基础知识的教育可能更为扎实,重视的是学生的基础训练,但内容与话题的包容性与前沿性还是差了些。 ?MIT 17sp thesis review,SMArchS Pre-thesis Presentations ?18Fall March1 studio design review 4. 作为2015年MAD和2017年SOM的旅行基金获得者,分别利用这两次机会去了哪里又有怎样的收获与感悟呢?这两次经历所见所学在你的之后的设计或者选择上是否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15年去了意大利,17年去的荷兰与欧洲其他部分国家。15年当时只是为了申请而申请,课题定的意大利古典主义建筑研究,收集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几座经典空间模型,顺路研究了斯卡帕,定的也比较匆忙,感到有些惭愧,但那次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旅行,独自一人背着行李包到处走走停停,那种兴奋与刺激感,至今难忘。 17年在总结了15年的教训后,做了算是较为详细的研究计划,以结构主义为研究主题,探访了凡·艾克与赫曼·赫兹伯格的作品,并有幸采访了后者。荷兰结构主义的设计手法是我在结合本科所在的西南地区地域建筑的学习后,所常用的设计手法,以单元组织结构%2B地形控制为纲,这个在我许多作品里都有体现。 ?15年旅行基金圣洛伦佐教堂速写 ?15年米兰街拍 ?17年som旅行基金报告部分内容 ?17年在arnhem车站,设计者为un studio 5. 在MAD工作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没有选择留下? 答:当时在读本科,也就是仅冲着实习去的,而且也选好保研了,所以就自然不留。至于收获,只能说太多了,毕竟我也就是从西南地区一个普通建筑院校出来的孩子,对于建筑的认知,只能说真的太少太有限了,仅停留在书本而已。来到mad,见到了明星老板与各路业界高手,自然欣喜若狂,mad的国际视野给予了我更多想法上的“野心与欲望”,特别是中西方的人一并合作,与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人一起合作,这对于设计的思考与知识背景上的积累,尤为重要。 ?15年在mad与马工合影 7.你评论自己是个热爱与接受浮躁的人,但自2015年来就在各大建筑设计竞赛中屡次获奖,所以“浮躁”对你来讲是否也是一种“创造”呢? 答:算是吧(笑),我浮躁的原因挺多的,我提到过我热爱“浮躁”,浮躁是我思考时焦虑的状态,我先得承认我是想法很多的人,有时候经常一个想法没落实,反而激活另一个想法了(当然这是很多设计者的通病);另一个原因我耐不住性子做枯燥的事儿,没有创造力的事儿,经常很是苦恼,所以就希望每次做点竞赛什么的刺激刺激脑子,而且也“合法合情合理”——爸妈老师终于不用说我不务正业了,我做比赛呢多光荣啊(笑)。当然也是受过不少失败的打击,但在不停尝试与思考后,都能把想法做出来。特别是早期经常做东西不成熟,很多好想法没有正确的用图纸得以“翻译”,等到自己磨练多了后,参加比赛也就顺了,经常四五天周期就能把一个新概念到图纸基本完成,譬如去年的衲田杯我正在赶论文,中间也就用了三天时间超强度出图,效率高了,奖也多了起来,但当然,最好还是慢工出细活。 ?18年衲田杯智慧城市国际设计竞赛二等奖 8.对于今年的普利兹克奖获你有怎样的看法? 答:本科时代还较为关注普奖,现在也就当热闹看看,着实觉得富有建树的建筑师太多。对于矶崎新获奖,自然也是觉得不惊喜,实至名归,对于他的了解也仅限教科书式的了解,曾在读五十岚太郎的《关于现代建筑十六章》里,其介绍矶崎新的设计理念时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建筑诞生于废墟之中,创造与废墟交替,建筑物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这种观念也类似于Gilles Deleuze的观点:时间是永远差异的流动过程。我也在一些设计中使用了这种观点,譬如在我三年前的概念商业广场国际竞赛作品《野性呼唤》里,我将聚落般的综合体下架空,没有再设置别的空间,这种半完成的状态反而给予更多使用的灵活性。 ?16年概念商业广场国际竞赛学生组一等奖《野性的呼唤——诗意改变城市》 9.毕业后打算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工作?是否有过转行的想法,建筑是你想要坚持一生的事业吗? 答:自己感觉没本事留国外(笑),虽然挺想留的。对于工作,我不知道,有打算来国外继续博后深造,转行不知道要干嘛,这点随我爸,可能喜欢安于现状。但与之矛盾的是,做有想法的东西是我长项,想法也不用刻意诉诸建筑,可以是小说/影像或其他艺术品的呈现,我对于行业流水线型的工作无太大兴趣,建筑谈不上坚持,仅能说是生存所需。 我窃以为,一个生活阅历丰富多彩的人,往往比在一份事业上墨守成规之辈,所设计的作品会显得更为细腻动人,纯粹的设计必然是积累使然,偶然所得。我也羡慕那些有资本可以生活阅历丰富多彩的建筑师,物质自由与天赋异禀并举。所以说,建筑要想坚持,先要自己有资本坚持,否则要不自己痛苦,要不让别人痛苦 新闻标题 第二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颁奖典礼在宿迁举行 发布时间 2018-10-28 22:40 中国江苏网10月28日宿迁讯 10月27日,第二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颁奖典礼暨“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活”学术论坛在宿迁举行,众多城市决策者与管理者、国内外知名规划师、建筑师、跨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宿迁,围绕“智慧生活——新技术引领下的智慧城市家居”和“水美城市——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名片’”两个主题展开讨论。 本届“衲田杯”选择新技术作为切入点,以宿迁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作为设计对象,以提升宿迁城市生活品质为目标,面向全球征集创意方案,探索 “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活”的自然融合,以设计的力量为城市提供营造宜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从而推动城市更新、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宿迁的城市影响力。 颁奖嘉宾与选手合影 活动现场 宿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轩为本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颁奖典礼致辞。2017年以来,宿迁持续举办了面向国际的“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国内外高校、设计机构、设计师的创意在宿迁大地开花、结果。本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以“新技术引领下的智慧城市家居”为题,在行业内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宿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轩,为一等奖获奖团队代表Joo Hyung Oh,Sunjae Yu颁奖,他们团队的获奖作品是《彩虹环》,同时,Joo Hyung Oh,Sunjae Yu对《彩虹环》进行了作品解读。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处长陈小卉,为二等奖获奖选手骆肇阳颁奖,他的获奖作品是《数字时蔬革命——基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制造及物联网的自动蔬菜种植/贩卖机》;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吕品晶,宿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永,为二等奖获奖团队代表孙立东颁奖,他们团队的获奖作品是《宿迁游牧浴场花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宿迁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房庆忠,为三等奖获奖团队代表郭厉子颁奖,他们团队的获奖作品是《边界重构》。此外,还为优秀奖获奖团队以及优秀奖获奖选手进行颁奖。 随后,举行了“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活”学术论坛,论坛围绕“智慧生活——新技术引领下的智慧城市家居”和“水美城市——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名片’”两个议题展开讨论。(薛惠芹) 新闻标题 “概念商业广场”国际建筑设计竞赛颁奖典礼落幕 发布时间 2016-05-05 颁奖礼 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与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共同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联合主办的 “概念商业广场”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圆满落幕。4月23日,在万达学院举行了颁奖典礼。 本次竞赛颁奖典礼迎来了40余位建筑师和建筑学子喜庆获胜,同时,邀请到了城市管理者、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开发商、媒体人齐聚一堂,共话新一代商业模式的未来。首届“概念商业广场”国际建筑设计竞赛,邀请到了建筑大师丹尼尔·里伯斯金先生,建筑教育家、哈佛大学建筑设计研究生院建筑系主任伊纳克·阿巴罗斯先生分别担任竞赛专业组和学生组的评委会主席,同时也邀请到第77届奥斯卡最佳特效导演奖得主安东尼?拉默里纳拉先生担任竞赛顾问。 刘凌宏发言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刘凌宏先生在颁奖典礼的开场致辞中说到:“2016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导发展的第一动力,城市的发展更需要创新。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使人们走出孤独的是交流体验;虚拟与实体之间不再是对抗,而演变成一种共生。螺旋上升的轨迹一同共进,抵达的彼岸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新体验。” 刘凌宏先生强调,“这次竞赛的参赛作品,确实有很多想法和概念已经颠覆了我们对一些商业广场现有的固有思维模式,很多都非常优秀。万达集团一直在不断的以创新探索的精神走出了万达自己的模式。因此,这样的国际竞赛提供了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平台,凸现出‘万达智造’的优势,集广大优秀者的智慧,以商业广场为探讨的起点,让更多创新意识最大地发挥社会价值,更好的理念在此凝聚为更大的力量,共同探索出适应中国城市发展的道路。” 作为本届竞赛的发起者和评委之一,万达商业地产副总裁、总建筑师赖建燕先生讲到:“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转变期,中国的商业模式也处在活跃的转型阶段。商业广场是城市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商业广场设计竞赛是基于建筑学与社会学双重领域交互的尝试性探索。” 赖建燕发言 赖建燕在与获奖者的交流中还谈到:尽管21世纪的虚拟购物收获了巨大成功,我们仍有必要对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和社群归属感重新加以肯定,这是一切空间富有意味、历久弥新的根本。因此,本次竞赛为日常生活的丰富与生动,提供新的视角、新的舞台和新的焦点;同时取得了现实层面的成功。参赛者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乐趣与智慧的碰撞并产生真正平等的对话。 本次竞赛颁奖典礼,由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风雪昆担当主持。大会通过“商业改变城市”竞赛成果视频,回顾了竞赛筹办持续7个多月的精彩瞬间。“概念商业广场”设计竞赛自2015年9月26日发布,截止至2016年3月10日,参赛者遍及五大洲,报名人数达到1746组,最终有效交稿作品312份。 专业组一等奖团队是来自北京普拉思奥特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的SantiMusmeci,SebastianoMaccarrone,史洪美、 Andrea Ardizzi和Alessandra Sebastiani。学生组一等奖作品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骆肇阳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魏唐辰希的合作作品《野性的呼唤——诗意抵抗城市》。 国际合作 名称 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副教授Mark Goulthorpe、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Ali Ghahramani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建筑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机器人制造(robotic fabrication)、复合材料制造(composite fabrication)、低能耗建筑(low energy cost building)、建筑环境性能自适应调控(adaptive control in building performance)等方面的研究。 长期招收研究人员,有意请发送简历至邮箱luozhaoyang@hit.edu.cn 团队简介 名称 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技术研究所(哈工大孙澄青年科学家工作室)作为我国计算性设计领域最前沿、最综合的科学研究与创作实践团队之一,秉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理念,依托团队在计算性设计领域的科研积累,展开高水平方案创作和工程设计实践,突破了一系列建筑创作技术瓶颈,多项重要工程项目成功落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固定成员 名称 孙澄 教授、博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suncheng 韩昀松 教授、博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hanyunsong 邱信贤 教授、博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chiuhsinhsien 刘莹 教授、博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liuying61 殷青 副教授、博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yinqing 董琪 副教授、博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dongqi 梁静 副教授、硕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liangjing 姜宏国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BIM正向设计 刘蕾 副教授、硕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LiuLei 刘羿伯 副教授、硕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lyb 尹逊之 讲师、硕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yinxunzh 杨阳 讲师、硕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yang 周志波 讲师、硕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zhouzhibo 黄欣鹏 讲师、师资博士后、硕导 研究方向:计算性设计、建筑热物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程方宇 讲师、师资博士后 研究方向:空间设计、新媒体艺术 曲大刚 助理教授、硕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dagangqu 张陆琛 助理教授、硕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zhangluchen 张田妹 助理教授、硕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zhangtianmei 骆肇阳 助理教授、硕导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luozhaoyang 孙适 助理研究员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sunshi 庄典 助理教授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zhuangdian 解文龙 助理教授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XieWenlong 更多信息,请查看个人主页。
注册教师主页会员,申请查看完整信息,请准确输入邮箱地址用于接收信息,网址处请填写本页面的网页地址。
本页面网址为:https://www.jiaoshizhuye.com/a/heilongjiang/hgd/92020/